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花船》是清代的小说,作者不提名。该书共计四卷十六回,现今已是残本,仅存三卷十二回。道光二十四年,同治七年,均被禁止流传。
《载花船》简文介绍:
【资料图】
卷一
明朝洪武年间,浙江处州有个国子监司业名叫陶楚,生有一子,取名陶臣,表字振儒。陶家就这么一个儿子,父母自然疼爱有加。陶臣生性憨厚,却学业无成。反倒是妻子靓娘,不仅美貌聪慧,且能诗能文,堪称文才。
父亲陶楚一生清廉,死后家中并未留下过多积蓄,以至家境入不敷出,败落殆尽。陶楚生前有个下僚,名毕守尚,如今任太守一职。在毕守尚的举荐下,陶臣前往漳泉,在兵备副使席元浩府上当了个幕僚,妻子和婢女梅萼同往。任职期间,妻子全权代劳,赢得了众人的赞许。
席元浩有个弟弟,名唤惟馨,想要霸占靓娘,不料被元浩得知,将弟弟赶出了家门。元浩借故打发陶臣送礼物去按院押,想要借此机会将其除掉。婢女春燕设计谋害靓娘,导致元浩计谋得逞。元浩的夫人陆氏知道后,一气之下自缢身亡。年仅十二岁的梅萼深明大义,忠心事主,常常劝告靓娘要守妇道,然而靓娘却一意孤行,不以为然。
另一边陶臣前往送礼,并送上元浩的一封信件。岂料信上说陶臣是陈友谅的乱党,命泉州知府将他处死。时任泉州知府的宇文融,原是陶楚的门生,也是一身正直。他很清楚陶臣的为人,于是秉公办理,不给陶臣定罪。但为了保住彼此性命,只能选择将他暂时收入监中。
梅萼从春燕口中得知事情真相后,急忙来告诉靓娘,靓娘不听。梅萼孤身无援,悲愤中得遇陆氏冤魂指引,将元浩、靓娘、春燕,三人逐一刺死。
事毕,梅萼赴狱中探视主人陶臣,并将事情经过一一告知。不料官府昏庸,以为梅萼是在陶臣的指使下,为泄私愤害了三人性命,要将其斩首。好在宇文融从中调和,方才落得个流放之罪。惟馨知道哥哥的死讯后,表面悲痛,实则暗喜,趁机窃得了元浩的所有家产。
梅萼因为好心办了坏事,导致主人陶臣受冤流放,心中甚是自责。遂央人写了一份诉状,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告状。府前差役见她是个孩子,几次三番将其驱赶。梅萼见鸣冤不成,一气之下自刎在了府衙门前。
此事一出,整个朝野为之惊动。洪武皇帝怒不可遏,要求必须严查此案。结果可想而知,陶臣得以平反,县州官均被降职,元浩等三人的首级也被挂出示众。因为皇帝将元浩所有财产都判给了陶臣,惟馨不服,多番阻挠并辱没朝廷。差役将他捉拿到狱,最终死在了狱内。
计院判感梅萼之义,特将自家女儿许给陶臣为妻,二人感情甚好。后来在陶臣的安排下,为梅萼铸祠,每逢年节时,便到祠中祭奠。
作者一开始从赞美和欣赏的角度描写靓娘,但最后却是以枭首示众收场。首尾之差悬殊,主仆忠逆鲜明,是要劝谏世人:做人当有始有终,不可始乱终弃,否则难有好的结局。
卷二
宋末元初时期,秀州城外有茹、廖、倪三个好友,三人年纪都是四十岁左右,都以耕田为业,甚至也都无妻无子。一日,一位风水先生从他们三家门前经过,口中啧啧称奇。茹生请风水先生到家指点,在风水先生的指引下,三家搬了新家。奇怪的是,自此以后,三人分别娶妻生子,就连火灾和血灾,也如约而至。
茹生的儿子取名文芳,表字光先;廖生的儿子取名元显,表字良辅;倪生的儿子取名大奎,表字硕臣。三人自幼同窗共学,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二十年后,茹光先娶妻玉姐,廖良辅娶妻兰珠,倪硕臣娶妻芸娘。
当年田地干旱,家境大不如前。茹光先有一亲戚在城中开店,近来有要转让的打算,于是三兄弟便就此商议,想把该店盘下来,合伙经营。此议一出,一拍即合,三家均搬到了店里居住。店里原本就有一个名叫王小三的伙计,兄弟三人又续聘了他。
三兄弟为了公平起见,写下一份合约,三人分别在上面签字。为了确保钱财妥善保管,钱箱由三人轮流接管,每人管一个月。如此经营了一个多月,生意不见好转。硕臣提出到苏州去揽客,然后再将客人接到店里来。
时逢金兵南侵,百姓流离失所,良辅见势不妙,劝两兄弟及时抽身。光先、硕臣与他意见相左,坚持富贵险中求,不愿回乡。良辅只将自身的本钱取回,带着母亲和妻子回了老家。不久,金兵所到之处,无所不抢,店中货物被抢一空,茹、倪两家逃难离散。
良辅抽身后,在家乡开了一间酒铺,日子虽然过得紧张,但却知足。然而当他得知茹、倪两家的情况后,果断取出全部家资前往救人。经过一番寻找后,得知王小三被杀,芸娘和玉姐被金兵扣押在军中。良辅先敛葬了王小三,后从金兵手中赎回玉姐。
芸娘被一个官兵娶回家做了小妾,起初不愿随良辅一起回乡,奈何那官兵的原配太凶,二人无法共存,只好随良辅回家。途中恰好遇见光先和硕臣,苦诉衷肠后,方才安然到家。倪、茹二人为了感激良辅救命之恩,以重金谢之,良辅推辞不授。
倪、茹二人见店中还有幸存下来的白糖,给良辅送去十多桶。良辅拆开后发现,每桶内都藏有银子,共计千两之多。良辅不忍独吞,将其分作三份,给倪、茹两家送去。良辅后来生下三个儿子,俱入仕为官,夫妇二人也都高寿而终。
兰珠是良辅的妻子,在当时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兰珠非但没有与人同流合污,反而时时刻刻提醒丈夫要走正道,诠释了一个贤妻良母该有的典范。
卷三
武则天篡唐登基后,改国号为周。因宠幸薛怀义,允他肆意进出后宫,引得忠臣不满。尹旻上书弹劾薛怀义,不料却被薛怀义倒打一耙。武后大怒,将尹旻下在狱中,以至其在狱中自杀身亡。当时尹旻的女儿若兰也在宫中,因为才优貌美,被武后器重,并称之为女学士。
父亲被害之事一直萦绕心头,若兰深知伴君如伴虎,故而时时提醒自己谨言慎行。终于,在薛怀义被扳倒之后,若兰主动要求出宫,为武后选拔人才。武后闻后大喜,即赐若兰名为尹进贤,给敕一道,总督天下兵马、钱谷、监铁、屯漕、学校、水利等事,兼防隐逸遗贤,募招技勇,赐尚方剑。随行四十多名,为了保障若兰的身份,给众人下了一道密旨,敢有私露者,立即处死。
若兰一行人经河南开封府、彰德府、归德府,来到了卫辉府。次日到文庙进香,忽闻有人拦轿喊冤。来者是个年近八旬的邬姓老汉,告状告自己的妻子秦氏与秀才闻人杰通奸有染。若兰审过之后发现,闻人杰与秦氏本就有婚约在身,只是闻人杰家贫,拿不出聘礼,结果秦氏被迫嫁给了邬老汉。若兰怒斥邬老汉娶幼妇有罪,责罚媒婆不说,还判闻人杰与秦氏成婚。邬老汉当初的聘礼钱,若兰自掏腰包赔上,闻人杰感恩叩拜。
若兰巡至建康,因办事不利,被武后斥责为故意拖延。在此期间,若兰遇上一位姓于名楚,表字粲生的才子。二人一见如故,两情相悦,私定三生。由于身份暴露,且武后安排的事一件没办成,于是便逃隐到了西湖畔北山僻处,和于楚住在了此地的一个简舍内。
武后得知若兰潜逃,勃然大怒,即遣内监一十二员,分巡各郡,密拿若兰。事出不过月余,若兰便被太监吕德捕获,欲装车囚回。然而就在途经吴县时,县尹出面接行牌,一看囚车上的人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若兰,不觉大惊失色。原来此时的吴县县尹,正是当初的闻人杰。
闻人杰与夫人秦氏暗中定下计策,表面上奉迎吕德,背地里安排仆从埋伏在太湖港内。趁着夜黑风高,仆从抢劫了官船,救出若兰、于楚,并将二人藏在私衙内,方才躲过了此劫。两年后,狄公迎回中宗登基,大赦天下。闻人杰此时被升至谏议大夫,不日即要进京,于楚夫妇与之同往。
回到京城,于楚拜会了岳母大人,受父命应官。但于楚力辞不就,欲回云间归宁父母。不料奏章被武三思所见,乃伪传圣旨,宣尹若兰入宫。若兰急中生智,即写信一封,求李氏送与狄公。狄公看罢书信后,当即遣兵闯入武三思府中将其斩杀,并叫禁军抄灭了武家。
尹若兰刚毅果断,安抚万民,与传统女性形象背道而驰。为父仇可以隐忍,为社稷可以牺牲,足见这一角色的艺术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萼梅作为《载花船》中一个仆人,既没有文才,也没有美貌,却成为了全书最光辉的形象。这无疑是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世道的看法,衣着光鲜的贵族总行龌龊之事,卑躬屈膝的贱民却是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