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夏商两代虽然有柴天改物之事,但是夏商两代的女性的地位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发生断崖式下跌。夏商两代的男性统治者多事鬼神又倚重女性官员及女性鬼师(巫婆),夏商两代的贵族女性也如同贵族男性拥有公务员职位。

例如大禹之妻夏启之母正是大名鼎鼎的女娲,是风姓有喬氏的人,不仅在夏代享受夏后氏直系子孙的祭祀,竟然还能在商代的祠宇占有一席之地,化身为商人的至高神帝俊的配偶常仪。也就是说,夏代的女娲在商代的马甲是常仪。

《帝王世纪》曰: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於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为攸女。故《连山易》曰:"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是也。”


(资料图片)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系》作:“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

《索隐》说:“《世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仪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玄丹之山。有五邑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山海经》

暮云之神常仪即娲皇的马甲

根据《诸神的起源: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和《试论〈山海经〉中的神话系统——中国神话系统研究之一》可以获知女娲、常仪、姮娥(嫦娥)是三位一体,是远古大母神在不同时代的演变。

商汤王建立商朝,商庭作为胜利的一方,自然是占据了夏朝遗留下来的财富,这其中就有把战败方夏后氏之母娲皇收为帝俊之妻的举动。夏朝的女娲来到商朝的房屋,有了新的命名。女娲在商朝被命名为「常仪」,正如古罗马神话吸收了古希腊神话的神祇。古罗马人把古希腊神祇的名字全部改造为古罗马式,使之更符合古罗马的统治利益。

商汤王

在姬周集团尚未建立之时,上古先秦的贵族女性虽然较之母系时代地位下降了不少,但尚未进入后世「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的困境,夏商的贵族女性地位较之前代甚至有攀升趋势,由屈膝葬到仰身葬即可知。

当然,姬周集团在牧野之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在此之前,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俩是极力谄谀商纣王(帝辛),甚至送上周文王的女儿周姬为商王妇,以此来降低商庭对于周方的警惕性。

(周)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

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六韬》

秉承古公亶父遗志的周文王依照吕尚的翦商计策,给商纣王(帝辛)送了很多美女。虽然姬周有分桃断袖之癖,颇通抱背之欢,但是在揣摩上司的心理上很有一套,知道商王帝辛发动战争的动力之一是为了获取女人,便送给商王帝辛若干女人,周文王等人真是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拍对马屁,难怪日后的周武王能够一举攻克大邑商。

周文王为帝辛(子姓)献上的女人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周文王的女儿周姬。

保守主义的周姬时常戴面纱

首先来一条《六韬》的记载。

《六韬》曰:纣囚文王羑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涂之山。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费仲而献之于纣,以免文王。

《六韬》是一部史书兼兵书,原本是藏于周朝王室图书馆的文献。

《六韬》记载,散宜生为商纣王献上来自于宛怀山和条涂山的三名玉女,玉女是佩玉之人。在上古先秦时期,先民们长期处于石器时代,玉器是最受欢迎的等价交换物,佩玉之人,非富即贵。

《庄子》曰:阴气伏於黄泉,阳气上通於天,阴阳分争故为电,玉女投壶,天为之笑则电。

玉女即巫师,是王者的占卜伙伴,散宜生为帝辛找了不少玉女,可见是投其所好。

当然,除了《六韬》的记载,商王帝辛还有许多偏妻。

崇侯虎(姙姓,崇国君主)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姒姓)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嬴姓,徐国君主)而献之纣。——《史记》

莘姒

《世本》曰:莘,即散宜生求有莘美女献纣者,文王妃家。

周文王给商纣王(帝辛)献上自己的妻姪也就是太姒的女侄,不可谓不是一笔绝佳的生意,用妻姪表明了周文王的忠诚。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撰写《琴曲歌辞·拘幽操》替周文王表达对于商纣王的忠诚。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琴曲歌辞·拘幽操》

周文王

可见历代皓首穷经的文人认可这一套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给周文王(姬姓)的人设是忠臣,至于历史上的周文王是不是忠臣那就另说了。

在《吕氏春秋》中,与周文王并列的是梅伯,而这「梅伯」正是周文王的马甲。

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於庙。——《吕氏春秋》

梅伯原本当作「某伯」,在《清华简》中梅之女可作「某之女」。

这么神秘?这么讳莫如深?讳莫如深,深则隐。

周文王又可称作「西伯昌」,在各个传世文献中的「梅伯」说的是「西伯」,专指周文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佯狂。

……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

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楚辞》

根据传世文献《楚辞》记载,可以看到「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这一句。那么什么是方?方一般是指风俗殊异的地方,例如「游方」、「方言」之类的词语。什么样的圣人会死在异国他乡?联系《楚辞》上下文,圣人当指梅伯,而这梅伯正是西伯昌的马甲,商周风俗相异,圣人西伯昌(周文王)横死于商国,自然让诗人屈原感慨「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是周文王的马甲

在《楚辞》中「梅伯受醢,箕子佯狂」、「受赐兹醢,西伯上告」这两句所指的是周文王横死于商国的事情,其中「西伯」应是武王发,《尚书》中的「西伯戡黎」指的也是周武王。

自周朝建立,首当其冲的是女性地位呈断崖式下降,与之相匹配的是男性史官越来越喜欢八卦后宫的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史官记载后宫斗争无可厚非,有问题的是只记载后宫斗争而不承认女性的功劳和付出。

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行论篇》高诱注:梅伯(西伯)、鬼侯,皆纣之诸侯也。梅伯(西伯)说鬼侯之女(芈姓)美,令纣取之。纣听妲己之谮曰,以为不好,故醢梅伯(西伯),脯鬼侯。

高诱是东汉文学家,首次提起了商纣王的王后妲己与鬼侯之女(芈姓)的交锋。

在之前的《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只提到鬼芈为商纣王(帝辛)所厌恶以及打压,并没带妲己出场,而到了高诱笔下,妲己成为制造商纣王(帝辛)新收进宫来的嫔嫱鬼芈家破人亡的宫斗霸主,把《吕氏春秋》中只杀男诸侯的妲己增加了一抹宫斗的色彩。

戚姬

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西汉宫廷汉高祖后吕雉与汉高祖夫人戚姬之间的宫斗,前代你争我夺的宫斗启发了高诱,促使了高诱写下妲己与鬼芈的斗争,毕竟《周易》有说过「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而给历史人物增加堵心的宫斗是千古文人的雕虫小技。

从黄帝至纣三十六世,纣二年纳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观兵于孟津。——《帝王世纪》

纣以鬼侯为三公,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悦之。妲己乃泣而僭之,纣怒鬼侯女,遂杀之,而醢鬼侯,殷纣六月雨雪,或雨赤血,鬼哭山鸣。——《帝王世纪》

文王与鬼侯,并为纣三公。纣酌梅酒以赐文王也。文王居于羑里,演六十四卦,着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与连山归藏为三易。周有密须之鼓。——《帝王世纪》

从传世文献《帝王世纪》的描述来看,这周文王依旧跟「梅」字是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只不过汉末晋初的皇甫谧为了给周文王挽尊而把「梅伯」改成「梅酒」罢了。

另外,史官书写宫廷女性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历史传统,而《隋书》中独孤伽罗与尉迟女的冲突就类似妲己与鬼芈的矛盾,看来后世史官很擅长制造女性拘泥于一隅之地的刻板印象。

(独孤)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隋书》

尉迟贞

在男性史官的笔下,文献皇后独孤氏拈酸吃醋的一面被放大,而独孤氏辅佐隋文帝杨坚的功绩像照哈哈镜似的无限缩小。独孤伽罗除了让杨坚一生一世只爱她一人之外,在其他方面无可挑剔。隋文帝夫妇俩可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功臣。儒学以三纲五常为要,独孤伽罗在妇道上无可指摘,并没有唆使其他女人干政。可见男性史官面对着生命力充沛的女性历史人物就像一介侏儒一般矮小,充满了对于女性的傲慢与偏见。

笔者熟读《论语》、《孟子》、《礼记》、《楚辞》等书,看到关于妲己的记载,每当阅读到有鬼芈的片段,总会疑窦丛生。尤其是《史记》中记述鬼芈的寥寥几句,更是莫名其妙。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史记》

九侯女又名鬼侯女,乃是芈姓,鬼车鸟(九头鸟)图腾。

楚人尚鬼,故曰鬼方。——《周易内传》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

开州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夔州府志》

从以上笔记,可以看到鬼神总是跟淫祀联系在一起。

古代巫术崇尚自然,尊奉鬼神,多有男女杂处的内容,还有致幻植物瑶草可供上天入地。

山鸡是芈姓氏族的图腾 山鸡是芈姓氏族的图腾

按理说,鬼芈家族多为浪漫主义做派,绝不可能是司马迁笔下的“不憙淫”,汉代司马迁笔下的“九侯女”似乎有双重人格。

直到笔者看到出土文献《清华简》上的「梅之女」字眼,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死的是姬姓女死的是西伯的女儿,难怪读到《史记》中的九侯女总让笔者感到不对劲,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仿佛是看见一个外人贸然闯进家门的感觉。

太公(吕尚)曰:“纣之时有西土之邑,纣尝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民有谏者曰:‘六月,天之复生,地之以务,长养之时也。六月逐禽,是逆天道,绝地德,而人行贼。夫子失道,后必无福!’纣以为妖言而杀之。西土之人相谓:‘自其命也。’后其年天大暴风,飘牛马,发屋拔木,人飞扬数十里。一人为无道。天加以咎。”——《六韬》

后世就纣之身,杀三无辜,为炮为烙,杀梅之女(周姬),为桊梏三百。殷邦之君子,无小大,无远迩,见纣若大山将具崩,方走去之,惧不死刑,以及于厥身,邦乃遂亡。——《清华简》

周姬

根据《清华简》记载,商纣王杀死的是周文王的女儿周姬,这也是为什么在《史记》之前很多传世文献中出现的梅伯突然没有出现,而是正常的三人行(西伯昌、鄂侯、鬼侯),不是之前梅伯像幽灵似的跟在三人(西伯昌、鄂侯、鬼侯)身后,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从《楚辞》中借用了「九侯女」一词,毕竟「九」比「鬼」多了几许姬周的人文气息,即遮掩了周姬的存在又能把周姬惨死的事迹栽赃给鬼芈。

甲骨文中的「九」挺像能歌善舞的小人儿

当然,「九」跟鬼神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九」这个字形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擅长歌舞的小人,看来无论是什么字形,芈姓氏族依然还是最喜欢载歌载舞的形式和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姬周贵族别样的女式教育。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礼记》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礼记》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礼记》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礼记》

从以上记述姬周礼仪的《礼记》来看,以周公旦为首的上位者制定的男女大防是家庭礼仪如军事礼仪,甚为苛刻。

周公旦与周成王

越早的时代越是部落文化,周姬从小就处在「授受不亲」的多节法环境,西岐部落更有「男女同浴,此无礼也」的说法,周姬进入殷都必然是鄙弃商纣王(帝辛)「大淫乐其逸」的行径。

而能够长期陪伴在商王帝辛身边有名有姓的三名配偶基本上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也就是说妲己、莘姒、鬼芈这三人是互有联络。

顓頊生鯀,鯀生高密,是為禹。——《世本》

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疎以知远,年十五而佐小昊。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徙商丘,以故栁城卫仆,俱为颛顼之虚。逃迹高阳,故遂以高阳氏。——《路史》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

人面鱼盆

鲧的母族是颛顼,而顓頊是鬼方的先世,在民间传说中,顓頊的子息多为魑魅魍魉。

从《世本》上来看,莘姒是鲧的直系子孙,鬼芈是顓頊的直系子孙,而鲧是顓頊之子,可见莘姒与鬼芈的家族都有着开放的基因。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馈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枣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大戴礼记》

顾、昆吾,皆己姓。——《传》

说句题外话,曹姓原本写作枣姓,所以笔者搬运《大戴礼记》中关于六姓起源的内容,将曹姓的曹写作本姓「枣」。

《大戴礼记》是一本汉代著作,记述了陆终与女隤的六个孩子分属于六个姓氏,分别是己、斟、篯、妘、枣、芈。

己、斟、篯、妘、枣、芈,这六个姓氏在《大戴礼记》中记为一家人,可见这两个姓氏的文化有相似之处,属于鬼神氛围浓厚的部落。

经常祭祀鬼神的部落基本上是以开放文化为主,是各自为政,而且是蒙昧主义的朋友。

而姬周是人本主义的朋友,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之类的道德主义话语。以周文化为信仰的后世学者甚至发出一句震耳欲聋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简直是人定胜天的口嗨版本。

苦读圣贤书的后世文人

甲骨文中的宗教理念多的是鬼神二字,有益于人的是神,有害于人的是鬼,鬼神本是一体。而「天」作为宗教理念则是在周代兴起,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姬周的道德主义。「天」之一字本义是人的头,即可知姬周统治者选定「天」作为至高意志的代表有多高明,以人的脑袋代替未知的鬼神。

周文王的女儿周姬在以天代表至高意志的环境下长大,再佐以姬周独有的禁欲主义,进入殷都,周姬与帝辛等人必然爆发了文化冲突。

而鬼方与商王室同样崇拜鸟图腾,鬼方是山鸡图腾,商王室是孔雀图腾,山鸡和孔雀都属于凤凰的图腾。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九侯淑女,多迅众些。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楚辞》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离骚》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楚辞·山鬼》

屈原虽然是芈姓之后却眼馋商王朝的存在,甚至在《离骚》一篇中想象自己能够代替高辛氏一族与简兮举行一场浪漫的结合仪式。

凤凰是复合型图腾

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诗作收录于《楚辞》中,《楚辞》以瑰奇绚烂的想象力闻名于世。《楚辞》中的有名诗人除了屈原还有宋玉。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以富丽香艳、自由奔放而闻名于世,有「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的说法。

山鬼

屈原、宋玉所作的楚辞皆有狂徒之举,有别于中原王朝的诗作。

同样是述说理想中的淑女形象,象征着中原王朝脸面的《诗经》就另有一番别样的景致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

姬周是影响深远的中原王朝,作为中原王朝,姬周的男性贵族理想中的淑女颇有允厥执中的意味,相比于南蛮之地荆楚所述说的淑女颇具艳情色彩,姬周的男性贵族理想中的淑女立足于实用主义。姬周的淑女更勤劳更淳朴,是道德主义的化身。

姬周的淑女与荆楚的淑女就像儒家的仁与墨家的仁,虽然同样是阐述「仁」的君子之道,却各有各的理解。

而在前面,笔者说过商王帝辛的嫔嫱莘姒是鲧的后代。鲧和修己生了禹,禹与涂山氏女娲生了启。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楚辞》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楚辞》

后世画夏启,请忽略这超越时代的服饰

夏后启的《九辨》、《九歌》在先秦时代是有名的多哇,多哇也就是所谓的淫乐。

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吕氏春秋》

可见夏商两代的风气崇尚自然,以顺应人的天性为准则,而这鬼神则是通往建木的媒介。

而一到周朝以人道代替天道,这百花齐放的部落文化就此式微。

例如清代的《经义说略》一书,充满了专制文化的形而上学。

美必兼佞,方可见容。美而不佞,衰世犹嫉之。故九侯女(芈姓)不喜淫,商辛恶之;褒姒不好笑,周幽恶之。庄姜之美,卫人为之赋《硕人》,而卫庄亦恶之。美而不佞,岂容于衰世乎?故夫子叹时世不佞之人,虽美难免。——《经义说略》

《经义说略》所评论的鬼芈、褒姒、庄姜皆来自古老的部落,《经义说略》却把这三名女子演绎成道德主义式的纸片人,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打的是奴役女性的主意,刻意把来自其他部落的女性乔装成鲁共姬的模样。

鬼芈、褒姒、庄姜这三人所在的部落(国家)文化都很开放。

鬼芈家族有《山鬼图》,褒姒家族有跳大神,庄姜家族有男女同浴。

唯独姬周的诸多同姓国以人道代替天道,时常举起道德的棍棒,其中以鲁国为甚。

鲁国姬姓,鲁国有「周礼尽在鲁矣」的著称,鲁国文化是以禁欲为主干的道德主义,而这鲁共姬是鲁国文化中的女性代表,获时人「女而不妇」的评价。

甲午,宋大灾。宋伯姬卒,待姆也。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

待人,妇义事也。”——《左传》

颂曰:(齐)缪姜淫泆,宣伯是阻,谋逐季孟,欲使专鲁,既废见摈,心意摧下,后虽善言,终不能补。——《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

西王母,豹尾虎齿,姬姓氏族的先妣

伯姬者,鲁宣公之女,成公之妹也。其母曰缪姜,嫁伯姬于宋恭公。恭公不亲迎,伯姬迫于父母之命而行。既入宋,三月庙见,当行夫妇之道。伯姬以恭公不亲迎,故不肯听命。宋人告鲁,鲁使大夫季文子于宋,致命于伯姬。还,复命。公享之,缪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劳于远道,辱送小子,不忘先君以及后嗣,使下而有知,先君犹有望也。敢再拜大夫之辱。”伯姬既嫁于恭公十年,恭公卒,伯姬寡。至景公时,伯姬尝遇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待保傅来也。”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至,夜不可下堂,越义求生,不如守义而死。”遂逮于火而死。——《列女传·宋恭伯姬》

《列女传》伯姬者,鲁宣公之女,(鲁)成公之妹也,嫁于宋恭公三月庙见当行夫妇之道,伯姬以恭公不亲迎,故不肯听命。宋人告鲁,鲁使大夫季文子如宋致命于伯姬,十年恭公卒,伯姬寡至景公时。伯姬尝遇夜失火,遂逮于火而死。诸侯闻之莫不悼痛,以为死者不可以生,财物犹可复。故相与聚防于澶渊,偿宋之所丧,春秋善之。春秋之于宋共姬也来聘书纳币,书归宋,书致女,书衞晋齐人之来媵,又具书言之尽文之繁中有大美存焉。伯姬不幸而死于火,女而不妇,《春秋》悯之记其防,复记其葬。女以贞顺为徳也,伯姬兼之矣,为原始要终以录之诗,无鲁风,伯姬不几冺乎?纪叔姬之义,宋伯姬之贞,犹幸其存于春秋也。——《绎史》

周姬是贤德女

通过以上关于鲁国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周礼尽在鲁矣」的鲁国对于自家的女性贵族的教育是成功的,使后世之人热衷于表旌鲁共姬的贞顺之道,毕竟鲁共姬是三贞九烈的大家闺秀,完全符合男性文人的期望值。

从夏商到周,社会的风俗习惯变化剧烈,夏与商虽然是异姓,却在文化上一脉相承,属于古之道术。

鬼方是颛顼之后,而夏后氏的祖先鲧则是颛顼的后人,鲧与修己的儿子则是夏禹,再结合《大戴礼记》中记述的鬼方之女生昆吾生季连,可见妲己与鬼芈的关系非比寻常,应该算作拥有同一祖先的亲戚。

越是古早的时代越是亲戚,文化上必然有相近的元素。

创立夏朝的夏后启继承先妣有莘氏修己的蛇图腾,两耳珥蛇,甚至让昆吾(己姓)铸造了著名的夏朝九鼎。

而莘姒作为夏后启的后人,不仅是蛇的传人,其祖先还抢了先妣修己所在国家的国名,致使有莘氏在商代有两个,一个是己姓有侁氏(有莘氏),一个是姒姓有莘氏。

商王帝辛的嫔嫱莘姒是以西伯昌的妻姪的身份进入殷都,王后妲己与嫔嫱莘姒算是姑舅表亲关系吧。

至于另外一名嫔嫱鬼芈与王后妲己的关系则算是血脉相连。

(荆灵王)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

早期的鬼方(芈姓)也信奉蛇图腾,与近亲昆吾有所不同,早期的鬼方信奉的是九头蛇图腾,昆吾信奉的是两头蛇图腾。

后来鬼方(芈姓)改换了图腾,改为供奉威名赫赫的九头鸟。

而「楚」这个字作为国名有两个,一个是己姓的楚丘,一个是芈姓的荆楚,说起来,昆吾和季连真不愧是兄弟,其后代的国名竟然有相同之处。己姓楚丘在甲骨文中有「楚」和「妇楚」两个专有名词。芈姓荆楚则是在周文王时期出现的国名,是为了纪念因难产而剖腹的妣厉,妣厉死后全身裹上荆条,所以南部鬼方又名荆楚。

说一句题外话,无论是蛇还是鸟,都是父系社会长盛不衰的招牌,若要识别父系人,请认准蛇与鸟两大招牌。

综上所述,莘姒与鬼芈都跟妲己关系非同一般,除却鬼芈的家族尚赤,妲己与莘姒的家族都尚黑,正是在民间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青龙。

青龙

而周文王的女儿周姬则是与她们扞格难入,是一朵文化上的奇葩,是众人中的异数。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睾然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孔子家语》

周文王(西伯昌)是个黑脸圣人,其女儿周姬想必是个遗传了父亲黑脸的贞洁烈女。

从黄帝至纣三十六世,纣二年纳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观兵于孟津。——《帝王世纪》

黑而有艳曰䵣。——《字统》

汤妃(铣己),有莘之女也。德高而伊尹为之媵臣,佐汤致王,训正後宫,嫔御有序,咸无嫉妒逆理之人。生三子:太丁、外丙、仲壬。太丁早卒,丙、壬嗣登太位。——《列女传》

己氏之伊尹冢,颜籀亦固疑之,爰求征地,则又别有汤冢。——《路史》

商纣王(帝辛)的王后妲己(䵣己)与嫔嫱周姬同为漆面女子,一个是黑龙(䵣己),一个是赤龙(周姬),却在商王帝辛心中的地位千差万别。即使王后妲己如后世的贾南风一般彪悍,也是商王帝辛心目中最为重要的配偶和王储母(武庚之母)。即使嫔嫱周姬贤良越过传说时代的嫫母,在商王帝辛心目中,也是如秋毫一般的存在。

妲己与周姬这两人差的不仅是家世还有时间。

妲己比周姬要早来到大邑商为王妇,就凭这一点,商纣王(帝辛)可以干脆利落地处置周姬父女俩,毕竟周方在古公亶父时期就有翦商的打算。

《封神演义》东鲁娘娘历史原型是周文王的女儿周姬,娘家势力很大,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西岐(姬周)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诗经·鲁颂·閟宫》

王后妲己是商王帝辛在政务上的一把手,《吕氏春秋》记载了妲己杀「三不辜」,妲己所杀的「三不辜」包括了周文王,这也是周王朝建立以后为什么大力抹黑妲己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姬周集团面对着自家女性(周姬)体会到的是绝对的顺从,姬周集团面对着商方女性感受到的是女性的权威。尽管商方的女性作为父系社会的一份子,自身所拥有的权威自然不如上古母系社会的首领,但对于实施女性屈膝而行政策的姬周集团来说,商方女性依靠夫权和父权得来的权威还是太“女权”了,让姬周统治者很不爽。

(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西伯、鄂侯、鬼侯),民大不服。”——《吕氏春秋·先识览》

商王帝辛与王后妲己诛杀了三名诸侯,分别是西伯(周文王)、鄂侯、鬼侯,其中以诛杀周文王为先秦时代最为讳莫如深的事情。《清华简》,一边透露着周文王父女俩惨死的真相,一边又写周文王死前有遗嘱,为周武王家族挽尊,营造着周文王老归故里的假象。

提议诛杀周文王的人,在《史记》中基本上是丑角待遇,例如作为徐国君主的费仲,费仲是嬴姓徐氏。

费仲说纣曰:“西伯昌贤,百姓悦之,诸候附焉,不可不诛;不诛,必为殷祸。“纣曰:“子言,义主,何可诛?“费仲曰:“冠虽穿弊,必戴于头;履虽五采,必践之于地。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卒为天下患,其必昌乎!人人不以其贤为其主,非可不诛也。且主而诛臣,焉有过?“纣曰:“夫仁义者,上所以劝下也。今昌好仁义,诛之不可。“三说不用,故亡。——《韩非子》

《封神演义》中的费仲即周人眼中的费仲

从《韩非子》一书中,可以看出费仲向商王帝辛提议过诛杀周文王,这也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什么大力抹黑徐国之君费仲的缘故,毕竟费仲是为诛杀周文王一事摇旗呐喊的人物嘛。

韩非子的出身是姬姓韩氏,祖上正是周文王。

《韩非子》一书虽然极力遮掩周文王死亡的真相,却还原了徐国之君费仲枭雄的一面,可见作为儒家的另一面,法家更为务实。

正因为周文王父女俩惨死于殷都,才导致了周武王无法像「汤放夏桀」一般放过商纣王及其嬖妾(莘姒、鬼芈)。

(周)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尸子》

(周)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适王(商纣)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莘娰、鬼芈)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逸周书》

结合《尸子》和《逸周书》的记载来看,周武王斩杀了商纣王、莘姒、鬼芈。

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以为县,本周司寇忿生之邑。——《括地志》

而王后妲己应该是先于商纣王撒手人寰,再加上苏忿生即是温国之君也是周武王的司寇,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只能斩杀了商纣王、莘姒、鬼芈,毕竟一个入了黄泉的死人是没法去斩杀的。

至于莘姒与鬼芈为什么会入了周武王的法眼,成为周武王的斩杀目标,大概是莘姒与鬼芈在周姬活的时候应该没少针对周姬,所以周武王即要杀死商纣王也要杀死莘姒和鬼芈。

尽管莘姒是周武王的姑舅表亲,但是周武王为了报杀父杀妹之仇,再者表亲不如至亲,所以周武王能狠下心杀死莘姒。

另外一位被周武王所杀死的鬼芈,则是夏商周三代的肘腋之患,再加上鬼芈是周武王口中的「牝鸡司晨」,周武王杀死鬼芈相比于莘姒更是毫无负担。

鬼方的图腾:九头鸟

盂以多旂佩鬼方子囗囗入南(?)门,告曰:王令盂以囗囗伐鬼方,囗囗囗聝囗,执酋三人,获聝四千八百又二聝,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俘马囗囗匹,俘车卅辆,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盂又告曰:囗囗囗囗,乎蔑我征,执酋一人,获聝二百卅七聝, 俘人囗囗人,俘马百四匹,俘车百囗辆。——《小盂鼎》

小盂鼎是周康王时期的金器,记录了周王朝征伐鬼方的战事,可见鬼方直到周代还是中原王朝的边境之敌。

一言以蔽之,只有崇尚道德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姬周文化才会崇尚「不喜淫」和「不好笑」,而夏商文化是古之道术的发端,夏商文化崇尚的是「恒自然也」与「道法自然」。夏商文化一脉相承,夏代的大母神娲皇到了商庭就是暮云之神常仪,商人不会厌弃女娲是大禹之妻,而是会将女娲收为己用,二婚女在夏商两代很吃香。

举个例子,墨家学派(夏代文化的代表)的告子提出「食色,性也」的观点,儒家学派(周代文化的代表)的孟子则是提出「男女受授不亲」的观点,可见儒墨两家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文化。后世逐渐消弭的墨家与道家合流,形成道教,又回归了古之道术。

东王公与西王母是商周融合的代表

鉴于姬周文化的「不喜淫」和「不好笑」的现象在后世比较多,现在我们重点分析「不喜淫」与「不好笑」之间的关系。「不喜淫」说白了就是性压抑,性压抑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也就是所谓的「不好笑」,而且是循环往复。所以「不喜淫」与「不好笑」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人的生命力都是在顺其自然的关系中得到舒展,希望各位读者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莫要学周姬的禁欲主义。

竹简

附录:

①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子墨子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昔者夏后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使圣人聚其良臣与其桀相而谋,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而鬼神智之。是故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 ——《墨子》

②《湖广边都尉箴》曰:

巍巍上圣,光被八埏。矧惟内外,罔不来宾。

季末陵迟,王泽壅隔。戎狄作难,鬼方骚逖。

桓桓猛将,是攘是辟。殷宗周宣,用显其绩。

大汉龙兴,念存治平。荡荡率土,来同门并。

守抚其民,尉典其戎。五才并用,文武程功。

③(周武)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

④周幽王娶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娶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清华简》

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初,成公幼,缪姜通于叔孙宣伯,名乔如。乔如与缪姜谋去季孟而擅鲁国。晋楚战于鄢陵,公出佐晋。将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辞以晋难,请反听命。又货晋大夫,使执季孙行父而止之,许杀仲孙蔑,以鲁士晋为内臣。鲁人不顺乔如,明而逐之,乔如奔齐,鲁遂摈缪姜于东宫。始往,缪姜使筮之,遇艮之六。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咎。’元,善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放,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不得出矣。”卒薨于东宫。君子曰:“惜哉缪姜!虽有聪慧之质,终不得掩其淫乱之罪。”诗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此之谓也。颂曰:缪姜淫泆,宣伯是阻,谋逐季孟,欲使专鲁,既废见摈,心意摧下,后虽善言,终不能补。——《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

以孔子之贤,而季孙非鲁君也,以人臣之资,假人主之术,蚤禁于未形,而子路不得行其私惠,而害不得生,况人主乎!——《韩非子》

仲尼(孔丘),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韩非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