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官员纷纷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进行着兼并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袁绍在北方崛起,占据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地,拥兵数十万,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曹操虽然占据着黄河以南地区,但整体实力远不如袁绍,可是袁绍最终却战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抛开官渡之战的具体战术问题,直接来看袁绍这个人!曹操曾与袁绍是好友,他对袁绍非常了解,“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其中“志大而智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问题,袁绍虽然志向很大,但却没有相应的智慧,也可以说是毫无战略眼光!

所谓战略,指的是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袁绍这个人做事,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我个人认为袁绍的战略眼光甚至都不如东汉著名的昏君汉灵帝!汉灵帝在位期间,重用宦官,卖官鬻爵,贪图享乐,搞得天下动荡不安。可是汉灵帝这个人并不笨,基本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

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地方官员的实力增强,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汉灵帝立即下令,在洛阳组建由自己掌控的西园军,同时还亲自骑马持剑阅兵。汉灵帝病重后,他的意识还非常清醒,下诏调董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实际上汉灵帝早就意识到了董卓是个威胁,所以想解除其兵权,将他调离老巢凉州。

董卓没有奉诏,汉灵帝不断下旨谴责,董卓没有办法,只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汉灵帝死后,朝中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董卓是个祸害,但袁绍却劝何进调董卓进兵,来威胁太后除掉宦官。董卓进京后,实力并不强,只有数千人,鲍信建议袁绍发起突袭,可是袁绍却畏惧董卓,不敢采纳这个建议。

袁绍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出身!袁绍的家族是东汉的豪族,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事实证明袁绍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根本缺乏战略眼光。195年,关中地区爆发了李傕、郭汜之乱,汉献帝流离失所。沮授建议,“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可是袁绍却最终没有采纳。一年后袁绍后悔了,因为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都。除了对外政策的失误外,内部决策也出现了失误。袁绍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袁尚,所以将他留在了冀州,来辅佐自己,同时将长子袁谭镇守青州。袁绍死后,北方陷入内乱,袁谭、袁尚交战,曹操趁机一举消灭了袁氏的势力。

袁绍身边有很多人才,比如田丰、沮授这些人,连荀彧最初也是为袁绍效力的。可是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事,所以很早就离开了袁绍,投奔了实力尚弱的曹操。在荀彧看来,袁绍不过是个“布衣之雄”,是一个很平庸的首领。袁绍有“帝王之资”,却无“帝王之略”,刘备是有“帝王之略”,却无“帝王之资”。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