(相关资料图)

一提到战争,我们立刻会想到血腥的场面,无情的厮杀与炮火,热血男儿保家卫国。但如果你对世界战争史了解的话,你一定知道,真实的战争状态下撤退与进攻一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战争中,撤退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进攻。那么为何事实与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不一致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其实撤退对于士兵而言影响非常大,例如在电影《敦刻尔克》中,大量英国士兵撤退回到英国,虽然得到了大量英国国民的欢迎,但士兵自己却非常地愧疚,甚至认为自己是懦夫,可见撤退对于士兵而言是影响士气的,甚至还会改变士兵对于战争的看法,例如打不过就跑,或者干脆装死等等。

从理论上来讲,战争状态下的撤退要比进攻难度更大,但撤退也分两种可能。其一是溃败,那种撤退十分狼狈,几乎可以说是士兵在前面跑,敌军在后面追,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死伤惨重,甚至还会导致士兵出现畏战心理,这种后有追兵的溃败状态,士兵们只会拼了命地逃命,没有任何抵抗的心理。而第二种撤退则是有组织地撤退,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留下防御部队进行抵挡,例如冯小刚指导的战争电影《集结号》,前半部分讲的就是小分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与敌人厮杀的情节。虽然这种有组织地撤退伤亡更小,但对于防御部队而言是极为残酷的,毕竟自己的任务是牺牲小我去拯救大部队,这也导致大部分情况下防御部队的死伤数量都是很大的,甚至是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撤退还有可能会遭遇敌人的阻击,这个可是最要命的,要知道如果是军队溃败的话,士兵是毫无抵抗心理的,可能刚看到敌军就直接投降了,这一点在解放战争中非常常见。其次在撤退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纪律性与组织性,甚至还会出现指挥官指向西方,士兵乱哄哄地往东方跑,而且这种撤退性的无组织无纪律根本无法解决,大部分士兵都害怕了逃跑了,谁还会管指挥官的意思。

就算士兵们训练有素,不会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那也势必会影响军心和士气,像我们看电影里,总会用撤退来表现人性的阴暗,总有几个怕死的士兵在撤退期间为了活命而搞出幺蛾子,导致军心涣散。甚至还会窝里斗,大量士兵死于自己人的手里。

撤退的另一大难点在于如何在撤退的过程中保持士兵数量,毕竟撤退是为了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如果指挥官不会指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士兵在撤退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伤亡,这不仅没有达到保存实力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事情在真实的战场上也会经常发生。

很多人以为撤退无非就是逃跑,看谁的腿更快,那么谁就能活命,但在实际的战役上,撤退也是要讲策略的,更重要的是有组织地撤退,不仅要留下防御部队,更重要的是防御部队的战斗力一定要强大,必须具备一定的战力才能够为大部队争取时间,虽然也不排除某些指挥官借着撤退的名义排除异己,让不属于自己心腹的部队去做替死鬼,从而削减政治对手的实力。

其实像敦刻尔克这种大规模撤退的情况,还是罕见的,要不是德军将领的决策失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几十万士兵轻轻松松地逃离敦刻尔克,要知道如果当时德国对这些士兵进行围剿的话,那么二战的历史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虽然大家说敦刻尔克是奇迹,但在我看来,这只有一小部分是运气,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德军的决策失误导致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