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第四卷 周纪四


(相关资料图)

【原文】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

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

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译文】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赵主父那里,赵主父开门接纳了他。公子赵成、李兑于是带兵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

杀死赵章后,公子赵成、李兑商议道:“我们为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会被满门抄斩的!”于是又下令围住赵主父行宫,宣布:“宫中人晚出来的杀!”

宫中的人听见命令全部逃出,赵主父想出来却不被准许,又得不到食物,只好捕捉幼鸟吃,三个多月后,他终于饿死在沙丘行宫中。直到赵主父确死无疑,赵国才向各国报告丧事。

起初,赵主父定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美女吴娃,十分宠爱,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去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赵主父对赵何的偏爱也逐渐减退,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立两个王。他总是犹豫不决,所以引起了内乱。

【材料解析】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宣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幼子何即赵惠文王。后又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这一“分王赵代”计划,引起了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公元前295年,武灵王、惠文王、赵章游居沙丘宫,赵章趁机发动叛乱,欲杀惠文王。赵相公子成急调兵围沙丘宫三月有余,导致赵章被杀,武灵王饿死宫中的历史性悲剧,史称“沙丘宫变”。

沙丘之变根本原因是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引导致的。太子赵章没有任何过错,只因赵武灵王喜爱美女吴娃,又想专注于军事改革便把王位过早传位于幼子赵何,赵章心生不满,于是密谋夺权,夺权失败后背赵成、李兑利用,反手顺带饿死赵武灵王。

发动沙丘宫兵变的主谋赵章被诛杀,为什么赵成、李兑还要把赵武灵王一起弄死?

上回说道,李兑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政治家,在事情还未发生时就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当年赵武灵王废掉赵章太子之位,同时又给予对方一定的政治权力时,他就曾经规劝辅佐新王赵何的大臣肥义早点退位让贤,避免被祸事牵连,肥义不听。最后赵章果真起兵发动政变,肥义第一个被杀。

由于有先见之明,赵章发动政变后,李兑早有准备,与安平君赵成合谋击杀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与代相田不礼,迅速平定了“沙丘之乱”。当时在包围赵武灵王行宫的情况下,才成功诛杀赵章的,所以情况特殊。

李兑和赵成之所以在后面把赵武灵王一起弄死,主要在于对事件后期走向的预判。

一、擅自诛杀赵章,后期必定会招赵武灵王报复

当时新王赵何年幼,完全没有能力单独处理政务,辅佐大臣肥义在那场叛乱中被杀,所以新王对外政务都由李兑和赵成负责。包围沙丘宫诛杀赵章也是他们两个人的主意。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当着父亲的面诛杀了儿子,行为上已经构成了犯上作乱。赵武灵王虽然退位,但是在赵国依然有很大影响力,一旦这个事情结束,赵武灵王必定找机会对他们进行秋后算账。

此外,就算赵武灵王不跟李兑他们算杀子之仇,通过这件事情,赵武灵王已经发现赵成和李兑的实力及能量,为了新王赵何的权力稳定,这两个势力庞大的老臣也必须除掉,以免后会无期。

所以为了避免被赵武灵王清算,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赵主父也干掉,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新王还需要他们辅佐,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二、干掉赵武灵王,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沙丘宫政变前夕,赵国有五大实力集团,第一派为赵武灵王,虽然退位让贤,但是他在赵国依然有自己的影响力,并没有退位就归隐山林;第二派为新王赵何,虽然年幼没有能力单独处理政务,但是作为赵国新主人,依靠吸引力法则,国内很多资源和人才会不断向其靠拢,能独成一派;第三派就是被废掉太子位的赵章,虽然不具备太子身份,但是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和封地,依然有能力呼风唤雨;第四派,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曾经支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在朝野也是相当有威望。

先如今把赵章干掉,就是剩赵武灵王、赵何、赵章三大派系。留着赵武灵王,说不准他老人家以后就会拿沙丘政变找事,赵成有自己的实力背景还能对抗,而李兑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一旦赵武灵王清算,李兑肯定是第一个被宰的对象。而现在趁机伙同赵成把赵武灵王一网打尽,日后赵国就只有两方实力,而且赵成这方还得依附于新王赵何。此外赵成和李兑是利益共同体,只会与李兑共同辅佐赵王,不会一家独大。

三、策略上做自己能做主的事情

也许赵武灵王困于沙丘宫期间,或多或少跟赵成等人许诺过,只要放自己一条生路,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甚至不惜会给更多的利益。

笔者认为,赵武灵王给予李兑等人承诺,或许他们有过犹豫,甚至会有放过赵武灵王的想法。毕竟赵武灵王曾经对他们不薄,双方之间无冤无仇,王位争斗是赵家的事情,跟一个外人没什么关系。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的李兑,理性终究会战胜感性。

把赵武灵王弄死,未来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自己能控制局势。但是如果心软,相信了赵武灵王的话,那么日后自己的生死就掌握在赵武灵王手中。

试问,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哪一个你更有安全感?

所以说,从古到今,真正有作为的人,并不是自己有多优秀,运气多好,而是在人生最关键的事情,懂得如何选择,如何做最佳的预判。而只有妇人之仁的项羽等人,抹不开脸皮,讲兄弟情义,在鸿门宴上错失诛杀刘邦的机会,甚至不只错失一次,最后才导致被逼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假如当初项羽能够审视夺度,也不至于身死国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