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沈长云(1944—),男,重庆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著名先秦史专家。
摘要: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 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关键词:赵国;荀子故里;考辨
【资料图】
荀子故里亦即荀子出生地在文献中本是一个比较清楚的问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对之有明确的记载:“荀卿,赵人也。”是荀子为战国时期的赵人。稍后的班固在其《汉书•艺文志》“儒家”类所列“《孙卿子》三十三篇”下的自注中亦称:“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有《列传》”即指司马迁《史记》中有孙卿(即荀子)的列传,是班固亦认同司马迁的说法。以后历朝有关荀子生平的介绍对荀子为赵人这一点未尝有任何异议。
《史记》所载荀卿的籍贯为“赵人”,既可理解为荀卿是赵国之人,亦可理解为荀卿是赵国都之人。查《史记》对于先秦历史人物出生地的记载,大致有两种记法:一是笼统地记其为某国之人,如“豫让者,晋人也”、“慎到,赵人”、“颜回者,鲁人也”、“蔡泽,燕人也”、“张仪者,魏人也”、“孙子武者,齐人也”、“伍子胥者,楚人也”、“春申君者,楚人也”、“吴起者,卫人也”;另一种是具体地记其为某国某地之人,甚至某地下属的某乡某里之人,如“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李斯,楚上蔡人也”、“宴平仲者,莱之夷维人也”、“白起者,郿人也”、“王翦者,莱阳东乡人也”、“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专诸者,吴堂邑人”。这后一种记法,当是司马迁《史记》更具体地了解其所记之人的籍贯,但前一种记法,也不得简单地理解为是司马迁于其所记之人的籍贯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因为所谓“某国之人”,在很多场合下实际就是某国都邑之人的简称。如上举“颜回者,鲁人也”,众所周知,回乃居住在鲁都曲阜陋巷中的寒士,因而《史记》称他为“鲁人”,便应是指他为鲁国都之人。又如张仪,文献称他为“魏氏余子”,则张仪当为魏公族之人,如此他也应当生长在魏国都里面,他的所谓“魏人”的籍贯,亦应理解为魏国都之人。又伍子胥,《史记》记其父奢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太傅,是其居住在楚---都之内;春申君,《史记-游侠列传》称其与齐孟尝、赵平原、魏信陵皆为“王者亲属”,钱穆更直指其为楚顷襄王弟,是其更当为生活在楚国都内之贵族,这两位被司马迁称作“楚人”的人,实际都应是楚郢都之人。
其实,像这样将某国之国都与某国国名混为一谈的例子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所在多有,不独用作对某个人物籍贯故里的称述。如《春秋》昭公二十一年夏:“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杜注:“南里,宋城内里名”,是《春秋》经称宋国都城为“宋”。又《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乃先保南里以待之”,杜注:“南里在城外”,是所谓“郑”亦指郑国都城。又《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入郢”,而《春秋公羊传》及《春秋谷梁传》均作“吾入楚”,是二《传》均以“楚”当做楚郢—都之称。《史记》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如《伍子胥列传》记楚平王用费无忌之计,召子胥兄弟至京师就缚,子胥不肯而选择了逃亡,其兄伍尚则自“至楚”,其时子胥兄弟本仍在楚国,则此所谓“楚”当是 指楚京师。又《刺客列传》记荆轲“至燕……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并因“燕之处士田光先生”得见燕太子丹,是其所至之“燕”亦非燕下都莫属。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起为卫人,少时尝“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此所谓“卫”不仅有城,而且有郭,其为卫之都城亦不成问题。
由此看来,《史记》、《汉书》所记载的“荀卿,赵人”,很大程度上亦理解为“荀卿是赵都邯郸之人”。
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史记》称“荀卿,赵人”也包含有荀卿是赵国其他某地出身之人的意思。说荀卿是赵都邯郸之人是一种可能,说他是邯郸以外其他赵地之人,也是一种可能,限于资料,我们目前还不能肯定地说出荀子到底是战国时期赵国领土上哪个地方的人氏。我们盼望今后能有更加新鲜的资料为我们提供荀子故里或其出生地的确切地点。
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现在却有一些地方的学者因为《史记》这个可以导致人们对于荀子生地做不同理解的记载,有意无意地将事情弄混淆,甚至将荀子说成是赵地以外其他地方的人氏,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一些有关说法进行一番清理了。作为故赵土地上的学者,我们觉得有责任做出这样的清理。
一种这样的说法最早出自清人胡元仪,称荀子出生在今山西的临猗,乃西周所封的郇伯之后。其在所作《郇卿别传考异二十二事》中引林宝《元和姓纂》说:“郇,周文王十七子郇侯之后,以国为氏,后去邑为荀。晋有荀林父,生庚,裔孙况”,复引《水经•涑水注》,认郇伯所封在“今山西蒲州猗氏县境内”,即今山西临猗县。他最后做出归纳说:“古郇国在今山西猗氏县境,其地于战国正属赵,故(称荀子)为赵人。”
按胡氏说古郇国在山西临猗县(清猗氏县)似无大问题,指荀卿为周郇伯之后则有所不妥。因为西周郇伯之国至春秋初即为晋所灭,晋武公亦其地赐予大夫黯,原氏遂改称为荀氏。荀卿即使可以说是荀氏之后,亦不得说是西周郇伯之后。但胡氏说更大的问题并不在此,乃是称郇伯所在的今山西临猗县一带“于战国属赵”,他以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史记》才称荀卿为“赵人”。然而胡氏说临猗“于战国属赵”是完全错误的,只要将《汉书•地理志》所述赵、魏二国的分地拿来一对照,就立即可以判定临猗及所在晋南河曲地区属魏而不属赵。连今山西地方学者也对临猗属赵的说法多不之信。胡氏之说不可取,已渐成为学者的共识。
对胡氏说作出某些“修正”的是今天仍在做大力宣传的“山西新绛说”。这个说法不再称荀子是西周郇伯之后,而只承认荀子为春秋晋国所封的荀氏之后:这个为晋所封的荀氏的封邑也不在原来蒲州的猗氏县,而在今山西故临汾县城附近的新绛县,其引《水经•汾水注》“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又西南过魏正平郡(县)北,又西迳荀城东,故荀国也。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也’”,以证明所谓荀城在故临汾县城及今新绛(魏正平)附近。为了进一步坐实这个地方就是荀子生地,说者更称这里的新绛县三泉镇席村近年曾发现过一通清乾隆年间的“重修荀城石碑”,并且早些时候还在此地的龙兴寺的地下发现过一块刻有“荀子故里”的石匾额云云。
不难看出,这个稍做补苴的“新绛说”仍旧是错误的,错就错在新绛于战国时期仍然不是赵国的领土。荀城(荀邑)及所临近的晋国绛都一带夹在战国韩都平阳(今临汾西)及魏都安邑(今夏县西)之间,战国前期,这里大约属于尚在苟延残喘的晋公室的地盘,“三家分晋”后,这里便成了韩国管辖的范围。《史记•韩世家》记:“(韩)桓惠王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韩桓惠王九年当公元前264年,其时陉尚未韩国的领土。陉的所在,《正义》称“在绛州曲沃县西北二十里汾水旁”,正当故临汾县城附近,是旧时所谓“荀城”、“临汾县故城”及今新绛附近地区直到长平战前(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1年)皆应属于韩国的领土。既然如此,作为“赵人”的荀子出生地与这里没什么关系,也是可以下断语的。至于当地出土的所谓“荀子故里”石匾额,我们未能目验原物,仅从山西运城出版的《黄河晨报》上发布的这通匾额的照片来看,实在看不出它对于说明荀子出生地具有什么价值,因为这块断成几截的残匾上分明只有“子故里”三字,说它原本是“荀子故里”,恐怕还要费一些功夫。即令这四字是真,也不见得对所谓“新绛说”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
最后一种说法是近来颇为流行的“山西安泽说”。提出此说的作者是看出前两种说法的问题主要在于其所指荀子故里于战国时期根本不是赵地,此未免与《史记》称荀子为“赵人”相矛盾,但碍于荀子生地必定与活动在今山西南部的晋卿荀氏有关的认识,遂想方设法要在晋卿荀氏有关的地方来,以便将荀子生地安放进去。最终他找到了安泽,说安泽这个地方曾是晋国荀林父将兵往来的场所,于战国原属韩国上党郡管辖,但是由于秦攻上党,韩不能救,其守冯亭遂以上党降赵,因此“山西南部荀子故里,非弃韩归赵的安泽莫属”。还有一些次要的理由,如说荀子于上党长平之战前曾回到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此表现了荀子对家乡的系念,因而亦可作为荀子是安泽人的证据,如此之类。
其实,稍加推敲,即可看出此“荀子故里安泽说”比前更加明显的弊病。首先,即令承认安泽属韩上党郡管辖,所谓安泽“弃韩归赵”的时间亦莫过一两年。因为上党刚一降赵,即陷入秦赵长平大战的漩涡,战争仅一年多,便以秦胜赵败而告结束,上党随即落入秦国之手。对此,《史记•秦本纪》有十分明晰的记载,称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秦将投入长平之战的军队分为三军,其一由司马梗率领,“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仅仅根据这一两年上党的“弃韩归赵”,便说上党包括今安泽战国属赵所领有,显然没有什么道理。何况荀子生在长平之战前四五十年,他的出生更难与上党的“弃韩归赵”有何瓜葛。再则,说安泽一带曾是春秋时期荀林父将兵往来的场所,此与荀子生地并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也不能说明安泽是荀氏的聚居地,因为某个氏族的聚居地与该氏族的某位人物曾经带兵打仗的场所毕竟是两回事。其三,说荀子于长平战前曾回到赵国于赵王面前议兵,此更不符合史实。就《荀子•议兵》本身所记而言,这次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的议兵明显是在长平战后。《议兵》篇记荀子之语“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故秦夺之”,杨注“上地”即“上党之地”,“趋”训为“归”,“凝”乃“定也”,谓韩之上党地方数百里归降于赵,而赵不能定,故为秦夺去。是荀子此话一定在长平之战后,所谓荀子议兵为赵长平之战着想这样的说辞只能视作奇谈怪论。
综上所述,荀子故里亦即荀子的出生地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很可能就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祖上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在战国时期已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等地为荀子故里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记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无端的猜测。
参考文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卷4)[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胡元仪.郇卿别传考异二十二事[M] ∕∕诸子集成:第3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3]刘保民,任喜山,周 琳.荀子故里“新绛说” [N].山西日报,2008-10-21.
[4]刘保民,毛上虎.新绛席村就是“荀子故里”?[N].黄河晨报,2009-06-17(3).
[5]孙延林.石破天惊话荀子[N].山西日报,200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