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在禁渔期禁渔区用“活泥鳅”钓鱼,四川两男子被判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相关资料图)

去网上搜了一下,禁止使用“泥鳅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2016年开始,使用“泥鳅钓”较多重庆、四川等地的多个水域中,就已经禁止此种钓法。

2021年3月29日,农业农村部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涉及到长江流域中的“垂钓涉嫌变相生产性捕捞”等现象,就“休闲娱乐性垂钓”有了新定义,对一些钓法、饵料的使用,也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其中就包括禁止使用鱼虾类活体饵料,这也包括“泥鳅钓”在内。

在以前用泥鳅钓鱼的老钓法中,泥鳅本身就是活饵的一种,和用小麦穗、小白条、小虾,或者蚯蚓、红虫等活饵差不多。 但是,以前泥鳅钓鱼,只是针对某些鱼类的休闲娱乐,即使为渔获,那也是主要以自己食用为目的。

现在的“泥鳅钓”,已经变成以渔获为营利目的。 看看网友们留言:“几天就可以钓完一个水库,能给你‘清塘’!”

大家知道泥鳅并不便宜,而“泥鳅钓”一次需要打大量窝,所以“泥鳅钓”的打窝成本是很高的。相对于泥鳅打窝的成本,它在渔获上的回报才是高的,一天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几百斤,甚至一个多人团队,一天可钓上千斤。 因此,现在很多禁用“泥鳅钓”的地方,把“泥鳅钓”划入了生产性捕鱼方式。

泥鳅钓鱼的不良后果主要有:

1、破坏生态。

泥鳅钓鱼会影响生态平衡,原因是泥鳅对水质、水温、溶氧量等环境因子有超强的适应性,用泥鳅钓鱼尤其是用活泥鳅打窝会导致泥鳅大量疯涨,这样势必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挤压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严重时整个水体都将变成没有生机的“死水”。

2、脱离钓鱼意义 。

运气较好时,将泥鳅作为钓饵每天的渔获量可达到上百斤,这几乎相当于非法捕捞。该方法类似于电鱼、撒网捞鱼,已脱离钓鱼理念,所以被广大钓友诟病。

3、“泥鳅钓鱼,鱼会绝种”。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在自然环境中泥鳅是很多肉食性鱼类的猎物,例如黑鱼、翘嘴、鲈鱼、鳜鱼、鳡鱼等掠食性鱼类都会捕食泥鳅。泥鳅对鱼类的吸引力较强,用泥鳅钓鱼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池塘内的翘嘴鱼、黄尾鱼等肉食性鱼类全部钓完。而一旦没有了掠食性鱼类的制衡,其他鱼类就会大量繁殖,最终整个水生态环境都将濒临破坏。

4、放生泥鳅或是泥鳅钓鱼,容易破坏原生水体 。

泥鳅的繁殖速度极快且生性贪食,在与其他鱼类竞争食物、空间等资源时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这对其他物种是非常不利的,加之水体中泥鳅过多也会导致水质变得非常浑浊,事实上只有保持物种多样化才能维持水体健康。

5、泥鳅钓鱼会污染水质环境。

首先是小药使用不规范,部分钓鱼人喜欢用化学药水浸泡泥鳅,而有些小药成分不明,鱼吃完后身上会冒出红点或患病翻白肚,或出现其它感染症状。这些药水进入水体中将直接污染水质。其二是钓鱼用的泥鳅多数是养殖泥鳅,养殖泥鳅很难在自然水体中存活,大部分会死在水底,腐烂的泥鳅会导致水质迅速恶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