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唐朝宫廷斗争之中,动辄就会有杀身之祸。
可是李旦却凭借他自身的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资料图)
他的一生足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他的“三让天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皇位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存在,它是封建社会中至高权力象征,
而李旦却三次让位于他人。
第一次,他让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第二次,他让给了自己的哥哥唐中宗;
第三次,他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的每一次让位都充满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第一次让位属实是形势所逼,
让则生,不让则死。
他的父亲唐高宗还在世时,母亲武则天就已经代理朝政。
唐高宗死后,李旦的哥哥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不过武则天嫌唐中宗不够听话就废了他,
随后又扶小儿子李旦上位,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虽贵为天子,但也只是个提线木偶任由他母亲摆布。
李旦平时都深居宫中,朝中的事务皆由武则天一手操办。
李旦心里很清楚,
武则天一直没有取代自己,是因为她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在公元689年,武则天就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
她利用铁血手腕消灭了所有反对自己的敌人,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武则天称帝已经势不可挡。
这时候,李旦站了出来。
他请求母亲当皇帝,并表示自己愿意让出皇位。
如果他没有表示,那么武则天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干掉他。
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至高权力面前,
武则天这只母老虎早就没有了亲情。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降为皇嗣。
公元698年,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压力下答应将政权还给李家人。
李显被接回了洛阳,
而李旦却数次称病不愿回去,并请求将储君的位置让给哥哥。
次年,李显就被立为了太子。
李旦显然没有病,他只是不愿意再次陷入皇权的争斗之中。
毕竟稍有不慎就性命不保。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和其他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带着禁军500余人冲入宫中,
武则天随即迎来了她的末日。
之后,唐中宗李显又坐回了他的皇帝宝座,
不过他的这个皇帝却也没能坐稳。
唐中宗昏弱无能,他对妻子韦皇后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公元710年,唐中宗被自己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合毒杀。
后宫的女人狠起来真的是连自己都害怕。
韦后想效仿武则天独揽朝政,不过很显然她的能力还远远比不上武则天。
韦后倒行逆施,这回李家人说啥也不干了。
李氏族人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带领下,率上万禁军冲入皇宫。
韦后及其党羽被灭得一干二净,李旦再次登上了皇位。
按说即位之后正是李旦一展抱负的时候,不过他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再次“禅让”。
理由很简单,
这回能夺回李氏的江山,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功不可没。
唐睿宗即位后就把三儿子李隆基立为了太子,而太平公主在朝中也拥有着巨大的权力,
李旦根本驾驭不了他们。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底下的人让唐睿宗做决定,他必须要问两句话。
第一句:“尝与太平议否?。”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
第二句:“尝与三郎议否?”这件事跟三儿子李隆基商量过了吗?
要是这两个人间意见不合,这大唐又该翻江倒海。
与其跟他们内耗,倒不如确立一个人来发号施令。
而那个人当然不可能是太平公主,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旦决定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这一让,便让出了一个“开元盛世”。
纵观唐睿宗的三次让位,第一次是逼不得已,第二次是情非得已,第三次实属无奈。
正是这三次让位使他有惊无险地保全了性命,
在至高权力面前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这些足以证明李旦还是有大智慧的。
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病逝于百福殿,相比于那些死于非命的皇帝来说,李旦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