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饭可以随便吃,话不能随便说。乌尔善一定没想到,自己接受采访看似无心一段话,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好吧,咱们还是看乌尔善原话怎么说。

毕竟要评论一个事儿,首先要搞清楚原貌。

乌尔善这些言论,主要是针对网上对电影《封神》一些质疑,特别是针对电影不够中国的质疑。

这段采访言论大概2分多钟,简单总结一下,说了3个方面:

第一,针对电影故事有“弑父”情节,是否借鉴西方戏剧?

乌尔善说,中国历史上有太多为了权力争夺而父子相残,比如杨广,比如李世民宣武门事变,所以不能说电影情节借鉴西方。

第二,针对电影服装风格偏和服,是不是不够中国风?

乌尔善说,所谓和服主要起源于三国时期吴服,本身就是来自中国。

第三,为何电影使用了那么多非汉族演员?

正是这段回应引发了争议

乌尔善原话是这样:"为什么不用汉族的演员,汉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元代以后才有汉族这个民族称呼...之前大家自称周人、秦人,...因为民族的形成是时间形成的..."

好了,以上是乌尔善接受采访主要说法。

至于他这些言论到底对不对,我不作评论。大家自行判断。

民族主义这个话题水很深,一不小心就惹一身骚。乌尔善这些言论就是典型案例。其实他大可以说点场面话,说点大家都是中华民族,汉族和其它民族不分彼此之类,也不会搞出这么多事儿。

可惜乌尔善可能是拍电影过程中,学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于是想“显摆”一下,所以提出了“汉族这个概念是元朝以后形成”这个暴论。

但乌尔善有句话肯定没错,他说民族的形成是时间形成的,这个没问题。汉民族本身就是种族融合产物。汉族不是一个血统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今天的汉族在历史上融合了很多当时的少数民族,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后来这些民族都消失了,都融入汉族了。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孝文帝汉化改革,直接把拓跋氏都改成汉姓了,这就是典型的胡汉融合过程。

拓跋氏祖上是鲜卑人,他们建立了北魏政权,还有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后燕等政权,《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都几百年过去了,还不忘兴复大燕,实际上他们早就在中原地区生活了几百年,和汉人毫无区别了。

所以,这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

今天的汉族,本身就来源于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融合。当然这个融合过程充满了血和泪,也伴随了连绵不绝的战争。

所以汉族这个民族,确实是需要时间。

不过汉族这个民族概念,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呢?那乌尔善说元朝以后才形成,这个说法可能就有问题了。

这方面咱们还是要看专家怎么说。

我在武大读书期间,挺喜欢历史,当年有幸上过何德章老师的课。至今记忆犹新。

何德章教授在2022年《历史研究》发表了一篇文章:《汉族族称的出现与定型》,正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咱们看看这篇文章怎么说。

从文章概要就可以看出,何德章教授认为,汉族这个概念最终形成于唐代。是在高(宗)、武(后)时期以后,汉族族称定型。

具体论文内容大家可以自行阅读。

我这里帮大家提几个重点脉络。

首先,“汉族族称与统一强盛的汉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大家都不否认。但何德章认为,汉朝以后,“汉”作为族群的意义就消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心理认同称呼,是“中国”,意即五胡乱华来的都是四夷,我们这是中原,中国。具体到族群称呼,则是“晋人”,和之前秦人、后来唐人是一个意思,以朝代国号自称。

但后来北魏建立,出于政治需要,将中原地区人称为“汉人”,目的是否定东晋的合法性。当然也因此,汉人这个文化概念逐渐形成了。所以可以说,汉族文化概念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里,我稍微解释几句。

所谓民族区分,一定是因为我和他人不同,所以才要区分。比如如今咱们无论是河南河北,还是湖南湖北,虽然省份不同,但大家都是汉人,就不用区分。汉族内部当然不用区分民族。

之所以出现汉族,一定是因为有别的民族,才要区分。

所以汉朝时期就不会出现汉族这个说法,大家都是一个民族,区分啥啊?

为什么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汉族这个民族概念?是因为有太多外来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所以才要区分,我是汉人,你是羯人,他是羌人、氐人....

是因为有这个历史背景,才需要区分民族。当然后来,这些羯人、羌人、氐人都融入了汉族,这是后话了。

因此,只有在民族大融合期间,才会有区分各民族需要。

魏晋南北朝以后,隋唐再次一统。

到唐朝时期,又出现了需要区分民族不同的情况。

这是因为唐朝非常开放包容,各种少数民族都能在朝廷做官。《长安三万里》里面哥舒翰就是突厥人嘛。

既然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可以在朝廷做官,大家平常总要有个区分。这个时候唐朝廷就用汉、蕃来区分中原和边疆地区。

至于为什么要用汉人这个族称呢?首先唐是国号,不好随意冒犯,其次唐朝作为大一统王朝,追念当年第一代大一统王朝汉朝,这也是英雄惺惺相惜。

所以很多诗人写诗,都是用汉代唐,用汉武帝来指代唐玄宗。杜甫《兵车行》里面“武皇开边意未已”

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都是这种用法。

经过唐朝朝廷多年文化界定,在中原地区这些人民就逐渐有了区分边疆地区各种少数民族的族称,就是汉人了。

所以,何德章认为,“汉”作为民族族称最终得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他称”是“汉”成为族称的重要因素,政治力量的参与和促动,在“汉”确定为民族族称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当然这是何德章教授一家之言。

在学界内部,还有一些其它说法。有的认为汉族称呼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有的认为是在元朝以后,因为四等人出现了“汉人”、“南人”这些明确政治意味概念才确立。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

但不管怎么说,汉族这个称呼,民族概念的形成,肯定是和历史演变息息相关,是一个长时间逐渐形成的过程。

如果要严肃讨论这个问题,就要以学术眼光来判断,而不是纠结民族主义情绪之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