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秦代,就不得不提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一般认为他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公元前246年继秦王位。

(秦始皇像)


【资料图】

战国末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自赢政继位之后,经过他25年的经略,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统一中国,自此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兼取三皇五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注意,统一全国这一年,实际上是秦始皇执政的第二十六年,所以,我们看这一年颁布的诏版、权量上都标注的是“廿六年”。秦诏版上的文字是: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纪年表)

另外,还要注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在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做了很长周期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在统一中国短短这一年(即前221年),秦始皇就迅速拿出了统一方案,也就是说,秦国官方正体文字——小篆——从出现到成熟有较为漫长的发展周期,并非一蹴而就。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秦始皇强化皇权的政令)

其中与书法最相关的事情是“书同文字”,这是统一中国的当年,也就是前221年发布的政令,具体可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六年……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统一长度、体积、重量标准。让所有的车辆保持同样的轮距(便于道路通行)。

(秦皇古驿道)

让国民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这里有个问题,小篆的创始人是谁?也算重要,毕竟,学小篆一般是我们学习书法的起始点,也基本上是秦代书法的原点。

小篆的创始人是李斯,还是程邈?

依照《说文解字·叙》的记录:

……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叙》)

但这是许慎所说的小篆创始人,是李斯、赵高、胡毋敬。这三位分别手写了一篇文章,他们用的字体都是小篆,让全国人民要把这三篇文章所列字体作为标准字体进行学习,并规范起来。但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没有传下来,许慎是东汉人,他的记述究竟可不可靠呢?

(影视剧里的李斯)

话说回来,就算这三篇文章传下来,就能证明李斯他们是原始作者吗?不好说。

《中国书法史》的作者丛文俊先生认为小篆的创始人是程邈,原话是:“程邈作篆之说,应该大体近于事实。”注意,这一点,这跟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程邈是隶书创始人有冲突。

丛先生给出的理由也很有道理:

1、全面、系统地规范一种书体,需要时间和精力。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同时建立秦王朝,做了许多大事,如果说李斯等人能在繁忙的事务中居然好整以睱,重新改定秦文小篆正体,并编写三部字书,似无此可能。

也就是说。规范书体这种工作,需要专门的文字工作者来完成,也只有这样的工作者有时间,有精力,去完成这种工作(李斯是丞相,总揽国政,没有精力做这样的事情)。

(传为李斯所作的《峄山碑》拓本)

2、全面、系统地规范一种书体,需要专业能力。秦代小篆是在统一前的时文正体《史籀篇》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权衡加减,不仅涉及到字形结构,而且要妥善地改定书体式样,保证整个文字符号体系的和谐一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要合乎规范,又要兼顾美观。这不仅需要有创意,还需要有能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李斯等人似乎不是有这种能力的人。

(卫恒画像)

而据卫恒的《四体书势》所载,程邈有这样的专业能力,并且他有时间和精力:

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

简单地说,有专业能力的程邈因为十年的牢狱生活,使他有机会成为篆书的创始人。卫恒是西晋书法家,他所把这件事记述到自己的著作中,不会毫无根据。

更何况,《说文解字·叙》中还有一段话,就是许慎在叙述新莽“六书”时说:

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这一句话,不管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还是桂馥的《说文义证》都认为是错简,这一条应当放在隶书条下,但这只是猜想,并无根据。如果不是错简呢?

(程邈作篆)

3、秦刻石上的小篆的式样风格,成形于秦统一之前。如上所述,程邈改定规范小篆,其工作得到秦始皇的肯定,赦免出狱并任命为御史,负责正定文字的事情。李斯等三人分别写作字书,所依据的正是程邈改定的小篆。也就是说,在李斯等人书写字书之前,小篆已经成形了。由此,李斯当然不是小篆的创始人。

而且还有一点:秦初小篆的式样风格不一定是《说文解字》上所载的式样风格。对于秦初小篆的式样,尚缺乏资料证明。至少,秦诏版权量上的小篆并非《说文》式样。

下一篇,我们说“秦书八体”。

(【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2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