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顾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为了维持与宋美龄之间微妙的“母子关系”,蒋经国在生母被日本人炸死后,只能遵照蒋介石的安排:秘不发丧。这让身为人子的蒋经国悲愤万分,却又无处发泄,只能将这份痛深深的埋在心底。
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与蒋介石是同乡,家里虽在当地是门名望族,却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认识几个。她比蒋介石大五岁,他们结婚的时候蒋介石才14岁,是一桩由父母包办的婚姻。
毛福梅与蒋介石的感情不像是夫妻,更像是姐弟,蒋介石16岁开始在外闯荡,与毛福梅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和旧时期的夫妻一样,妻子守在家里侍奉公婆,丈夫在外赚钱养家。毛福梅与蒋母相处非常融洽,后来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婚后,蒋母就转收毛福梅为义女,仍然住在蒋家。
【资料图】
毛福梅在28岁生下了蒋经国,小时候的蒋经国在母亲和奶奶身边长大,对她们很有感情。蒋介石为了培养蒋经国,在他12岁的时候带去了上海上学,18岁将他送去苏联留学。蒋经国在苏联一呆就是11年,中间从未回国。
蒋经国去苏联的第二年,蒋介石为了与宋美龄结婚,坚决要与毛福美离婚。蒋母劝蒋介石,想再娶,纳妾就好,原配不用离婚。但是宋美龄要求和蒋介石做合法夫妻,更不想和别人共享丈夫,如果蒋介石不离婚,她是断定不会和他在一起的。
最后,拗不过蒋介石,毛福梅只好同意离婚,但是前提条件是离婚不离家。离婚后,蒋母为了留住毛福梅,收她为义女。从此,蒋介石和毛福梅从夫妻变成了姐弟。
1937年,蒋经国终于被允许回国。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妻子去老家见母亲,在母亲的操持下大办婚礼,圆了母亲的一个梦。然后,他就按蒋介石的要求,去赣南下基层,当县长去了。谁知道这一去,和母亲竟成永别。
1939年,日军轰炸浙江奉化,毛福梅从后门往外逃,被轰炸倒塌的围墙掩埋,直至第二天才被人发现,已经死亡。
得知消息的蒋经国第一时间赶回老家,处理母亲后事。他正考虑着给母亲办个风风光光的葬礼,却接到蒋介石的来信,让他悲伤的心雪上加霜。为了顾及宋美龄的感受,蒋介石提了三个要求:秘不发丧、一切从俭从简、从速安葬。
第一次,蒋经国不想遂蒋介石的意,他在给蒋介石的回信中说:“……为人子女者,面临母丧,已是人伦至痛,尚且要“秘不发丧”,简略速葬,这教稍有孝心之子女,情何以堪?”
但是强硬的蒋介石丝毫不体谅蒋经国的感受,让他不要过度衰伤,赶快处理好事情,努力求学,以报家国。
最终,蒋经国还是屈服了,母亲已经死了,他不想再与父亲生间隙,但是对宋美龄,他心里有了新种子在发芽。
此后,关于母亲的墓碑怎么写,族谱怎么入,蒋经国全都听蒋介石的。而蒋介石,全盘都站在宋美龄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显妣毛太夫人之墓”改成“显妣毛太君之墓”,他甚至觉得为他生了个儿子的毛福梅连“夫人”二字都不配,因为夫人只能是宋美龄。
此时的蒋经国表现得乖巧听话,对宋美龄尊敬有加,内心的压抑却是无人诉说。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抢救无效病逝于士林官司邸。蒋经国当场精神崩溃痛哭流涕,宋美龄命人给他注射镇静剂,但是无人听她的命令。因为此时,蒋经国已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实际掌握权人。
蒋介石一死,宋美龄什么都不是,只要蒋经国愿意,随便耍点手段就能处置她。但是蒋经国没有,他依然很客气的对待宋美龄。
只是在蒋介石去世三个月后,宋美龄就离开了台湾,定居美国。其中原由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蒋经国会定期付给宋美龄不菲的生活费,即使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后代也仍在履行这项责任,直到宋美龄去世。
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他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只是可惜他1988年就去世了,不然台湾也许早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孤臣孽子,愁闷孤独,操心也危,虑患也深”,这就是蒋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