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征君,名庄尚志,字绍光,所谓征君,是指曾经征辟而不去的隐士的尊称。
庄征君是南京人,家族世代读书,颇有名气,庄征君本人亦是以才华著称,而一个人担得起“真儒”称号的,在才华之外,必有许多其他值得人尊敬之处。
【资料图】
01
腹有乾坤
庄征君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他十一二岁时做了一篇七千字的赋,名满天下,与方仲永的人生轨迹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方仲永十一二岁时才华已开始走下坡路,到十六七岁时泯然众人矣,庄征君不同,他的才华一直都有,到四十岁时依然声名远扬。
因为方仲永的父亲想让他作诗赚钱,并没有让他读书精进,而庄家是读书世家,对读书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且庄征君本人也深知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以他的名气来说,去结交一些“文人”、“名人”,生活也会过得不错,他却并未选择这么做,而是一门心思地著书立说,从不肯妄交一人。
后来庄征君受徐穆轩先生举荐去参加殿选,嘉靖给他出了“教养之事,何者为先”的问题,他因故未能当场答出,事后给出了十条对应之策,深得嘉靖赞许,由此也可见得庄征君的才华,不仅仅只在做文章上,也在解决实际难题上,他并不是一个只知读书的,迂腐的读书人。
02
明白自我
在去京城之前,迟衡山曾说过庄征君这一去,不是一时半会能回来的,庄征君说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庄征君的妻子也问他以往都会推辞,怎么这次就答应了,庄征君说因为自己与一般的隐逸不同,既然皇帝传召,自然得去,只是自己也会很快回来的。
为什么庄征君如此笃定自己不会留在京城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是不适合官场的,哪怕自己愿意留,怕也会有人想一些办法不让他留。
也确如庄征君所想,因不肯领大学士太保的情,投入翰苑的门下,太保在嘉靖面前说他不由进士出身,在朝为官不合规矩,原本对庄征君青睐有加的嘉靖只得放他归家。
庄征君在前往京城的路中,与萧昊轩等人碰到几个马贼,萧昊轩在外奋力抵挡,庄征君坐在车里,半日说不出话来,有人评价说庄征君这是贪生怕死的表现,这可就太冤枉他了。
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在危险来临之际,躲在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其实才是最恰当的选择,想想那些偶像剧,明明毫无战斗力,却还是要冲上去拖人后腿的角色,你就会明白庄征君的选择有多明智。
03
接纳世事
相比一些愤世嫉俗、怼天怼地的文人,庄征君多了一份接纳世事的淡然。
皇帝宣召他,那他便去,并没有说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埋下祸根。
皇帝问他问题,因头疼未能当场作答,回家之后发现是头巾里藏了蝎子,他也只是笑笑,感慨自己这条路怕是要走不通了,但还是尽职尽责地回答了皇帝的提问,未曾怠慢分毫。
因他人的三言两语断了仕途,就开开心心地回南京,反正皇帝赏了元武湖和元武湖边的住宅,反正这更合他的心意。
回家路上找不到投宿的地方,就将就着住在刚去世了一位老人的草房子里。
萧柏泉说庄征君是不屑征辟,他说自己征辟大典,怎么是不屑呢?征辟一事,确是为一些人谋到了出路。
庄征君从未因为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不如自己所想而手忙脚乱,他自如地处理着发生的每件事,既有顺势而为的智慧,也有乐天知命的胸怀。
04
心思善良
庄征君在从京城回南京的路上,曾在一户农家寄宿。
那农家女主人刚去世,没钱买棺材,还停在屋里,庄征君并未介意,还是歇在了农家,半夜老妇诈尸,老头也去世了,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跑了没了影,庄征君想的却是两位老人家孤苦一生,两人差不多时间去世,是命运安排自己来给他们下葬的,就拿出皇帝赏的500两银子的一部分,买了棺材、地、纸钱等等,好好地安葬了两位老人,并为他们写了祭文。
卢信侯是一个爱收集名人文集的人,属于是那种只要文集入了他的眼,便不会管文集作者是否为世所容的人,高青邱文章写得好,却犯了错,文集是不能传播的,卢信侯也千方百计地去买了来,为自己惹来了牢狱之灾。
卢信侯是在庄征君府上被抓的,庄征君聪明,先稳住官兵说自己有法子让卢信侯自己去投监,又跟卢信侯说让他先投监,自己有法子把他救出来,回头悄悄写了十几封书信给京里大老,把卢信侯完好无损地救了出来。
庄征君其实是没必要冒这份险的,私藏禁书,罪名可大可小,一不小心可能把全家的性命都搭了进去,庄征君大概也是看卢信侯是真心地喜欢收集文集,并没有其他的花花肠子,才决心去帮他,一如他花费那么多去帮那两位萍水相逢的老人一样。
王冕,杜少卿,庄征君,都是《儒林外史》里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只是相较杜少卿而言,我会更加钦佩王冕与庄征君,因为他们才、德兼而有之,同时也有能力,给自己和家人不错的生活,这不是世俗,而是生而为人必须要面对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