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皇帝,死于24岁,留下了许多故事供后人传诵。其中,他和董妃的关系故事,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皇室真的有过爱情。
(相关资料图)
顺治的第一任皇后是多尔衮选定的,顺治母亲的侄女,按照清朝皇室与蒙古联姻的旧传统,聘请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顺治。之后在顺治八年八月结婚,被册封为皇后,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
然而婚后两年,皇后被废,降为静妃,移至侧宫。有资料称,顺治讨厌多尔衮,甚至不喜欢皇后。但因为满蒙通婚的旧传统,顺治的第二位皇后也是蒙古人。顺治十一年五月,蒙古科尔沁贝勒楚尔吉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再次被聘。
然而,福临仍然对这位新王后不满意。即便如此,她的命运也比第一部略强。在孝庄皇后的照顾下,她一直坐在皇后的位置上。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宫,于是有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
顺治对董鄂氏的爱一点也不掩饰。同年八月,董鄂氏被追封为贤妃,一个多月后,福临以“敏慧虽好,董鄂氏之上无人”为由,提拔她为贵妃。
这样的升学率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其实这已经足够表现一个皇帝的宠信了,但是对于顺治来说还不够。
为此,顺治做了一个特殊的册封仪式,并颁发诏书。按照规矩,这是女王的待遇。也许,就像后人评价董鄂妃一样,她有福了,生了太子,短短百多天就死了。本来董鄂妃就体弱多病,和太子在一起,这种打击让她不堪一击。
终于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东宫六宫之一的成干宫病逝,年仅22岁。
其实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最感人的就是皇帝因为这个原因退学,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于是,民间就有很多猜测,认为皇帝不是真的走了,而是出家了。那时候皇室为了掩人耳目,撒了一个谎。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出处的。顺治信佛,多次召见一些著名僧人。他心爱的儿子和妻子相继离开,对顺治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生出出家的念头很正常。
事实上,当时顺治皇帝的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了。
历史上的顺治皇帝是一个有思想的皇帝。他上台后国内局势并不太平。反清运动还在继续,他承受着不断失去心爱之人的痛苦。也有可能是他身心的憔悴最终让他不堪忍受。
顺治的陵墓是清孝陵,葬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是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的第三天,顺治就做了“孝孝”的谥号和“至德任绪安文慧端敬皇后”的谥号。所以有人说,按照清朝的谥法,皇后的谥号要附谥号,但她没有,可见她不如其他皇后。
其实应该说,董鄂妃在顺治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她有自己独特的谥号。按照礼制,皇后去世五天,顺治替她退学四个月。
顺治在位期间虽然重用汉族官员,但董鄂妃是正白旗满族人。至于为什么老百姓会把她和董小宛联系在一起,大概在普通人的心里,也只有江南水乡才能养出这么一个温柔贤惠惹人爱的女人吧。
顺治还有一个皇后,就是康熙的生母,童佳氏,孝皇后和张康。康熙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顺治唯一一个天花活下来的儿子。
顺治也是天花重病,最后在去世前决定康熙为接班人。至于童伽师,孝皇后和张卉,自从她嫁给顺治后就一直不快乐。
然而,这个女人无疑是不幸的。她生下一代英国国王康熙,母亲看重儿子,却不享福,英年早逝。
孝康在她24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尽管她刚刚被提升为皇太后不到半年。
至于她为何不与顺治皇帝合葬,野史说,当时礼部官员告诉康熙,自古以来“皇帝皇后未曾合葬,故有孝陵”。其实这应该和满清改火葬为土葬有关。康熙十三年,孝成仁皇后死葬。
除此之外,东陵还埋葬着7个妃子,17个格格,4个福晋。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格格”应该特指清代王公贵族的女儿。
但清朝初期,内廷制度并不完善,这些格格、福晋都是顺治的妃子,后宫等级较低。然而,很难找到匪警的踪迹,甚至东陵也没有她的位置。
由于东陵是清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墓,没有参考模型,所以才有了皇后陵墓兼作妃子花园的现象,而且位于清孝陵以东1500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