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想换皇后,关键是取得舅舅兼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的认同。
【资料图】
为达到目的,李治和武则天联袂来到长孙家。
酒酣耳热之际,李治不但赏赐了十车金银珠宝,还封了他三个儿子做官。然后,李治又不经意说了句,如今皇后无子,不孝有三,无过绝嗣啊!
长孙无忌是个老狐狸,怎能不知其用意?只是不肯松口,一直顾左右而言他。
两人败兴而归。
武则天母亲杨氏有李治的特旨,可以出入后宫。见女儿愁眉不展,在问清缘由后,安慰女儿不必急于一时,并提出自己要亲自去见长孙无忌,促成女儿当上皇后。
当杨氏拄着拐杖,来见长孙无忌府邸时,还没有开口,长孙无忌便抢先开口说:应国夫人,老夫知道你的来意。当年太宗皇帝千挑万选,才为今上选了这门亲事。王氏出身名门,虽说没有诞下一儿半女,但皇太子李忠,足可为皇后之子,所以还是请回吧!
眼见老娘出马不顶用,武则天又心生一计。
她诬陷王皇后搞“厌胜”之术。所谓厌胜,是一种诅咒的手段。以此为借口,李治将柳奭(时任中书令的王皇后舅舅)贬去了蜀地,还打算将武则天封为一品宸妃。
隋唐时期,后宫是没有宸妃的,李治如此举动,是想提升她的地位。
对此,韩瑗、来济(长孙无忌同党)以不合礼制为由极力反对。
李治心头不由得起了无名火:登基以来,朕一直尊重长孙无忌这些老臣,可他们却不把朕放在眼里,这朝廷到底该谁说了算?!
就这样,废王立武的想法成了君权相权之争,察觉到事态的大臣开始了表态站队。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六月,中书舍人李义府(此前一度出任监察御史,兼任辅佐晋王李治)得罪了长孙无忌,要被贬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做司马。
李义府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询问同事王德俭有没有办法。
老王提醒他:天子正想立武氏为后,迫于宰臣反对而犹豫不决,你就表奏请陛下立武氏为后,也许能逢凶化吉。
李义府一听这个主意好,连忙上了奏章。
李治闻讯大喜,不但赏赐一斗珍珠,还升他做了中书省二把手---中书侍郎,等于是做来济的副手。
有了李义府的榜样,陆续又有大臣站到了武则天一边,比如许敬宗。
许敬宗是杭州人,父亲许善心曾担任过隋朝的给事中。隋末,许敬宗投靠过瓦岗寨,和魏征一起管文书。李密失败后,他投奔李世民,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一朝,他的仕途起起落落。
李治上台后,他当上了从四品的卫尉卿。
有了他的领头,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中书舍人王德俭、大理寺卿侯善业等人相继加入立武阵营。
当然,武则天最大的支持者不是许敬宗,而是三朝老臣李绩。
李绩和许敬宗、李义府一样,是庶族地主出身,和士族不对付,而且当年武士彟病逝,太宗曾命他监护丧事,对武家是有香火情分的。因此,废王立武之争同样是庶族和士族地主阶级之争。
见朝堂有了支持者,李治打算摊牌。
一天,君臣议完军国大事后,李治召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丁志宁入内殿。四人久历宦海,知道多半是册立武氏为后的事。
一路上,褚遂良慷慨陈词,宁肯以死相谏。为避免与其他三人冲突,走到半路的李绩故意称病不入。
见三名重臣来到内殿,李治以征求意见的语气开口道:“皇后无子,而武氏有子,朕欲立武氏为后,何如?”
话一出口,褚遂良大声回复:“皇后出身名门,先帝临终执臣之手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话言犹在耳!今皇后未曾有过,岂能废黜!”
一番抢白下来,李治顿觉脸上无光,偏偏褚遂良说的都在理上,无法直接驳回,于是回宫生了一宿闷气。
第二天,他再次与众臣商议废王立武。
褚遂良还是没有按捺住情绪,激动地说:“陛下即使打算换皇后,完全可以从天下名门女子任意选择,何必要侍奉过先帝的武氏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褚遂良一边说,还一边扣头,以致额头鲜血直流。
这还不算,他把上朝用的笏板丢到了殿阶上,表示情愿归乡做田舍翁。
李治就算平日里性格再温和,见褚遂良这样不尊重自己,也不由得怒气发作,命左右将其引出殿外。
此时,依据《资治通鉴》记载,帘内的武氏听到褚遂良极力反对废后,大喝道:“何不扑杀此僚!”
不过,在《旧唐书》褚遂良,丁志宁等人的传记中,都没有类似的话。
武则天想做皇后,但也不至于用这样激烈的手段,所以《旧唐书》记载相对更靠谱。
接连几天,又有宰相韩瑗、来济引经据典劝谏皇帝陛下不要废后。
对一众阻止他废王立武的老臣,李治心中很是反感。
于是,他召来李绩单独问他的意见。
这时候,李绩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浑身上下的病不药自愈,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大佬一发话,底下的人鼓吹得更卖力了。比如许敬宗对同僚说:“平民百姓多收几斛麦,都想着换老婆,何况是天子册立皇后呢?”
随着越来越多朝臣站在自己这边,李治开始了行动。
当年十月,李治下诏立武氏为后,并大赦天下。王皇后、萧淑妃因“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其家族成员流放岭南。
紧接着,李治又废掉了李忠的太子之位,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而长孙无忌、韩瑗、来济等人依然身处相位。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李治极力要废王立武,不止是出于对武氏的情爱,更是想借机消除元老重臣的掣肘,掌握国家朝政的主动权。所以在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掌握了大权后,李治先后将韩瑗贬为振州刺史(今海南三亚),将来济贬为台州刺史(今浙江台州),长孙无忌彻底沦为光杆司令。
太子洗马韦季方被告谋反,许敬宗认定他的背后牵扯到长孙无忌,并将此事报告李治。
此时的李治,身患遗传高血压,有了头昏目眩的症状。他担心自己命不久矣,妻儿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于是半真半假地说道:“我家不幸,亲戚中颇有恶事”。
但他最终还是表态:此事任凭爱卿处置,朕不过问。
就这样,一场大清洗开始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被迫自杀;其子长孙冲等人废为庶民,流放岭南;其族弟长孙铨流放巂州(四川西昌),后来还被活活打死。
至此,一场废王立武的历史大戏正式落下帷幕。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