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雄鹰

责编|Thomas


【资料图】

中东是当今世界最动乱的地区之一。其中,巴勒斯坦地区更是中东的“火药桶”。

这里涉及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矛盾,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矛盾。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地区

根据联合国1947年的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地区设立犹太国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

但因为土地划分问题,该决议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对。1948年,以色列成立,但巴勒斯坦迟迟未能建国。

以色列此后拒绝承认巴勒斯坦的独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根据联合国决议的巴勒斯坦的土地,被以色列蚕食殆尽。

▲以色列蚕食巴勒斯坦领土 

为了躲避战乱,不少巴勒斯坦人(属于阿拉伯人)移居海外。

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国籍的人)有1200万。其中,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只有49%,有600多万巴勒斯坦人移居海外。

▲巴勒斯坦的邻国

320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邻国约旦。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巴勒斯坦人数量紧随其后。这些海外巴勒斯坦主要都是居住在中东地区。

▲海外巴勒斯坦人(2010年代)分布,其中约旦占据大头 

然而,中东国家之外,巴勒斯坦人最多的国家是南美洲的智利。

智利有大约50万名巴勒斯坦人,占据智利人口的2.5%。而且,居住在智利的巴勒斯坦人多数是基督徒而非穆斯林。智利也成为了巴勒斯坦之外,巴勒斯坦基督徒最多的国家。

智利有一支球队,叫做“巴勒斯坦人俱乐部”。这支俱乐部自从1950年代完成职业化之后,成为了智利足坛的一支豪门。

该队是智利足坛的劲旅,又富有巴勒斯坦元素,长期以来被巴勒斯坦人视为自己的第二主队。

▲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巴勒斯坦于1998年被国际足联承认之前被巴勒斯坦人视为主队 

从地图上看,智利和巴勒斯坦相隔1.3万公里。智利是西班牙语国家,巴勒斯坦人说阿拉伯语。智利和巴勒斯坦,并不同文同种。

▲智利(深绿色为实控部分)和巴勒斯坦(橙色圈)位置

那么,智利为什么成为非中东地区巴勒斯坦人最多的国家呢?他们又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智利的呢?


一、从巴勒斯坦到智利

巴勒斯坦地区(又称迦南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中,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

这注定了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不稳定的局面。

公元前10世纪时期,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犹太国。公元前9世纪时期,犹太人国家分离成犹太国和以色列国。犹太教,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最早诞生的宗教。

▲犹太国家建立耶路撒冷电脑复原图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占领。

在罗马人占据巴勒斯坦之际,该地诞生了另一个影响人类进程的宗教:基督教。因此,耶路撒冷也被基督教徒视为圣城。

▲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世纪时期,罗马灭亡了犹太人国家。犹太人流亡至世界各地。公元380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是罗马国教。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但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日益得到稳固。基督徒和犹太人因为宗教问题,彼此矛盾不断。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在基督教徒的鼓吹下,犹太人不可以当兵、做官,更不允许拥有土地。失去土地的犹太人只能从事商业或借贷业。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向外扩张,巴勒斯坦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

▲阿拉伯帝国占据巴勒斯坦

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随即也在巴勒斯坦地区扎根。大批阿拉伯人移居到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

根据伊斯兰圣经《古兰经》记载:公元621年7月27日夜间,真主命令大天使吉卜利里带着神兽布拉克将穆罕穆德从麦加接到了耶路撒冷。

因此,耶路撒冷成为了继麦加、麦地那之后的“伊斯兰第三圣城”。

▲传说,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会见真主大天使 

据此,耶路撒冷成为了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成为三教圣城

耶路撒冷落入阿拉伯帝国的手里,引起了欧洲基督教会的不安。

公元9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因为内部的争权夺利陷入衰落。

公元11世纪时期,基督教会利用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意图收复被穆斯林控制的圣城。

基督徒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的黎波里、耶路撒冷王国等多个基督教国家(11世纪-13世纪)。

▲十字军在中东建立的基督教国家 

受基督教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巴勒斯坦的部分阿拉伯人皈依了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形成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对立的局面。

公元13世纪,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到了公元16世纪时期,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占据了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的居民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穆斯林占据相对优势,基督教徒占据约1/3的比重。

▲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奥斯曼帝国地跨三大洲,包含了诸多民族、宗教,因此奥斯曼帝国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对于境内的基督徒采取了宗教宽容政策。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耶路撒冷 

奥斯曼帝国占据三大洲之时,西欧诸国开启了新航路的开辟。宗教狂热的西班牙通过殖民战争,占领了美洲大陆大部分领土。

在西属南美地区,西班牙建立了三个总督辖区——新格拉纳达、拉普拉塔和秘鲁总督辖区。

在秘鲁总督辖区下设立了智利都督辖区,就是智利的前身。

▲西班牙占据南美地区和智利都督区的位置

西班牙殖民南美洲后,基督教(天主教)也成为了南美的主要宗教。

后来,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在器物改革中落后于英法等列强,逐渐衰落。19世纪时期,南美爆发了独立运动。1818年,智利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建国。

▲智利独立运动领袖奥希金斯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面临着北方俄国的入侵。

19世纪50年代时期,俄国为了夺取圣城耶路撒冷,并且控制地中海和黑海,对奥斯曼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战后,奥斯曼帝国锁紧了宗教宽容政策,经济上对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增收人头税。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占据大约30%的比重,他们成为了奥斯曼帝国主要征收人头税的对象。

长期的战争使奥斯曼帝国兵源出现了紧张。为了弥补兵源的紧张,奥斯曼帝国决定向巴勒斯坦、亚美尼亚等地的非穆斯林征兵。

巴勒斯坦的基督徒越来越不堪忍受忍受奥斯曼的压迫。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不愿意服兵役,参与对基督教国家(如俄国、英国、法国)的战争。

从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在和英法作战中失利。失去了埃及、南也门等土地。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巴勒斯坦地区的地位日益重要,英国希望占领巴勒斯坦,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巴勒斯坦地区,扼守苏伊士运河要道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开始掀起了“反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希望迁移回祖居之地——巴勒斯坦。

英国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先后出版了《犹太国家》和《世界犹太主义复国纲领》,支持犹太人回到祖居之地,挑起地区冲突。

当地的阿拉伯人(穆斯林为主,也有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犹太复国主义”浪潮使得巴勒斯坦动荡不安。出于躲避兵役和迫害,以及躲避和犹太人的矛盾,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基督徒选择了向外迁徙。

▲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移民南美 

在当时的南美洲,阿根廷、智利有着广阔的土地和大量的资源,但人口始终是制约两国发展的因素。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阿根廷和智利采取了几乎无门槛地鼓励移民政策。

阿根廷和智利也是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于欧洲和西亚的基督徒持开放政策。因此,南美成为了他们主要移民的方向。

巴勒斯坦地区的气候主要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周边也以地中海为主,农业发展、气候和巴勒斯坦地区十分相似。

▲智利的地中海农业区,和巴勒斯坦十分类似 

相比之下,阿根廷的核心地区的气候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经济主要依靠大牧场放牧业和农业。

因此,智利取代了阿根廷,成为了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移民首选。

▲地中海气候在智利也有分布

因为当时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的航船成本较高。巴勒斯坦基督徒移民智利的方式是先在阿根廷的港口登陆,再从阿根廷翻越安第斯山进入智利。

▲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主要从阿根廷翻越进入智利 

从185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有大约20万巴勒斯坦基督徒从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移民到智利。

智利对于从阿根廷进入的巴勒斯坦移民采取了放任政策,允许巴勒斯坦的基督徒进入。智利成为了当时接受巴勒斯坦基督徒最多的国家。


二、保持独立的身份

除了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移民之外,智利也接收了其它西欧国家,诸如意大利、德意志的移民。这些移民成为了日后智利主体民族——白种人的基础。

▲智利的欧洲移民 

一战前,智利奉行亲欧美政策,对奥斯曼帝国持敌视的态度。

当时的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很多从巴勒斯坦进入智利的基督徒多数手持奥斯曼帝国的护照。

从19世纪50年代到一战之前,智利一般将这部分巴勒斯坦人称为“Turcos”(土耳其人)。

▲一战前的奥斯曼帝国,占据着巴勒斯坦地区 

因此,智利对于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移民的态度,不如对意大利、德意志移民的态度。

20世纪初,智利遭遇经济危机,锁紧了移民的宽松政策。当时的智利对德意志、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移民相对友好。

智利政府将巴勒斯坦移民称为“土耳其人”,外加一系列政策引起了诸多巴勒斯坦基督徒移民的不满。他们长期以来拒绝承认“土耳其人”的称呼。

▲移民到智利的巴勒斯坦移民,主要是基督徒

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德奥主导的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作战。一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解体。

此时,民族自治运动席卷了欧亚地区。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希望获得独立。巴勒斯坦人的认同感在巴勒斯坦地区以及海外的巴勒斯坦人心中扎根。

英法为控制中东地区,秘密瓜分了原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的领土。

一战后,原奥斯曼帝国下辖的阿拉伯人地区除了汉志、也门独立外,其余均被英法瓜分。其中,巴勒斯坦成为了英国的委任统治领地。

▲一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领地 

英国为了瓦解阿拉伯人的反抗,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加剧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加强了海外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认同感。

当时足球运动传入南美,成为了备受南美人喜爱的项目。当地以足球作为团结本民族的工具。

1920年8月20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地奥索尔诺自发组成了一支足球队,这支球队的名字是“Palestino Football Club” 。

20世纪30年代,越来越多的智利巴勒斯坦移民“西语化”,他们使用了“Club Deportivo Palestino”的名字,即“巴勒斯坦人俱乐部”。

▲成立之初的智利巴勒斯坦人俱乐部 

成立之初,这支球队只招收巴勒斯坦的智利移民加入其中。

智利政府也将他们的身份信息改为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智利政府的认同。


三、巴勒斯坦—智利的桥梁

20世纪30年代,巴勒斯坦移民获得了智利认同后,他们创办了报纸,宣传民族主义主张。巴勒斯坦移民从传统的纺织业,进军到智利的采矿业。在20世纪40年代地位获得了提升。

▲巴勒斯坦移民在纺织业占据大头 

随着巴勒斯坦移民地位的提升,影响了智利的中东政策以及智利和巴勒斯坦的关系。

20世纪40年代正值二战时期。德国对于犹太人迫害,使得犹太人大批离开欧洲。前往祖居之地——巴勒斯坦。

美国为了扩张在中东的势力,竭力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阿拉伯人利益受损,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升级。

▲一战后到二战时期,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设立定居点 

与此同时,大批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移民到南美的智利,成为了智利的巴勒斯坦人后裔。

随着大批基督徒的外迁,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比例下降。到二战结束前,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从之前的20%下降至8%。

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矛盾成为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的矛盾。

战后,纳粹德国的屠杀元凶部分逃亡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原英法委任统治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纷纷获得独立。

巴勒斯坦却因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没有获得独立地位。

巴勒斯坦问题交由联合国解决。1948年,根据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计划,犹太国家获得了52%的土地,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的肥沃土地。决议被认为偏袒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对。

▲1947年划分的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以色列(蓝色)和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黄色) 

1948年以色列成立,巴勒斯坦国迟迟没有建立。

在智利国内,巴勒斯坦人地位的提升,影响了智利对外关系。智利需要在和西方国家,以色列和国内巴勒斯坦人问题上保持平衡。

1948年,智利在巴勒斯坦国家问题的投票上,没有投赞成票而是弃权票。

1949年2月,受美国的影响,智利承认以色列独立,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智利-以色列的国旗 

因为土地、耶路撒冷问题,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日趋尖锐。从1948年到1967年,以色列发动多次中东战争,蚕食巴勒斯坦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巴勒斯坦的国土仅剩下加沙地区、耶路撒冷部分。巴勒斯坦人开启了流亡之路。此时,巴勒斯坦的居民主要是说阿拉伯语的穆斯林。

因此,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了巴勒斯坦穆斯林的主要移民方向。

▲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毗邻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约旦、叙利亚成为了巴勒斯坦人主要移民的方向。约旦接受了其中的一半。

因为巴勒斯坦迟迟没有建立,智利和巴勒斯坦没有建交。

智利虽然国家层面上没有和巴勒斯坦建交。随着巴勒斯坦裔进军政治、经济多个领域。智利民间对于巴勒斯坦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智利的巴勒斯坦移民抗议,将以色列视为恐怖主义国家

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得到了巴勒斯坦商人的支持后,逐渐从一支低级别联赛球队逐渐成长为智利的强队。1955年,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取得了智利足球顶级联赛的冠军。

此后,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队徽、球衣都把巴勒斯坦的“国旗”加入其中。这一举动得到了智利足协的认可。巴勒斯坦人俱乐部逐渐成为了巴勒斯坦人心中的“主队”。

▲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球衣,将1印成巴勒斯坦的地图 

1964年,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整合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巴解组织,拥有一万人的正规武装力量,其合法地位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承认。

▲智利的巴勒斯坦移民表达民族身份:你我皆为巴勒斯坦人 

20世纪60-70年代,以色列要求智利引渡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元凶遭到智利的拒绝。智利和以色列关系冷却。

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国,这一决定得到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智利成为了第一批承认巴勒斯坦的拉丁美洲国家。

▲智利和巴勒斯坦国旗 

在巴勒斯坦后裔政客、商人的推动下,1990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设立“信息办公室”。智利成为了第一个允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设立的拉美国家。

2011年1月,智利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2022年,智利和巴勒斯坦互相设立大使馆。智利和巴勒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

▲2018年,智利总统皮涅拉会见巴勒斯坦阿巴斯

从1940年代智利在巴勒斯坦问题投了弃权票间接支持巴勒斯坦,到2022年两国互设大使馆。这一切都与智利巴勒斯坦裔政客、商人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智利的巴勒斯坦裔人口有50万,他们大部分是基督徒。

虽然他们与远在万里之外的巴勒斯坦人的宗教信仰有所差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但对巴勒斯坦的认同,把智利和巴勒斯坦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长期作者|雄鹰

直播吧体育作者|足球与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