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女朋友在纽约,你说我应当见还是不见?”


【资料图】

1990年,张学良刚刚恢复人身自由,在与好友祖炳民相叙时,他向祖炳民提出了这个困扰了自己有些日子的问题。

“你与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现在大家都已白发苍苍了,见见面也未尝不可。再说你的儿女也都在美国,你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

晚年时的张学良

祖炳民的话正中张学良的下怀,其实张学良的心里早有打算,只是年纪大了,诸事不便,总希望能有人推自己一把。

在此之前,对于赴美“探亲”一事,妻子赵一荻始终不太支持。

一来,张学良已经90岁高龄,身体大不如前,舟车劳顿,唯恐身体吃不消;二来,她也不想让他再见到“那个人”。

可是,张学良要做的事,谁又拦得住呢?

转年,90岁高龄的张学良在赵一荻和贴身护工的陪同下,赴美探亲。

赵一荻与张学良

被囚禁了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首次出国,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

当时许多报刊对此事都有报道,称其在旧金山安享天伦的日子,是少帅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张学良在旧金山女儿张闾瑛的家中,屈指算来只住了3天,而且其中两天大雨如注。

当雨骤然停休后,他就急切地离开了。他去了哪儿?当然是他日思夜想的“女朋友”家。

1990年,在同“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先生聊天时,张学良曾说过一句至情至性的话:

“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于凤至

张学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美国“探亲”的3个半月时间里,竟在纽约的“女朋友”贝太太家,住了3个月零1天。

此次“探亲”的目的,不言自明。而赵一荻也十分“知趣”,将张学良送到纽约后,就返回了旧金山。

那么,“少帅”口中的这位“贝太太”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让被囚禁了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如此惦念呢?

说起贝太太,不得不提及贝家,贝家祖辈都是苏州的名门望族,有“金融世家”的美誉,其子孙大多都是金融和银行界的翘楚。

蒋士云与贝祖贻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贝祖贻,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世界建筑华裔皇帝”的建筑师贝聿铭的父亲。

而贝祖贻的续弦夫人,就是张学良口中的“女朋友”——蒋士云。

其实,抛开夫家的辉煌,蒋士云自身也有着不错的家世,出身于苏州商宦世家的她,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十分惹人注目。

12岁那年,蒋士云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就读于一所英国学堂,后以驻外使节千金的身份,随父母远赴欧洲,精通英法双语。

贝聿铭

1927年夏天,15岁的蒋士云随父亲蒋履福从法国归来,当时的张学良已是东北军第三军团的总司令。

张学良喜欢结交朋友,与中国驻外大使顾维钧交往密切。

那时候,张学良驻防保定,与北京多有来往。恰逢蒋履福刚从中国驻法国外事上卸任,回国述职,随顾维钧一并来到北京。

经顾维钧引荐,在一场饭局上,张学良结识了蒋履福,也初识了同席的蒋的女儿蒋士云。

那时的张学良26岁,正是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之时,他见识过妩媚多姿的交际名媛,也见识过气质出众的佳人才女。

顾维钧

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个梳着两条辫子的青涩小姑娘放在心上。

春去秋来,三年后年的秋天,当张学良携眷抵达上海,在上海市市长为他举行的接风宴中,再次邂逅了蒋士云。

而这次重逢,无疑惊艳了张学良。过去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已然出落成一位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的沪上名媛。

几场舞会下来,两个人在彼此的心里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江山多娇人多情,何况又是郎才女貌的一对?

蒋士云

此后,一南一北的两人通信频繁,纸短情长中诉说的都是对彼此的思念,而情窦初开的少女,更是难掩自己的绵绵情意。

1931年初,蒋士云有一次北上的机会,她决心向张学良袒露心迹,然而,当她来到北京时才意识到,她与张学良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是的,当时张学良的身边不仅有结发妻子于凤至,还有“女秘书”赵一荻,而且两个人还有了爱的结晶。

尽管张学良对蒋士云的爱是真挚的,但对赵一荻和于凤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亦无法割舍。

张学良

对此,张学良曾坦荡地表示:“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要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帅”不风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心灰意冷的蒋士云备受打击,只得远赴欧洲寻找自己的新生活。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学良只能在海外的报刊上,偶见有关蒋士云随父出席各种官方活动的消息。

1931年9月,蒋士云在罗马旅行时,与时任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邂逅,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擦出了爱的火花。

蒋士云

蒋士云的父母自然晓得贝家是名门望族,而且贝祖贻的发妻刚刚去世,蒋士云嫁过去便是贝家的“正妻”。

然而,蒋履福却不同意这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不仅因二人在年龄上有着20岁的巨大悬殊,而且贝祖贻膝下已有多位子女,有的甚至比蒋士云还要年长。

可蒋士云是个崇尚自由恋爱、重感情的姑娘,她不顾家庭反对,毅然许身贝祖贻,对于做“后妈”一事在所不惜。

1932年,蒋士云和贝祖贻在上海结婚。消息传到北京时,张学良正在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贝祖贻

焦头烂额之际,他仍派专人赴沪,给蒋士云送去了贺礼。也许,从那时起,蒋士云便成了少帅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当时蒋士云正在上海,听闻张学良被关押的消息后,她心急如焚。

通过多个秘密渠道的打探,她才获悉张学良被囚于奉化雪窦山,但是当局不允许任何人探望。

蒋士云便找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戴笠,拜托他安排自己去探视幽禁中的张学良,那段时间,蒋士云夫妇是少帅能够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外面的朋友。

戴笠

当天,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

“贝淞荪(贝祖贻)夫妇来看,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余送至关山桥。”

寥寥数语中,无不透露着张学良与蒋士云夫妇的深厚情谊,离别之时,少帅自己亲自将二人送别至关山桥。

当时的张学良也许不会想到,经此一别,再见面竟已过了40个春秋。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学良获得了相对宽松的人身自由,蒋士云专程从纽约飞赴台北与之相会。

软禁中的张学良

据蒋士云晚年时回忆:

“当时他已搬到北投,他的家我去过,但见面时是在饭馆。我知道他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有人跟着他。那次他坐了一辆车,后边跟着一辆车。”

那时候,赵一荻极力反对张学良和蒋士云见面,对于赵一荻的阻拦,晚年时的蒋士云也表示了理解。

她坦言:“这大概就是女人和女人之间总有看不开的地方,我就没有这种女人气。”

1991年,张学良赴美探亲,在蒋士云家住了一个月,那个时候贝祖贻已经去世9年。

晚年时的张学良

尽管蒋士云已是79岁的老人,但她的状态和风采,完全不像一个年过古稀之人。

他们之间的交往,外界不得而知,但张学良赴美前后的变化,却十分明显。

在赴美之前,张学良曾公开表示,初次到美国探亲,不打算参加任何公开活动。

但在蒋士云家居住期间,张学良不仅接见了包括吕正操在内的许多重要人物,而且欣然连续几天多次参加了东北同乡为他举办的祝寿活动。

前后反差之大,不得不令人想到与蒋士云有关。

吕正操

在晚年被记者问及此事时,蒋士云表现得十分坦荡:

“他在我这里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时候见见客人,来来往往。我到美国50多年了,各方面的熟人很多。袁克定和他相见是通过其他人和我联系后,我问他,他就同意了。吕正操和他见面,也是先和我打的招呼。”

对于过往的人和事,蒋士云也看得透彻。她常说,有些事,旁观者清。

在她眼中,于凤至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她将张学良让给赵一荻,自己难过自己克服,少帅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容易。

蒋士云(前排左一)

而对于赵一荻,蒋士云始终觉得她有一些过于“女人气”。

在张学良来到纽约的3个月时间里,赵一荻竟往返纽约和旧金山3次,虽表面为探望蒋士云,实则是催促张学良该回家了。

在蒋士云的记忆里,自从张学良来到美国后,他是那么开心,像一只刚刚被放出牢笼的小鸟。

可她亦是深知,若没有人陪他,他一个人是万万不能成行的,对于赵一荻能送他来这件事,她亦是十分感激。

张学良(左三)与蒋士云(左二)在纽约

那3个月时间里,蒋士云陪张学良到华盛顿,去看跑马、看打球、到处玩儿,他见了什么都喜欢。他高兴,她就笑得像花儿一样。

虽然张学良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像一众媒体报道的“安享天伦”,却真真是其一生中少有的“自由快乐”的时光。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

1991年6月下旬,赵一荻还把张学良接走了。此后,蒋士云与张学良再没有见面,两人甚至连通电话的机会也失去了。

晚年的蒋士云

蒋士云知道,尽管少帅获得了自由,却仍有人阻拦他与外界接触,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纽约一别竟成两人的诀别。

多年后,有记者问她,少帅曾多次表示,他的“最爱”在纽约,是否与她有关?

蒋士云听后笑了笑,光明磊落地说道:“他就是这个样子,随他自己怎么说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