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魏观案是明洪武年间第一件文人惨案。魏观本是读书人出身,元末天下大乱时加入朱元璋阵营,算是开国功勋。朱元璋很信任这位读书人,他也自国子监助教、浙江按察司佥事、礼部主事等一路升迁,后出任苏州知府。

他在为政期间口碑较好,“课绩为天下先”,加上宽容厚道,当地老百姓交口称誉,又推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的政策,当地文人也很支持,包括王彝、王行、高启等著名文人。

洪武七年(1374年)时,魏观在苏州推动 “濬河道”“修府治”等工程项目。苏州府衙曾是元末军阀张士诚的皇宫,后朱元璋灭掉了张士诚,赫赫有名的姑苏战役,府衙化作荒墟。洪武之初,苏州府衙就暂定在水司衙门旧房中。魏观希望在张士诚府衙旧址上重修府衙,同时治理城中春秋时修的古老水利工程“湫溢”,拟疏通河道减少水患,本是利民之举。

可苏州指挥使蔡本跟魏观有仇,就上书攻击说:“观复宫开泾,心有异图也。”而御史张度添油加火认为是“兴灭亡之基,开败国之河”,被朱元璋认定为谋逆,最终导致魏观被冤杀。

事实表明这是诬陷。原因在于,魏观已经60多岁,追随朱元璋多年又深受赏识,理性分析不可能有谋逆之心。而且魏观知是一介知府,没有作为军事重镇的苏州卫军权,客观上也不具备谋逆兵力,而且“复宫开泾”只是兴修水利的一项工程。

其实有说法是御史张度向魏观索贿未成,就认定了不理会魏观的说法。然而后来记述证明,张度并没有直接上纲上线采用蔡本 “异图说”,只参劾魏观“非时病民”罪状,认为工程耽误农民农时,且工程过急有赶工现象。

朱元璋后来想想也觉得是个冤案,于是允许魏观“以礼归葬”,文人同僚们还给他编了文集,诸王和相关官员上坟祭祀,算是完成了平反。

总的来看,魏观案是朱元璋一贯做法,是为排斥异己、巩固皇权而无端兴起的冤狱,实质上是朱元璋借“魏观案”警告江南文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对皇权统治产生了比较负面的影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