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48年的清末“清流派”官员王仁堪,是福州历史上最后的一位状元。
(资料图片)
1877年,22岁的王仁堪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喜讯传来全城沸腾。位于鼓楼区东街孝义巷内的祖宅,一时间高朋满座,皆来道贺。
三年后,资历尚轻的王仁堪,因为大臣崇厚割地卖国,愤而与人联名上书参劾,最终崇厚被判罪入狱。
王仁堪画像
又过了八年,恰逢慈禧大寿,大兴土木,王仁堪直言进谏,奏请停止颐和园的修葺工程。不出意料触怒了慈禧,被外放至江苏出任镇江府知府,连续三年励精图治,政绩考核第一。
1893年,王仁堪调任苏州府知府,而鲁迅的爷爷正是在这栽到了他手里。
王仁堪手书扇面
当年,浙江恩科乡试的主考官殷汝璋乘船奔赴浙江,途径江苏。当时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自己一生仕途不顺,竟铤而走险,妄图重金贿赂考官,给自己准备应试的儿子周伯宜疏通一番。
殷汝璋举报了周福清,将人交到了知府王仁堪手中。
王仁堪手书《千字文》局部
早在镇江府任上,王仁堪就长期积劳成疾。调任苏州府不过三个月,便因病死于任上,时年只有45岁。
名士张謇前往他家中吊丧,发现王仁堪不但清贫至极,而且负债累累,感慨道:
“身后公私并负七千馀金。公负七千金,督、抚代筹,私负则渺然无著。堂有老母,下有七子,归无一椽寸陇也。”
王仁堪常常亲自出面担保,举债办公事。身后欠了一屁股账,但是人死债不能消,其中因公负债七千金占了大头,官府代为筹款偿还了。
反倒是因为私事儿的小部分欠款,让家人难以偿还。他家中上有老母,下有七个儿子,一丁点财产也没给他们留下。
王仁堪手书对联
在晚清昏聩糜烂的官场,竟有王仁堪这样的官员,无怪乎张謇反复感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