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将得心应手的助理,称之为左膀右臂,雍正的左膀右臂则是李卫。他深得雍正的青睐,为人正直且心系百姓,雍正交给他的事情都能一一办好,正是因为能力出众,升迁速度才会比常人要快。

李卫历经三朝,在康熙时期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直到雍正登基之后,李卫的能力才被赏识,并且得到雍正重用。而在乾隆时期,李卫的事业生涯就开始走下坡路。

李卫出生于名门,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家里一直对他悉心教导。可年少的李卫,没有像其他世家子弟那般刻苦读书,反而是沉浸在玩乐之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是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最后是如何当上大官的呢?当年,清朝男子除了通过寒窗苦读,在科举上金榜题名后可以做官,还有一个途径可以走向仕途,那就是捐官。

朝廷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放出,如果有人想当官,就可以用钱财交易,父母为了李卫的前途,就出资帮李卫捐官,他就是通过这个途径走入仕途。

当官之后的李卫,摒弃了之前不学无术的陋习,一直都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不像普通读书人那般墨守成规,更懂得如何在官场上与人周旋。没多久,他就凭着出色的能力,晋升为户部郎中。

雍正即位后,李卫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他当时负责管理云南的盐业,盐在日常生活当中十分重要,他一直严格打击哄抬盐价,以及买卖私盐的犯罪行为。

这一系列操作,使得当地百姓对他夸赞不已,可见他是一个真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他做出这番政绩,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就把他调回朝廷,让他为自己效力。

李卫在中央担任布政使,官职一下从五品升至从二品。这样的攀升速度,是许多官员都望尘莫及的,有些人克忠职守一生,可能还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

他的文学才识可能不如别人,但却心系百姓,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谋其职。而不是像其他官员那般,食国家俸禄仍不知足,还要行苟且贪污之事。

雍正在位的第三年,李卫再次得到升官的机会,他被委派为浙江巡抚。他在浙江之地也开展了打击卖私盐的行为,让浙江的盐价得以稳定,他在盐业管理方面颇有能力。

所以,雍正将浙江的盐业掌管之权,交由李卫。没过多久,李卫的官阶升为正二品。雍正在位的第六年,李卫成为了从一品的兵部尚书。之后,他母亲去世,李卫回家为母亲守孝。

孝期过后又重回朝廷,之后的李卫也一直受到重用,甚至做到了直立总督的位置。

乾隆登基初期,依旧对老臣委以重任,待局势稳定之后,就开始培养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他以各种借口削弱老臣的权力,将原来那些处于重要职位的老臣贬职,其中就包括李卫。

李卫为官期间绝无二心,但也遭到了乾隆的排挤。李卫是三朝老臣,势力根深蒂固,所以要动李卫雍正时期,李卫曾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雍正对此行为喜闻乐见,而乾隆则并不喜欢李卫这般高调行事,因为他在位不久,就屡次收到李卫举报贪官的奏折,乾隆觉得李卫这样做,会让世人觉得他治下不严,才会出现这么多贪官。

加上李卫出生于捐官,有武略却无文才,这点让乾隆十分不爽。为了一步步瓦解李卫的权力,以他管理盐业有经验为名,就让他再去管地方的盐业,而不是在中央。

李卫对此则不以为然,一直以来不管职位大小,都秉承着办事为公为民的原则,他只在乎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并不在乎自己的官阶有多大。

乾隆看到李卫为公务呕心沥血,就没有多加为难,停止了继续削弱李卫的步伐。李卫51岁时突患重病,乾隆当即派太医为李卫诊治,李卫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了。

乾隆为了不落人口实,下令后厚葬李卫。还曾表示惋惜李卫早早去世,朝廷少了一位肱骨之臣。但后来有野史记载,乾隆微服私访,看到了百姓为纪念李卫而立的石碑,当即让人将其拆卸,并表示李卫只是一般官员,并不值得这般纪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