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了我在微博发布的这张上色清末老照片,读者反馈想进一步知道我具体是如何进行细节考证的。故特此补撰一段小文,以飨读者。 坐在照片正中的是一位面露厉色的清朝将领,或许他就是照片上所记载的wonghai将军。他的背后站着一排士兵,士兵中有人穿着皮靴,有人穿着草鞋,不过都穿着长袖褂子,大部分人的上装中间都写着三个清晰的大字:靖西营。
两年前,我从英国收藏家手中买下了这张照片。根据记载,这是1910年时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远征西藏后,由英国军官所拍摄的。这是哪一支军队?wonghai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穿着不一样?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开始了为老照片上色以来,难度最高的一次操作。 总有朋友问我怎么给老照片上色,有朋友甚至以为我是在底片或者原始照片上涂色。其实现在海内外的老照片上色,都是基于电子化后再结合技术软件而完成的。国外开发了许多AI智能上色的软件和网站,不过除了天空、土地、森林、海洋和皮肤这些有大量照片提供学习积累的区域外,AI智能上色在衣物穿着、载具、建筑等细节上仍缺乏精准的上色能力,所以自动着色的结果也是随机的、五花八门的,甚至杂乱无章的。 想要给历史老照片较为精准地上色,就要将史料和文物相结合以作为依据,再进行手工上色,这样才能实现合理的上色。这也正是我执着于手工上色、反复校准的原因,因为我想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颜色,让历史影像合理地鲜活、生动起来。
所以,在为这张照片上色之前,我先要找到同时期的历史绘画作为参考。在此期间,故宫博物院晚清服饰史学者仇泰格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在精细考证后,他向我推荐了《平定杜文秀战图》,这是一幅时间、地点都和照片比较接近的清末战争绘画。
在这张绘画中,有两支部队着装都与照片中非常接近,但他们的服饰搭配并不相同,一支是橙底绿边,另一支是蓝底红边。考虑到黑白照片中也有颜色的深浅关系,从对比度来判断,蓝底红边其实不能形成照片中的效果,所以我选择了橙底绿边的颜色搭配。最后是靴子,还是要感谢仇泰格老师,给我提供了故宫博物院藏的实体文物为参考,上色这才最终完成。
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赵尔丰”、“靖西”等关键词搜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终于发现,这张照片或许与赵尔丰带领边军护送川军入藏的历史事件有关。 根据史料显示,入藏的川军拥有当时中国最先进、精良的武器,甚至配有法国造的大炮和机关枪,但本身的作战能力不够,所以,得由当地凶狠善战的赵尔丰督军护送。有意思的是,史料里都写着,赵尔丰督的是三支“边军”。有没有可能,正是这三支边军,没有那些新式的装备、也没有一应俱全的通讯工具,是他们寒酸地穿着草鞋,留下了这张照片呢? 为了确定这件事,我们不得不做更多的史料钩沉。首先,在《赵尔丰经营川边闻见忆述》(出自《四川文史资料选集第6辑》)中记载,赵尔丰在出关时带了“西军三营,新军五营”。幸运的是,在深受赵尔丰培植的傅华封所编写《赵尔丰生平》(出自《近代康藏重大史料选编》)中,明确提到,赵尔丰在出关前“招募西军三营,挑选骑兵”,那么前文中他所率领的“西军三营”,应该就是出自于这里了。
也就是说,赵尔丰在1908年升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这一年他带兵八营出关,其中有五营新军,还有三营西军是他出发前招募的骑兵,别忘了这时他还是川滇边务大臣。此后,赵尔丰带着边军三营护送川军,这三营边军,合理推测就是他招募的西军,从照片上来看,就是靖西厅的部队。靖西厅地处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这里的士兵肯定比那些新军更了解当地的地形与情况,赵尔丰当然会选择带上他们一起去完成护送任务。 那么照片中的士兵,就都是赵尔丰在西藏挑选来的士兵吗?也不一定。在《清史稿》和《近代康藏重大史料选编》中都提到,在赵尔丰出关后,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巽——也是赵尔丰的哥哥——从成都给他调来了三支巡防军作为预备队,后来任务完成后,巡防军也部分留了下来,被赵尔丰补充边军。所以照片里的士兵,有可能是赵尔丰带出关的边军,也可能是后来川军补进来的士兵,这就不能彻底说清楚了。
如今谜底还剩下wonghai了,希望他在历史里有留下姓名,让我们能找到和还原属于这张照片的主人公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