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赞颂西楚霸王项羽的一首诗,诗中虽然充满了豪情,但却难免给人英雄气短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项羽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获得江东之后重整人马,那么历史便很有可能被改写。而他的对手刘邦,则将一个“忍”字发挥到了极致。刘邦为了将来的前程似锦,忍住浮华诱惑,锋芒暂隐,静待转机。这也许正是他最终胜出项羽的原因。咸阳城内王室发生的剧变,已经明显影响到了秦军的士气,恰逢刘邦招降,众士兵正中下怀,项羽这边听说刘邦西征军已经接近武关的消息,也颇为着急。章邮投降后,项羽不再有任何阻碍,率军火速攻向关中盆地的东边大门——函谷关。

十月,刘邦军团进攻至上。咸阳城已完全没有了防卫的能力,秦王子要主动投降,秦王朝正式灭亡。

刘邦大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咸阳,此时刘邦对日后称霸天下有了莫大的野心和信心。同时,面对扑面而来的荣华富贵,喜好享乐的他,竟然一时忘乎所以,忍不住心动。想起年少时的狂言:"大丈夫当如是也。”一切都这样不可思议的唾手可得。但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为了长远的未来,刘邦忍下了享受的心。一个“忍”字的功夫怎么了得,他成全了刘邦,是刘邦成就霸业不可多得的秘密武器。而项羽,在民心方面,项羽明显不如刘邦。项羽嗜杀成性,不管对方是否投降,一律斩杀。他曾在一夜之间,设计歼灭了二十万秦国降军。项羽因为此事而在秦国人民心中臭名昭著。

项羽残杀秦国兵士,刘邦却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谁是谁非,天下人自然明白。刘邦轻易为自己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项羽虽然勇猛,但是做一国之君的话,尚嫌粗莽。在这一点上,刘邦显然比项羽做得好。但是刘邦并非一忍再忍,还军路上之后,仍对咸阳城念念不忘,从而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随后,刘邦在“鸿门宴”中更是将“忍”刻在了心头。这一场心理战,决定了最后的结局。刘邦在得知项羽要进攻的时候,镇定地用谎言骗住了项羽,使得项羽留给了刘邦一条生路。而项羽始终是轻敌的,尤其忽视了刘邦这个手下的部将。他认为以刘邦的兵力,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刘邦不跟他斗勇,刘邦喜欢斗智。这就注定了项羽的悲剧命运。就勇猛来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智慧来说,项羽也不乏胆识与聪明;就实力来说,项羽是一代霸王,有过众望所归的气势。然而就是一个不能忍,破坏了全部的计划,影响了最终的结局,可见,忍字的力量无穷无尽。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另一方面,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和励精图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不能忍者,则要品尝自己急躁播下的苦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