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资料图)

字数:2515,阅读时间:7分钟

在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韦小宝不仅拥有主角光环,还拥有众多兄弟。纵观整部小说,韦小宝几乎每到重大时刻,都要找人拜把子,以致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江湖草莽,一众配角们差不多人人都能跟韦小宝攀上亲戚了。

不过,若要评选韦小宝众多兄弟中最彪悍的一位,那必须是藏密宗第一高手桑结。在金庸笔下,桑结武艺高超,实力强劲,当初他深入中原腹地,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还敢与独臂神尼死拼。若不是韦小宝巧妙下毒,导致桑结手指重伤,只怕九难师太就要领盒饭了。

十根手指残缺后,桑结的表现依旧彪悍。比如在丽春院一战中,桑结不顾手指的伤势,奋力迎战神龙教高手瘦头陀,凶悍之气隔着纸张都让无数读者心头一凛。

然而,桑结这么个狠人,韦小宝竟然能三言两语说得他没脾气。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当时韦小宝先是一通彩虹屁,夸得桑结杀心全无,而后又提了句朝廷册封,更是让桑结心花怒放,结果本来与韦小宝有着“断指大仇”的桑结,竟然和韦小宝拜了把子,从生死仇敌秒变生死兄弟。

桑结对小宝态度的巨大转变,主要还是韦小宝许诺的“册封”一事说到了桑结心坎里。令人不解的是,当韦小宝拿出金银笼络桑结时,这位藏区大高手完全是视金钱如粪土,可当韦小宝说到“能册封”,桑结却瞬间与韦小宝化敌为友,结为兄弟。

那么,身在青藏地区的桑结,为什么能频频来到中原兴风作浪?而视钱财如浮云的他,又为什么对韦小宝许诺的“册封”如此看重呢?

01青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虽说桑结与韦小宝的把子是金庸帮他们拜的,可这段故事的背后,却藏着明代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那便是明朝对青藏地区的治理。

在中国疆土发展史上,明朝不仅全盘继承了元朝对青藏地区的治理,还在此基础上办了件大事:修路

明永乐初年,明廷开始在青藏地区修建驿道,此举受到了帕竹阐化王的大力支持。永乐十二年,阐化王更是与阐教、护教、赞善三王及川卜,川藏等共同参与到驿道的修建工程里。

经过藏族人民的努力,从四川雅州(今雅安)到青藏地区的驿道全部竣工,自此藏区与内地之间的交通,除了由甘肃经青海入藏的道路外,又多了一条新通道。青藏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紧密,而随着驿道的启用,人们的出行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一些使臣、朝贡商人等往返数万里,也不必担心土匪强盗的威胁了。

放在《鹿鼎记》的世界里,桑结等人正是借助了这便利的交通条件,一次次来到中原搞事情。而放在明代的笔记小说里,被称为“乌斯藏”的西藏地区,也存在感极强。比如《西游记》里,猪八戒的“老丈人家”高老庄,就是在乌斯藏地区,当时青藏地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有此可见一斑。

02明朝对青藏高原的治理

如果说桑结得以频繁来到中原靠的是发达的驿路,那么,桑结如此执着“册封”,又是什么原因呢?

说来桑结执着“册封”的根源,其实与明朝对青藏高原的治理政策有关。明朝建立初期,就着手恢复在今西藏地区的统治权利。洪武二年,明军高调进入陇右,随后遣使赶赴西藏“持诏谕吐蕃”。

洪武三年,明军攻克河州,蒙藏统治者吓得肝胆俱裂,纷纷率部归降。次年,蒙藏统治者前往南京觐见朱元璋,被明廷授予了显耀却没有实权的官职,就此留在了南京,而明廷则借机派官员前往西藏地区任职。

官员们前往藏区的一幕,标志着明王朝正式接手对青藏地区的治理。洪武二十五年,明王朝开始在西藏地区征税,规定乌斯藏地区每年需向明朝交马200匹作为赋税,如有紧急需求,朝廷还可以额外征收马匹。

除此之外,整个藏区的官吏任免安排,组织机构设定,都由朝廷全权做主,并且明王朝还能随时根据需要,征用藏族人民充当驿夫服徭役。

值得一提的是,明王朝接管青藏地区后,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在青藏地区设置了完备的册封制度,而这也给《鹿鼎记》里桑结大师的心底,种下了一缕“求册封”的执念。

明代时期,藏传佛教已深入藏族社会各个方面,西藏地区许多地方势力的首领,或是兼任当地的宗教首领,或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王朝敏锐地意识到青藏地区宗教对政治影响。洪武初年,明廷就定下了“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的国策,通过扶植佛教,建立僧官体系的方式,进行藏区的治理。

公元1604年,明王朝授予帕竹噶举乌思藏巴里藏卜“灌顶国师阐化王”的封号,并赐螭纽、玉印、诰命及白金五百两,绮衣三袭、锦绮五十、疋彩娟百、疋茶二百斤,正式拉开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各教派首领封王的序幕。

这之后,帕竹政权的历代统治者都承袭了这一封号,而明朝政府则进一步对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首领也进行了册封。比如灵藏着思巴儿监藏被封为灵藏灌顶国师、赞善王,馆觉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被封为馆觉灌顶国师及护教王。

明廷对藏传佛教各派兼容并包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藏区的稳定与发展,也让青藏地区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始终保持着对明朝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03藏地与朝廷的关系

在《鹿鼎记》小说中,桑结是活佛座下的大护法,隶属格鲁派。巧合的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著名的格鲁派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当时藏区的每一寸土地上,几乎都有格鲁派的信徒,就连明廷也慑于格鲁派的强大影响力,将其领袖人物封为大慈法王。

有趣的是,格鲁派之所以能得到明王朝的重视与优待,还多亏了明朝中后期政治家张居正的支持。据文献资料显示,16世纪时,格鲁派索南嘉措派人携重礼拜访张居正,还顺道送上了一封满纸彩虹屁的表扬信,大夸张相爷“显如日月,天下闻名”,夸得张居正心花怒放,二话不说就建议明神宗回赐这位藏地宗教首领,并封其为禅师。

到了桑结所在的清代,清政府沿用了明朝的册封政策,以达赖、班禅为首领的格鲁派,得以继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青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而桑结作为格鲁派的重要人物,自然明白朝廷的册封对他意味着什么。正因如此,《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许诺“册封”,桑结瞬间就跟韦小宝亲热起来。虽说韦小宝的承诺连同拜把子都是为了活命,可桑结能如此重视此事,背后所蕴含的,恰是明清年间,青藏地区和中央政府之间,越发亲密的关系写照。

参考资料: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霍续龙《浅谈明朝中央政府对今西藏地方的统治政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