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位诸葛瑾较为熟悉。


(资料图)

诸葛瑾的长子,名叫诸葛恪。

诸葛恪自幼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有人认为他是东吴版的诸葛亮。

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比陆逊如何?”

诸葛恪很是谦卑地说道:“丞相居功甚伟,臣不如也!”

孙权于是笑道:“那与你叔叔相比如何?”

诸葛恪的叔叔就是诸葛亮,诸葛恪闻言大声道:“我胜过他!”

诸葛恪究竟在东吴有什么成就,他又为什么说自己能胜过诸葛亮呢?孙权对此回答又是作何反应呢?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诸葛恪用自身诠释了这句古语。

他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曾被孙权这样赞许道:“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蓝田出产美玉,果然名不虚传,意思就是贤父生贤子,名门出贤良。

有一次诸葛瑾带着诸葛恪面见孙权,孙权于是问诸葛恪:“你觉得是你的父亲比较厉害,还是你的叔叔诸葛亮比较厉害呢?”

诸葛恪闻言,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叔叔不如父也!”

孙权大笑:“为何?”

对于孙权的提问,诸葛恪这样回答道:”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意思就是他的父亲诸葛瑾知道服侍明君,但叔叔诸葛亮却不知道,因此诸葛亮不如诸葛瑾。

诸葛恪的回答果然高明,即解决了这道难题,又不经意间拍了孙权的帝王屁,孙权对此回答很是享受,史料记载“权又大噱”

孙权大笑后,再次大笑,从这就能看出,孙大帝此刻内心想来是飘飘然的。

诸葛恪表现出才思敏捷的还有一件事,当时蜀国有使者前来,于是孙权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丞相,诸葛恪喜欢骏马,让他给自己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孙权话语刚落,还没能蜀国使者答话,诸葛恪就率先一步上前跪谢孙权。

孙权不解,这马还没有送到,诸葛恪怎么就急着拜谢呢?

诸葛恪曰:“蜀国就好比东吴的马厩,如今旨意已经下达,骏马就一定能送来,我怎能不提前道谢呢?”

这一波彩虹屁,又把孙权弄得十分舒服。

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诸葛恪:“我能胜过诸葛亮”

孙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恪曰:“臣胜之。”

孙权有一次问诸葛恪,与诸葛亮相比如何,诸葛恪答胜过诸葛亮。

闻言,孙权有些不悦,在他的心目中,诸葛亮还是很伟大地,他曾这样评价诸葛亮:“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意思就是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都不能超过诸葛亮多少。

伊尹辅佐成汤建商灭夏,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商朝被灭不久武王就去世了,是周公辅佐幼主稳固了周朝的统治,流传后世的周公之礼、周公解梦,都是出自于周公。

这二人历史地位之高无可争辩,然而在孙权眼中却没有超过诸葛亮多少,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孙权心中的分量是相当不低。

作为诸葛亮的侄子,竟然说自己胜过诸葛亮,孙权闻言很是不悦,于是就问他,就连伊尹、周公都不能超过丞相多少,你又凭什么呢?

紧接着,孙权又先后询问诸葛恪,与步骘、朱然、陆逊相比如何,诸葛恪皆是摇头。

随后,诸葛恪说道: “服侍昏庸的君主,违背天命,自然是不如我服侍圣明的君主。”

诸葛恪的这种回答,与之前如出一辙,就是在他的眼中,蜀国刘禅是昏庸的君主,诸葛亮不应该违背天命去服侍刘禅。

以上两则典故,前者出自于正史《三国志》,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后者的可信度还有待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诸葛恪确实才思敏捷。

悲惨结局

孙权对诸葛恪赞誉居多,但也指出过诸葛恪的缺点,那就是刚愎自用。但这并不影响孙权对诸葛恪的重视。

在他病危时,就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开始掌握东吴军政大权。

孙权去世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认为这是一个讨伐东吴的好机会,于是率领数万大军攻东兴,结果被诸葛恪击败,适时天下震动,诸葛恪在东吴的权势也随之大涨。

此次大胜之后,曹魏在诸葛恪的眼中已然是不值一提,或许他也曾想过,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的曹魏,能让叔叔诸葛亮数次北伐都不能成功呢?

于是,诸葛恪再次举兵二十万攻伐曹魏,此举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但诸葛恪不听,至此吴国民心对其大失所望。

结果诸葛恪惨败,但他却安然自若,回到朝中之后更加独断专权。

公元253年,托孤大臣孙峻联合吴主孙亮,在宴席中设伏杀死诸葛恪,随后诸葛恪一家被满门抄斩。

直到孙休即位之后,才为诸葛恪平反。

后世对于诸葛恪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少有才名,功盖一国。也有人认为诸葛恪妄作妄为,累及三族,有愧令叔多矣。

是非功过,全凭后人评说!

参考文献:《三国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