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为君十几年的唐太宗从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步入了中年,年纪越大也就越怀念旧事,为了纪念当初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唐太宗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面北而立。凌烟阁总共三层,最内一层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为其他功臣。按照顺序这二十四人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魏徵,成画时刚刚去世,生前位居太子太师、郑国公,死后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享年64岁。
【资料图】
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给瓦岗寨的李密写了不少奏疏,李密发现魏徵十分有文才,并召他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魏徵欣然前往,并献上了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可惜李密未采纳。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王世充攻击仓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击败,但魏徵却从这一场场胜利中看到了瓦岗寨的颓势,他认为瓦岗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却得不到赏赐,此时不宜主动出击,应该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军相持,等到敌军粮草耗尽退兵时再出兵追击。可长史郑颋却对魏徵的说法嗤之以鼻,魏徵无奈只得拂袖离去。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率领瓦岗寨部将归顺唐朝,魏徵也在归顺之列。此时李密部将李勣还占据着瓦岗原来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群龙无首的李勣不知该何去何从。魏徵便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去安抚山东,经过魏徵写信劝导,李勣终下决心归唐,并接济唐淮安王李神通。
同年九月夏王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退守黎阳,十一月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徵、李神通、李勣等人被一并俘虏。但窦建德也是个惜才之人,魏徵被他起用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担心唇亡齿寒的窦建德便率军驰援王世充,李世民来了个围点打援,在途中埋伏窦建德。结果窦建德连王世充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生擒了,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早就听说魏徵的大名,就请他担任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魏徵成为太子的人后那是处处为李建成着想,想方设法帮助太子将李世民踩在脚下。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突厥侵犯山东,魏徵建议李建成前去平乱建立战功,李建成听从了魏徵的建议,自请出讨刘黑闼,将其擒斩,平定山东,魏徵也因此立下大功,成为李建成的心腹。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诛杀。李世民早就听说太子阵营有个叫魏徵的经常劝说李建成对付自己,便派人将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毫不畏惧,直言答道:“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其实李世民也早就仰慕魏徵的才能,此时又见魏徵如此直爽,更加欢喜,便赦免了魏徵,授为詹事府主簿,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
李世民登基后对魏徵礼遇更甚,升魏徵为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在贞观一朝,魏徵犯颜直谏二百余次,每当李世民哪里做得不对魏徵都能够当面批评,甚至有时会弄得皇帝下不了台,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也不责怪魏徵。若没有魏徵的辅佐,哪里会有“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李世民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与他交谈良久才回宫。没多久李世民又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强撑病体穿戴朝服起身迎接,李世民见状十分悲伤,当即就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徵的长子魏叔玉,可此时的魏徵身体衰弱得连谢恩的力气都没了。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日(643年2月11日)魏徵病逝,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并辍朝五日,与百官一同参加魏徵的丧礼,痛哭流涕。
次月李世民置凌烟阁,将魏徵列为功臣第四。望着凌烟阁内魏徵的画像。李世民思绪万千,吟诗道:“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