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称霸中原是战国时期秦国贯穿始终的一个目标。公元前301年,齐滑王即位,但齐国国政仍由孟尝君田文把持。不久,田文策划了一场反齐潘王的叛乱,结果,叛乱被镇压下去,田文也遭到齐滑王的驱逐,不久后跑到魏国做了丞相。齐滑王亲政后,改变了以往的策略,不再与秦为敌,还任用秦国的五大夫吕礼为相,并且赶走了朝中反秦亲魏的官员。这样,秦齐形成了暂时的联合之势,从而导致了齐魏关系的恶化。
齐秦的联合都有其各自的目的。齐国是为灭宋作打算,而秦国愿意与齐国交好,目的就是为了拆散魏、韩与齐国的联盟,以便顺利向两国发动进攻,向中原地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294年,秦国为打通进军中原的道路,派白起率军攻韩。
秦军占领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后,继而向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进攻。第二年,韩、魏联合起来,派公孙喜为主将,率联军24万迎战秦国。伊阙地形险要,两山夹伊水,远望就像一扇大门,伊阙也正是由此得名。联军据险扼守,和秦军形成对峙局面。秦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只有韩、魏联军的一半。但韩、魏两国为保存各自的实力,互相观望,都不愿首先出阵。白起针对联军的这个弱点,采用灵活的作战方法,先以少量兵力牵制较强的韩军,再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很快便土崩瓦解。魏军的瓦解致使韩军侧翼完全暴露,在受到秦军的两面夹击时,惊慌失措,不战自溃。秦军乘胜追击,全歼韩魏联军,擒获了主帅公孙喜,连夺五城。韩魏大败,只得割地向秦求和。从此以后,韩、魏两国逐渐衰落下去。
这场战争不但使韩、魏两国的精锐丧失殆尽,而且由于割地更使两国西边的门户大开,从而陷入了一个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而秦国则获得了东出的门户,之后迅速向中原扩展势力,这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进程。伊阙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歼灭战,白起也因为在这场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