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如果,但军事历史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000多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而近现代的每一场战争,都在世界各国军事家的沙盘上复盘过成百上千次,在推演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如果”:如果这样,如果那样,战争的走势将会是怎样……

本篇,我们就来复盘一下德军在二战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上的3个“如果”,与爱好二战史的朋友们讨论一下:

第一个如果:如果德军在敦刻尔克全歼40万英军的话,其后的战局会是怎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40年5月21日,当势如破竹的德军机械化装甲部队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英法联军想要逃出生天就必须越过英吉利海峡退往英国本土,而此时敦刻尔克这个小小的港口就是退回英国的唯一海上通道。

5月24日,德军突然接到统帅部大本营发来的一纸莫名其妙地“停止追击”的命令。该命令使得被困在敦克尔克的40万已经全然丢弃了重装备的英法联军最终得以全身而退。

我们来试想一下:在整个西欧诸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包括后来的法国“维希政府”都已经全部向第三帝国俯首称臣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的德军一鼓作气全歼40万被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结果会是怎样?

结果一:按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回忆录里的原话——

如果“发电机行动”海上撤退计划失败,那将是一个至暗时刻,英伦三岛就只能在剩下的日子里用童子军去对抗阿道夫了……

结果二:无论后来的“不列颠空战”结果如何,英军只要少了这40万部队,就无法对德军构成威胁。德军只需一门心思把英军困于英伦三岛就能达成战略目标。(注:在美军参战前,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在大西洋阻断作战中,确实已经基本切断了英国获得补给的海上通道。)

结果三:除去苟延残喘的英伦三岛,整个西欧和部分东欧地区已被德军全面占领的情况下,德军很快可以击败北非英军,结束非洲战事,转而投入东线战场。

划重点:不可忽略的是,德国在非洲的总兵力虽然投入不多,前后不到20万人,但在地中海的物资却损失严重。每4辆运给隆美尔的坦克,就有3辆沉没在地中海。如果1941年的东线战场,在莫斯科城下多出这20万部队及所属的坦克、大炮和飞机,那莫斯科战役又会是什么样……

结果四:大半个欧洲、非洲统统搞定后,德军挟大胜之威回过头来专心对付苏联,在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一直拒不参战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出现西线战场,从而完美避开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窘迫境地。

第二个如果:如果德军不去入侵苏联,战局会如何发展?

如果1941年6月,德军没有去入侵苏联,那么战局会有以下四个结果。

结果一:在“不列颠空战”中占不到什么便宜的德军,在美国一直拒不参战的情况下,在切断大西洋补给线的前提条件下困死英国后,暂时与英国“划江而治”,保住已经在欧洲的既得利益。

结果二:不入侵苏联,那东线的300余万兵力就可以大量移驻北非和中东,中东的油气资源远远超过了巴尔干地区和苏联的储量。德军占据北非和中东地区,就足以获得将战争持续下去的资源保障。而且就战略地位而言,该地区的整个英属法属殖民地就被德军尽收囊中。

首先在战略资源上,德军就立于不败之地,此消彼长,被困于英伦三岛上的英国人已经不足以威胁到德国人,英国人剩下的就只是时间上的苟延残喘……

结果三:在美军尚未参战的1941年12月以前,已足足获得一年时间休生养息的德军必然会再次制定计划登陆英国本土。而此时由于大西洋运输线被切断,被整整围困长达一年半时间的英国军队,哪还有能力与德军相抗,被德军占领只是时间问题。

结果四:只要在1941年12月美军参战前占领英国本土,德国就有资格与美苏谈判,要么让美苏承认德国的既得利益,要么与美苏一起瓜分既得利益。总之,只要不与美苏同时开战,德国无论如何都是占尽便宜的一方。

第三个如果:即便非要与苏联开战,如果“巴巴罗萨计划”的执行时间提前两个月会是怎样?

众所周知,由保卢斯将军于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的“巴巴罗萨计划”(原名“奥托计划”),原定入侵苏联的时间是1941年5月15日。

由于不争气的意大利在希腊完败,德军不得不发起巴尔干战役,全力以赴去救援意军,至6月1日攻占希腊全境后,才得以准备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被迫推迟了38天。

德军入侵苏联的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03点45分,尽管第一阶段的攻势打了苏军一个猝不及防,一溃千里。从6月22日至7月9日的18天里,苏军被击毁坦克11703辆、火炮18794门、飞机3985架,部队减员75万,其中绝大部分是陷入德军合围而缴械投降的。

但因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延迟实施,此时已经到了苏联漫长的雨季时节,历时达4个月的降雨使得苏联西部广大地区陷入泥泞,形同沼泽的道路严重迟滞了德军机械化装甲集团的突进速度。

当德军耗时3个月攻下基辅再折回头来进攻莫斯科的时候,极大的疲惫和消耗已经把德军拖入到了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三个月攻占莫斯科”的战略计划遭到彻底的失败。

那么,我们来“如果”一下,如果德军入侵苏联的时间按“巴巴罗萨计划”原定的5月15日开始,东线战局又会是什么样呢?

结果一:德军得以提前两个月拿下斯摩棱斯克,获得了直接进攻莫斯科的捷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就不必南下转攻基辅,7月份(而不是后来的9月)古德里安和霍特就可以直接进攻莫斯科,根本就不给苏军得到3个月喘息的时间(7月至9月),如此,德军就能在冬季来临前占领莫斯科,顺利达成原定作战计划。

结果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于7月中旬直接进攻莫斯科并不妨碍基辅战役正常进行。战史上,其实古德里安的战斗群尚未抵达基辅时,苏军元帅布琼尼指挥的部队就已经被南线德军打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还手之力。

所以,德军直接通过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并不会导致自身侧翼受到威胁。反而能够在攻下莫斯科后,更好地去配合南线部队围歼苏军基辅守军,从而攻占整个乌克兰。

结果三:虽然拥有广大国土面积,以及大纵深防御力量的苏联军队并不会因为丢了莫斯科而让战争天平马上就失去平衡。但首都的沦陷,必然使其在一败涂地的军事上更加雪上加霜,从而导致政治上的被动,有利于德军在各个战线上瓦解苏军的抵抗意志。

结果四:德军在占领莫斯科和东部广大地区后,基于自身的实力重新作出评估,明白德国根本无法吞并苏联,从而改变最初的计划,不再以消灭和占领为目的,只图将防线东扩,以此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于是苏德坐下来谈判,德国向苏联提出条件: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维埃联盟、苏联归还侵占芬兰的国土、并将瓜分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波兰国土移交德国,从而换取德军退兵。

苏联大概率不会接受这3项条件,于是双方边打边谈,最终双方妥协,得出一个两国都能够接受的停战协定。

以上三种“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存在发生的概率,而“如果”在整个二战期间,上述“如果”真的发生,那二战的结果以及后来的世界格局,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变数呢?

本文论述仅为笔者一家之言,闲来无事与同为爱好二战史的朋友们胡侃一通而已,不对之处还望高人不吝赐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