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9月,在香积寺北发生了一次称得上改变大唐命运的战役。
(相关资料图)
对阵双方都是当时世界上顶流的部队。
一方是由大唐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带领的实际15万,号称20万的唐朝雄军。
另一方是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带领的10万唐朝叛军。
这场战斗是非戏剧化战役的典型。
什么是戏剧化的战争呢?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奇袭等等。
而香积寺之战与这些戏剧化战争完全不一样,整场战斗下来,双方讲究的是一个堂堂正正。
那么难道是双方的将领不聪明,不懂奇袭,不会迂回吗?
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在战斗开始之后,大唐叛将李归仁领着前军率先发起冲锋,然后就被李嗣业领着大唐前军迎头痛击。
李归仁的前军败退,被李嗣业一路驱赶到叛军大军阵前,接着李嗣业被叛军击退。
叛军大部队撵着李嗣业的前军推进到了唐军阵前。
再接着唐军的大部队迎了上来……
整个过程如果认真去研究,会发现非常无聊。
简述一下过程就是:
唐军第一梯队干翻叛军第一梯队,叛军第一梯队有序撤退,叛军第二梯队立马调整上来并且击垮唐军第一梯队,唐军第一梯队有序撤退,唐军第二梯队立马调整上来并且击垮叛军第二梯队……
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有序且无趣的过程。
那么双方的将领有不讲武德的派人去偷袭吗?
当然有,在叛军的大部队攻到唐军阵前时,叛军埋伏在唐军军阵侧后方的军队准备发起进攻,但是立即就被唐军布置好到侦察骑兵发现了。
侦察骑兵立马发信号,摇来了准备好的预备队,然后一场偷袭战就变成堂堂正正的正面会战。
所以说要实现戏剧化的战役是非常难的,起码具备三个条件:
对手的将领与军队出纰漏,
己方的将领与军队不出纰漏,
己方的将领能看准时机果断出手。
而香积寺之战,双方军队和将领的战斗素养都非常高,自然就不能戏剧化。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只能看哪边的人多,哪边先撑不住战损先崩溃。
香积寺一战唐军十五万,叛军十万。
最后结果是叛军被阵斩六万,俘虏两万。
在一日阵亡人数排行中,香积寺之战是唯一上榜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也是中国古代单日歼敌数量之最。
最后八个字就可以总结香积寺之战: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双方基本保持着1:1的交换比,叛军人少,先达到崩溃临界值,阵型崩了,官军一直没参战的生力军全线压上,完成致命一击。
这场战役拿来拍电影的话,导演非国师老谋子莫属,参战双方军容齐整,旌旗猎猎,一边是红色衣甲,一边是绿色衣甲,跟高中生跑早操一样提着刀对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