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0年,适逢乾隆皇帝的80大寿,各级官员为了给皇帝祝寿都想尽了办法,其中最出彩的一位叫曹文植。
曹文植的祖上是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操,曹操打下来的天下后来虽然被司马氏一族取而代之,但是后人却绵延不绝,等到曹文植这一代,曹家已经是江南的顶级大族,他家不光出了曹文植这样的一品大员(户部尚书),他家还是当地盐商的龙头。
不过曹文植在世时,因为牛人太多所以不怎么出名,让他后世留名的主要有两件事:
【资料图】
第一,他在乾隆的八十大寿上很出彩,他当时进献的礼物,是自家的唱戏班子——廉家班,后来因为廉家班的一炮而红,直接影响了国粹京剧的后续诞生,因此有人称曹文植为京剧鼻祖;
第二,曹文植有一个叫曹振镛的儿子,这个人在后世争议很大,又有一个会万古流芳的门生,所以曹家的声名有一多半都离不开这个叫曹振镛的人。
那么曹振镛有何过人之处,他那名会万古流芳的门生又是谁呢?
曹振镛作为一品大员的儿子,又有富庶的盐商家庭,如果只想躺平,也绝对不会比贾宝玉混得差,不过曹振镛却并没有沉迷在酒色财气当中,而是一鼓作气地拿下了大清科举的“最高学历”——庶吉士,然后在翰林院进修。
翰林院虽然包分配,但是分配的工作也要根据最后的成绩分为三六九等,一等的可以留在皇帝身边,二等的可以进去中央部门,如果只是三等,那么就要被分派到地方了。
曹振镛不知道是当年没发挥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最后的成绩只考了个三等,以他的这个成绩,原则上他就要从一个中央储备干部,沦落到基层去谋生了。但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原则问题在古代只对一般人讲原则而已,而对于曹振镛这样有家世背景的人来说,是可以特殊照顾的。
于是曹振镛不光没下基层,反而是被乾隆留在了眼前,但是晚年的乾隆已经开始追求享乐,更信任的是能让他少操心的老人,比如和珅这样的人,所以曹振镛在乾隆朝只是当“青年储备干部”,而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不过好在乾隆虽然长寿,但是也没能长命百岁,等到嘉庆皇帝上台之后,曹振镛这个人要根基有根基,有在仕途上需要伯乐的人就有了机会。
据《清史稿》等书记载,曹振镛在乾隆朝,有记载的最高职位只不过是个从四品的侍读学士,而等到嘉庆皇帝继位以后,曹振镛竟然一步步从“小小”的侍读学士升到六部主管之一的的工部尚书,而且后来他还当过工部尚书的职,翰林院的掌院学士等职,可谓是资历颇丰。
等到嘉庆的儿子道光继位以后,他曾一度登上了中原籍官员的巅峰——内阁大学士.
清朝是没有宰相的,而内阁的大学士基本上就相当于半个宰相,那半个是首席军机大臣,而军机大臣一般都是由满人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更是基本上只有满人专属(但也有例外),所以中原籍的官员能得到这个职位,基本上算是到达了职业的天花板。
后来有一个名震天下的中原籍官员,在获得这个职位之后,竟然感到了一丝惶恐,这个人叫曾国藩。曾国藩在后世的名声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有传言声称“经商要看胡雪岩,做官必看曾国藩”,但是曾国藩那么牛,也不过是半个“宰相”,因为他一直没能进军机处。
而曹振镛在道光继位之初,就凭借“刘凤诰案”进了军机处,后来他曾代君理政长达三个月,等到他去世时,他还和曾国藩一样,获得了“文正”的高级别谥号。
不过后世对曹振镛的争议很大,有部分人认为,曹振镛虽然在任53年,历经三朝,位极人臣,但是他并没有做什么实事,他之所以能做那么长时间的官,主要就是因为他““多磕头、少说话”、“一味圆融,一味谦恭”,而不是他真有什么真本事。
那么曹振镛真的只是靠当“磕头虫”就混得风生水起吗?
大家估计不熟悉曹振镛,但对和珅的经历应该都有所了解,和珅当年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素有“二皇帝”之称,一开始也有很多人认为,和珅不过是个乾隆的狗腿子,没啥真本事,但是了解完和珅的经历之后,我们就知道和珅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没几个人真能干好,仅揣摩上意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做不到,更别说是按照上意把工作给做好了。
曹振镛在史书中的政绩虽然并不多,但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把人家给打死,刘罗锅那个传说中的硬骨头,在面对和珅(主要是和珅背后的乾隆)时也不是要韬光养晦吗?
分析曹振镛的问题时,也要分析他所处的时代,他起步于乾隆朝,乾隆虽然算是“有为”之君,但也分什么时候和什么时候,乾隆晚年的时候,刘罗锅这样背景深厚的人都不敢多说话,更何况是曹振镛这个新人,等到了嘉庆朝,嘉庆本来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碰了几个钉子以后,立刻就变成了鹌鹑,他的余生只坚持两样:
凡是祖宗之前做的,他都不敢违背,凡是祖宗之前没做的,他也绝对不敢创新,摊上这么一个“不求进取” 的领导,曹振镛能平步青云不出错,就已经算是高水平发挥了,他就是有心做点大事,你感觉嘉庆皇帝会允许,而在古代大臣的心里,皇帝那是天子,大臣作为儒家培训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核心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不能忤逆天子的心思。
道光皇帝比嘉庆强一点,在鸦片战争之前,道光想有一番作为,曹振镛在此期间是有所表现的,比如道光需要平乱,曹振镛就指挥若定的搞定了张格尔,当道光想改变盐商的垄断时,曹振镛面对众多向他求援的自己人,也只是微微一笑地站在了道光一边,如果他这个位高权重的人捣乱,道光这个深宫长大的皇帝一定很难做事......
曾国藩就曾说:“(道光朝)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者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如果曹振镛的“无所为”只是他个人原因,那么他的能力应该被指责,但是满朝上下都无所谓,那还是曹振镛自己的问题吗?
曹振镛有个门人叫林则徐,他曾帮助道光完成了“虎门销烟”的壮举,可结果呢,转脸就被道光皇帝给卖了,领导太弱的时候,员工是很难做成事的,所以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要看公司的实力,更要看看领导的成色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