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六年秦康王朱志薨逝,按照惯例待世子朱公锡守制期满后,朝廷就会正式册封朱公锡为秦王。不过世事难料,景泰八年皇朝突发巨变。被囚禁多年的太上皇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皇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秦藩并未参与之前景泰帝登基的政治风波,也未反对或者阻止朱祁镇重新登基。但是朱公锡还是心里忐忑不安,唯恐重登帝位的明英宗整治秦藩和他这个世子。因为他的父亲和“夺门之变”扯上了关系。
明英宗为了表明自己“夺门”的合法性,将于谦、王文、陈循等拥戴朱祁玉(明代宗)登基的大臣定性为“奸党”。而朱志墓园神道碑的碑文是请王文拟定内容、陈循书写的。搞不好就会被扣个勾连奸党的帽子。
朱公锡觉得等朝廷降罪后再解释是来不及的,得先主动和“奸党”划清界限,向英宗表忠心。不过朱公锡表忠心的方法有些骇人听闻 –申请毁掉自己父王的墓碑。
秦世子公锡奏:“父康王薨,坟园碑石系罪人王文撰文,陈循篆额,不可垂示后人。乞改命儒臣撰篆立石。”上曰:“君子不以人废言,姑已之。”
《明英宗实录》
在以孝为骨的明代,朱公锡的这个行为很难被解释或者理解。你又不是给自己的父王更换更气派或者更高规制的墓碑,即便朝廷认为是罪人所书,作为儿子也应该主动替罪,以尽孝道和维护亡亲的尊严。
朱公锡的这番操作倒是很对明英宗的胃口,在风头浪尖上的英宗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大度和明君风范 – “君子不以人废言,姑已之”。换句话说朱公锡这次虽然没底线,但投机得很成功。
既然拍对、拍好了马屁,那自然就要索要好处了。天顺二年,被朝廷正式册封为秦王的朱公锡马上向朝廷提出了两个要求“进京陈情”和“索要依仗、财物”。
明朝自洪武起就规定了藩王无朝廷诏令不得擅离藩地,不过也规定了藩王们入京朝觐皇帝的义务,这也是藩王们难得的离开藩地“放风”的机会。但永乐之后,皇帝们更希望藩王们一辈子都在藩地混吃等死,因此各种理由拒绝藩王们的朝觐请求。
朱公锡以讨论父王墓园问题为由(墓园里不方便种树),申请进京陈情,其实是想以此为由捞一个出藩旅游的机会。不过明英宗出于政治安全的考虑,以“道途辽远”予以拒绝。
朱公锡又提出朝廷赐予秦藩的亲王依仗不幸被焚毁,希望朝廷允许重新造办;在藩地买不到王府所需的布匹(纱罗、叚匹等),希望朝廷允许前往江南采买等。这就是变相的打秋风、索赏。因为不久前朱公锡刚上奏朝廷称,为父王治丧耗资甚大,自己穷,希望朝廷不要停发父王宗禄。
注:明朝的宗藩管理规定,藩王离世后其宗禄就会停发,而新的藩王在被朝廷持节使正式册封前还是按照原先的爵位领取宗禄。
有时候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不是什么大问题。明英宗在这两件事情上并没有纠结,满足了朱公锡,算是对他之前“颇识时务”的奖励吧。
不过朱公锡却不愿意见好就收,天顺五年“曹石之变”后,朱公锡又申请入京朝贺英宗镇压叛乱的功业。别说皇帝本来就不想藩王们到处乱跑,而且“曹石之变”在英宗看来非但不是功绩,还是个颇为丢人的事情。这就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英宗不但再次拒绝,还颇为恼怒。
朱公锡似乎没有明白这一点,其后他准备修缮一座古寺时又想打朝廷的秋风 -- 希望英宗为古寺赐名赐匾。朱公锡不是想借皇帝扩大古寺的名气,他是想把古寺和皇家强行联系起来,以后修葺、扩建就有理由向朝廷要钱要资源了。
已经对他有些厌恶的英宗自然不会同意,但不死心的朱公锡还反复讨要,被激怒的英宗不但将朱公锡的辅佐官侯介(王府典膳)下狱治罪,还下敕将朱公锡申斥一通。朱公锡因此也消停老实了一段时间。
到了成化朝,朱公锡因宠爱自己的小妾嵇氏,又开始了新的折腾,他想把嵇氏扶为王妃(朱公锡的正妃王氏病逝于成化四年)。按理说这个念头并不过分,明朝也有不少藩王的嫡妻去世后,将侧室扶为王妃的例子。
但是这需要一个前置条件,藩王有嫡子或者没有子嗣。
按照明朝的宗位承袭制度,“有嫡立嫡,无嫡则立庶长”。藩王有子嗣但无嫡子的情况下再扶立王妃就会出问题。因为继妃生出的孩子也算是“嫡子”,但是这个“嫡子”又不是真正的“嫡子”。
古代男子的首任妻子被称为发妻、嫡妻,她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嫡子,被称为“正嫡子”。而续弦或者扶正的“妻”,不是“嫡妻”。她们的儿子被称为“平”嫡子,地位低于“正嫡子”,尤其是她们被扶正前生的儿子,严格讲还是庶子。
也就是说有子无嫡的情况下,扶立侧室,很有可能会出现“平嫡子”后来居上抢庶长子继承权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这个很麻烦,也难处理的事情。所以虽然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朝廷不怎么愿意在藩王有子嗣的情况下为藩王册封继妃。
注:万历朝代藩就闹出了类似的纠纷,详见:明朝的藩位争夺大戏,和神宗争国本同时上演的代藩世子之争
此时的朱公锡没有嫡子,却有个庶子朱诚泳。如果嵇氏被扶正后再生个儿子(她后来真的生了一个),那就是会震动秦藩和皇朝的麻烦。
基于以上的原因,礼部拒绝了朱公锡将嵇氏扶正的申请。朱公锡不甘心,就反复申请,礼部的官员们不傻,没人会给自己找麻烦,自然是反复拒绝。朱公锡见没办法说服礼部,就使出了大招 –贿赂皇帝。
总是各种办法打朝廷秋风的朱公锡,主动向明宪宗进献了百两黄金并再次附上了自己扶正嵇氏的请求。明宪宗虽然心里不齿,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朱公锡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宪宗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甲申,敕封秦王公锡继娶嵇氏为妃。时例宗室有请封继妃,无后者方许。王已有子诚泳,而为嵇氏请封不已,甚至有所贡献,礼部不得已覆奏。但赐敕授以继妃之名,不遣官册封。
《明宪宗实录卷》
明宣宗册封梁庄王妃魏氏的金册实物
不过宪宗也耍了个滑头,“敕封”而不“册封”,也就是不颁发“金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王妃的正式编制,只是可以享受王妃的一些福利待遇。
注:《皇明祖训》规定皇后、皇太子、亲王、公主、亲王妃、亲王世子被正式册封时朝廷持节使需颁发金册为证。
果然是常年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史载“上纳金而寝之”,朱公锡被宪宗倒黑了一把。见识了皇帝手段后,朱公锡也就安分了下来,到成化二十二年薨逝,也没再折腾出什么大事来。
不过此后倒是有个小插曲,朱公锡薨逝后,“继妃”嵇氏和当年的朱公锡一样,以穷为由要求朝廷接着发放朱公锡的宗禄,不然就没钱办丧事。真的是“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