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6月,48岁的沐英病逝于昆明任所。沐英死后,朱元璋嚎啕大哭,特命沐英归葬应天,并追封他为“黔宁王”,令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在说到沐英时,朱元璋屡次泣不成声:

“我儿镇守云南边陲,大明无西顾之忧啊。”

然而,仅仅五年后,朱元璋却将沐英长孙沐斌扣在应天,名为学习,实为质子。那么沐英是不是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解决了大明西顾之忧呢?正处盛年的他又是因何亡故的? 朱元璋又为什么扣留他的长孙作为人质呢?

朱元璋的养子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1353年,父母双亡的沐英偶遇朱元璋与妻子马氏,二人见他可怜,就将他收做义子。当时,朱元璋与马氏刚刚完婚,尚未生育子女,因此对沐英极为照顾,并将沐英改作“朱英”。

由于朱元璋常年在外四处奔波,照顾沐英的重担就落在了马氏身上。沐英虽小,却聪慧机敏,极善分析,深得马氏喜爱。而对沐英来说,兵荒马乱之际将他收入家中,抚养他长大成人,教授文学武功,朱元璋夫妇的恩情,更是他一生都还不完的。

1362年,18岁的沐英接替徐达镇守镇江,后又跟随汤和攻打福建,虽未建有奇功,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与蓝玉一样,朱元璋对年轻的沐英重在培养,将他安置在徐达、汤和等名将身边,汲取经验,日后留作他用。

朱元璋称帝前,特将沐英招至应天,要他重新恢复本姓。当时,朱元璋正在筹备建国事宜,他的长子朱标也已长大成人,在朱元璋称帝后,必然会以朱标为太子。而那时,作为朱标哥哥的沐英就处在极为尴尬的位置上。对于朱元璋的对手来说,偶尔打出沐英这张牌,也会引发大明内部的争斗,甚至导致朱元璋父子与沐英刀兵相见。因此,恢复沐英本姓,既有利于朱元璋的统治,也能起到保护沐英人身安全的作用。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缺乏功绩的沐英仅为镇国将军。然而,朱元璋却将沐英放在“大都督府”任职。当时,“大都督府”是明朝军队的指挥机构,凡是在大都督府当差的官员,皆是朱元璋的亲信部将以及重点培养对象。故而,沐英官位虽低,却是少有的实权派。

在“大都督府”,处事果断的沐英与勇武刚强的蓝玉最受朱元璋赏识。尤其是沐英,少年老成,极为稳重,凡是经过他处理的军务,无一错误。

军功显赫

吐蕃叛乱后,朱元璋以邓愈为主帅,领兵平叛。在出发之前,他特意将沐英交给邓愈,充任征西副将。在川藏,沐英跟随邓愈连战连捷,一直打到昆仑川,缴获颇丰。而在大军班师回朝途中,邓愈不幸病亡后,沐英开始接管部队,转型为统帅。

在沐英统军的时间里,他的战功极为卓著。西番叛乱时,沐英统率蓝玉远征阿昌失纳,俘敌两万,拓地千里。在率兵攻打北元时,沐英不畏艰辛,翻越贺兰山,闪击北元国公脱火赤,大获全胜。

沐英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朱元璋梦想中的统帅。与徐达等人相比,沐英更年轻,更忠诚;与同样异军突起的蓝玉相比,沐英更稳重,更具智慧。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沐英的才具品格,皆是一流,朱元璋也早已为他选好了去处。当时,云南尚未归附朝廷,北元梁王仍旧控制着西南边陲,而在云南境内,大大小小的土司遍及全省,他们权力极大,并不服从朝廷的管制。因此,朱元璋想要彻底平定云南,不仅需要一位能够击溃梁王及土司叛乱的杰出统帅,更需要他爱护民生,稳定大明边陲。

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帅,沐英、蓝玉为副将,进讨云南。当时,徐达、李文忠等名将相继病故,傅友德是明初开国将领中仅剩不多的战将,而蓝玉性格暴躁,残忍好杀,又狂妄自大。因此,在大军出发前,朱元璋就已经做出了云南归属的决定。

傅友德抵达曲靖时,恰逢江水暴涨,不利作战。在沐英的建议下,组建了一支敢死队,趁夜渡江,方才击溃敌军,占领昆明。随后,沐英、蓝玉攻入大理,消灭梁王政权,将云南重新纳入王朝统治之内。

在沐英等人相继收复云南各地时,朱元璋的妻子马氏病亡的消息传至云南战场。沐英闻讯后,悲伤过度,吐血不止。然而,杨苴重新纠结二十万兵马攻打昆明后,抱病在身的沐英再次返回战场,与冯城合力击溃杨苴,彻底稳定了云南局势。

病逝昆明

1383年,朱元璋下令傅友德班师回朝,特留沐英镇守云南。沐英忠心耿耿,始终对朱元璋敬畏有加,处事积极果断,且极善统军,是留守云南边陲的最佳人选。

而他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厚托。9年的时间里,沐英相继平定曲靖酋长叛乱、东川普酋之乱等30余起,再也未让西南边陲成为大明的不安分之地。

除了镇压叛乱外,沐英也是一位极善于治理的地方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屯田养兵、开展教育等措施相继推出,将一个落后的云南打造成大明坚实的大后方。

《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记载:“镇守云南的沐氏家族使云南彻底成为明朝的一个省,也使它成为汉文明的一部分。”

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于应天。从小与朱标亲如兄弟的沐英遭受不住如此打击,中风倒下。在回到昆明任所后随即病亡,年仅48岁。

沐英死后,朱元璋嚎啕大哭,特命将其灵柩归葬应天。在沐英灵柩运回京城时,朱元璋亲自前往迎接,当众追封沐英为“黔宁王”,允诺沐英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永不更替。在谈到沐英时,朱元璋总会自言自语:

“他在云南,我无西顾之忧啊。”

而在云南当地,也流传着一句民谣:“先王死后,孰为我父?孰为我母?”可见,在朱元璋和云南百姓心中,沐英的地位非常高。

可是,仅仅五年后,沐英的长孙、承袭爵位的沐晟之子沐斌却被朱元璋留在了应天,名义上是跟随朝廷大儒学习,实际是一名质子。在沐斌之后,几乎历代沐家国公都会主动将子孙送去京城,充作沟通的桥梁。

作为大明最强的藩镇,沐家在云南拥有绝对的权力,手握近十万兵马,历经父兄三代持续掌控云南。朱元璋并不能将沐家对大明的忠诚寄托在沐英及其子孙的感恩上,沐英在时,朱元璋并不担忧,可沐英病逝后,沐家后代与朱元璋的子孙越走越远,想要永久控制沐家,质子是最佳的选择。

除了留下沐家之子外,朱元璋及其后继者也会不断地通过封赏、联姻的方式笼络沐家。“靖难”以后,朱棣将女儿常宁公主嫁给沐英的四子沐昕,以此消除了沐晟的防备之心。而在封赏上,朱元璋更是毫不吝啬。沐英长子沐春常年跟随他四处征战,长大成人后,朱元璋特命沐春就任“后军都督府佥事”,在群臣皆建议沐春试职时,朱元璋力排众议,当即说道:

“沐英我儿,沐春我家的孩子,无需测试。”

通过这三种方式,大明朝将沐家彻底绑在了它的利益马车上。1644年,明朝灭亡时,南明皇帝躲进云南,沐家最后一任黔宁王沐天波永历帝四处转战,历尽17载,最后死在了缅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