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现代人的宠物一般都是猫狗兔鸟鱼虫,最多养点毒虫、蛇、蜥蜴之类的异宠,而在古人的宠物名单里,就没有最猛,只有更猛。由于那个时代没有相关法律,不存在养野生动物判刑一说,而且很多宠物的主人就是皇帝本人。
(相关资料图)
养龙:夏朝版权利的游戏
《左传》中记载,夏朝孔甲在位时,天降二龙。有个唐尧的后代刘累,此时已经家道中落,就自荐说自己学过养龙。孔甲于是封他为“御龙氏”,派刘累去养龙,但是刘累不太专业,就把其中一只养死了。他悄悄把死龙做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完后觉得很不错,就催促刘累再做一些送来,刘累吓得逃离了封地。至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还有豢龙村,传说就是刘累的后人。
《御龙图》,战国中晚期,长37.5厘米、宽28厘米,
(出处:湖南省博物馆)
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什么动物,一直众说纷纭,有可能是不常见的某些鹿、鳄鱼、蟒蛇、娃娃鱼等,但一定不是普通的动物。
猎豹原来是打猎用的?
猎鹰、猎犬、都是打猎用的,那么猎豹为什么有这种名字呢?其实它们也曾经被古人驯化打猎。
我国上古时期就有驯化虎、豹、熊进行战斗的故事,但是或许仅仅是神话色彩的传说。汉朝文物中出现了不少豹子的形象,有些还戴着项圈,可见已经是人为饲养。从唐代开始,风靡于阿拉伯地区的猎豹被输入到中国,壁画中就有许多胡人牵着豹子的形象。唐代贵族打猎时,会让猎豹蹲在马鞍后边,由于猎豹的体重比狗大不了多少,还是比较方便携带的。我们在壁画上甚至可以看到小一些的猫科动物,可能是猞猁。古人一直认为带斑点的都是豹子,连猞猁也是一种豹子。
坐席豹为镇——错金银镶嵌铜豹
1968 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出处:河北省博物馆)
唐乾陵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局部),
(出处:乾陵博物馆官网)
唐代猞猁纹银盘(出处:内蒙古博物院)
唐懿德太子墓胡人驯豹图壁画(出处:乾陵博物馆官网)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会驯养猎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引《契丹风俗》说:“ 国主帐在毡屋西北,望之不见。尝出三豹,甚驯,马上附人而坐,猎则以捕兽。”元代猎豹还和海东青同时出现在《元世祖出猎图》中。那位带着猎豹的骑者,像是西亚的色目人,背后蹲踞着一头猎豹 ,豹口以皮索套住。因为猎豹并不是中国原产,而是产于印度及西亚地区,蒙古贵族用的猎豹,主要来自征服波斯后所进献,一同而来的还有专门饲养猎豹的人,蒙古语称为"巴儿赤"。明朝时蒙兀儿帝国的皇帝阿克巴就饲养了上千头猎豹。按照元朝的标准,“豹子每一个日支羊肉七斤,大土豹净羊肉(即无骨羊肉)四斤,小土豹净羊肉三斤”,到了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光是皇帝的这些宠物们每天就要吃掉13800两银子。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出处: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想要扫除前代元朝统治者对中原习俗留下的影响,于是终止了元代颇为流行的"豹猎"活动。但是皇家却还是饲养了凶猛的猫科动物,朱元璋本人亲自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例如登基大典时,“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朝鲜的《李朝实录》中也有相关记载,"分别于宣德五年贡土豹三只、宣德六年贡土豹十只,宣德七年贡土豹一次。",所谓土豹就是猞猁。其他偏远地区也有给皇家进贡豹子的,包括郑和下西洋时也带来了豹子。
虎豹等野生动物养在皇家园林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弘治年间,内务府豢养大小动物加一起有29400多只,每年光是饲养它们就要消耗35900多斤肉、360副肝脏、4480多石粮食。
明代最喜欢豹子的皇帝是明武宗,甚至建立了豹房。本来明朝在太液池(今中南海、北海)西北设有虎房,专门饲养老虎。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在原虎房旁兴建豹房官署及左右厢房,5年以后再次扩建,费银24万两。豹房建好之后,明武宗经常住在这里,很少回紫禁城。为此,他还专门颁发一批豹房护驾勇士的腰牌。明代文人田艺蘅所作笔记《留青日札》中吐槽此事说:“内监虫蚁房虎、豹、犀、象各有职秩,有品料。如虎食将军俸,象食指挥俸,不甚于秦松之大夫、汉柏之将军乎。”
豹房勇士铜牌 明 高9.8厘米 厚0.7厘米
国家博物馆官网
随着财政的吃紧,嘉靖皇帝就很反对养大型动物,到了嘉靖末年宫中豢养动物种类大幅减少,数量只有不到3000只。到了崇祯年间,思宗干脆“杀虎以赐近臣,余皆纵之”。到了清朝,豹子的形象出现在三品武官的官服补子上,比老虎还高一品。
鸵鸡到底是什么?
在《明史·外国传七·祖法儿》中有记载:“有驼鸡,颈长类鹤,足高三四尺,毛色若驼,行亦如之,常以充贡。”清朝吴伟业《读史偶述》诗之三二:“广南异物进驼鸡,锦背双峰一寸齐。”前者告诉我们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Zufar,位于阿曼西南部)有一种叫鸵鸡的动物,毛色像是骆驼,后者叙述鸵鸡产自广东南部,后背有驼峰。我们都知道骆驼的毛色大多是偏棕色的,可鹤类和鸵鸟通常都是黑白灰的搭配。只有非洲地区的灰冠鹤身上有棕色。
灰冠鹤(出处:国家动物博物馆官网)
而鸵鸟身高则远远超过三四尺。因此毛色和骆驼相近的大鸟,应该是大鸨,也分布在从东欧到朝鲜半岛的广袤地区,最高也能有一米左右。
大鸨(出处:国家动物博物馆官网)
《魏书》中提到在波斯国(今伊朗)有“形如橐(tuó)驼”的大鸟,但没有具体说明。早在西晋郭义恭的《广志》中就记载:“安息国贡大雀。雁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中也有记载:“永徽元年,献大鸟,高七尺,色黑,足类橐驼,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铁, 俗谓驼鸟。”鸵鸟只有两个脚趾,和骆驼足比较像,所以得名鸵鸟。雄鸵鸟发情期时腿部变红,因此也有人认为它是神鸟朱雀的原型。
唐代乾陵鸵鸟石刻(出处:乾陵博物馆官网)
而清代人记载后背有驼峰的鸵鸡,则是东南亚的食火鸡,有非常写实的图像流传下来。食火鸡又名鹤鸵,虽然身高不如非洲鸵鸟,但是性格要生猛许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进“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它会对闯入领地的其他动物用钩爪猛踹,比人手指还长的指甲足以产生开膛破肚的效果,有杀死人类的记录。
额摩鸟图轴(局部)杨大章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安全,这些能够杀死人类的生猛动物,再也不可能出现在你我的家中,想要看它们的话,只能去动物园或是保护区了。
end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大美科学
编辑: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