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比如他很了解诸葛亮这个人善于战略规划和行政管理,但在变化多端的战场上缺少应变能力。
(资料图片)
所以在汉中之战中刘备让诸葛亮坐镇成都,却让法正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汉中之战刘备在和曹操的对抗中取得大胜,夺取了汉中这个战略制高点,为接下来向关中北伐创造了条件,而成都在诸葛亮的管理下也走上正轨,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不得不说刘备在用人上还是非常棒的!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首先,刘备临终之前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一个极为经典的案例。
诸葛亮这个人一直想当三国时期的管仲,知人善任的刘备很清楚,刘禅的性格和齐桓公很像,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如果诸葛亮真有管仲的能力,还真会让蜀国做大,甚至统一天下!
刘备也深知诸葛亮虽然在治理军队,治理国家这方面是有本事的,但在作战谋略方面确实很一般。
《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
刘备之所以将兵权交给李严,而没有交给诸葛亮,就是这个原因。
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就军事才能这方面来看,李严确实要胜过诸葛亮。
李严字方正,是蜀汉重要的将领,他办事干练利落,年轻的时候就以才干出名了,在很多地方任职都深受器重。
在刘备伐蜀期间,李严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降了刘备,后来不管在什么位置,李严都是最出色的一位,因此深受刘备的喜爱。
在军事上,他曾两次平定叛乱。公元217年,新道县被高定率军围攻,李严前往解救并大胜高定。更值得称赞的是公元218年,刘备和曹操准备在汉中开战,马秦、高胜召集了数万人的队伍准备起兵对付刘备,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能将马秦、高胜打败,汉中之战刘备就不能集中全力与曹操作战,不光打不下汉中,搞不好还得被曹操打进蜀地来。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李严带领自己的5000多士兵前去镇压,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李严不仅将马秦、高胜军队击溃,平定了这次大动乱,还斩杀了马秦、高胜等人,为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
从这可以看出李严的军事才能是很杰出的,以少胜多,在关键时刻能首当其冲,绝对是位将才。
所以,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之际,将诸葛亮和李严召回来托付后事。
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并对诸葛亮说:"你很有才华,一定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是扶不起来,你就取而代之"。然后,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将兵权交给了他。
可惜,刘备并不能左右自己身后之事,到最后,诸葛亮还是把持了军政大权。
但在战场上,诸葛亮确实没有指挥的才能,他参与的战役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公元228年的1月,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由于过于相信直觉,认为马稷可担重任,不听刘备的遗言,结果后来失街亭而退兵;
公元228年的12月,第二次出祁山,攻打陈仓,打了20余日,却因粮食不足而退兵;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再次率军出祁山,也因打着打着断粮了收兵。
可见,军事指挥方面确实是诸葛亮的短板。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后主刘禅的无能,让刘备不得不在临终前为他的儿子谋划。
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是丞相,权力很大了,如果再将兵权交给他,必然会出现一人专政的局面,自己打下的江山搞不好做了别人的嫁衣。
所以将兵权交给李严,靠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来维持着阿斗的皇位,刘备也算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