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他被称之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才作家”“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因为“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说《静静的顿河》展现出了宏大的场面和宏大叙事,《一个人的遭遇》就是个体叙事和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遭遇。


【资料图】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小说中没有重大的军事活动,恢弘的战争场面及感人的英雄事迹,只有普普通通小人物的命运。

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位普普通通的俄国人,国内战争中参加过红军,饥荒时给富农当牛马,总算没有饿死,但自己的父母和妹妹都被饿死。亲人们一个个去世后,他变卖了家中的房产,背井离乡,一个人来到了城里。

在城里,他找到了一份钳工的工作,并且认识了在儿童保育院长大的孤儿伊琳娜,两个人结了婚。

妻子伊琳娜温柔、贤惠、聪明体贴,“天底下没有比她更漂亮更称心的人了,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即使索科洛夫有时下工回家,累得筋疲力尽,对她粗声粗气,她也不会用粗言粗语回应,依然努力地让索科洛夫吃得又香又甜。

年轻时的索科洛夫偶尔爱喝酒,不太顾家,当他踉踉跄跄地回家之后,伊琳娜既不责备,又不吵闹,只是细声细气地笑笑,照顾索科洛夫让他醒酒和休息。

结婚后,索科洛夫和伊琳娜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有了孩子后,索科洛夫决定不再放纵自己,只在休息日里喝一杯酒,全部工钱都拿回家去,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后来索科洛夫迷上了开车,就这样,他不分昼夜地开车挣钱,有了稳定的收入,在战前盖了房子,孩子们的学习都很好,他们衣食无忧,索科洛夫感到骄傲和心满意足。就这样,他们平静地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光阴。

就在这时,战争爆发了,他立即应征入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侵略战争中,在战场上他只坚持一个单纯的信念: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他把保卫祖国视为自己的职责,心甘情愿承受一切磨难,没有一丝丝的犹豫与茫然。他为妻子在告别时哭哭啼啼的做法而羞愧,鄙视一些战友叫苦连天的行为。

索科洛夫在沉闷的日子里不常给家里写信,要写也只是说一切平安,报喜不报忧,只怕身在后方的妻子担惊受怕。面对残酷的战争和未卜的命运,他自己默默地忍受一切,应付一切。

在战争中只受过两次轻伤的索科洛夫,在给部队运送炮弹的途中,不幸被敌方炮弹击中而被德国法西斯俘虏。在敌人的威逼下,他不得不为德国人卖命。在被俘的两年中,索科洛夫受尽了屈辱和磨难,他被迫在德国的工厂里做工,在矿井里运煤炭。在被奴役的同时,还得忍受法西斯莫名的毒打。

在恐怖的气氛下,索科洛夫一刻也没有忘记要设法重新回到自己人那里。当然,第一次的逃跑计划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计划第二次逃跑计划。

第二次,他用自己的计谋和胆量挟持了一位德军少校。将德国少校打晕,用电话线和螺丝刀将少校的头固定在汽车后座上,迷惑前线的敌人。不仅如此,他还剥了一个德国兵的军服和军帽,为的是逃跑时乔装改扮。在遇到真正的德国兵时,索科洛夫先减速,让德国兵看清少校,而遇到德国兵阻拦时,他就加大油门,猛冲过去。

经过一番努力后,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不仅自己重获自由,而且为自己的国家立了功,获得了政府的奖赏。

然而,索科洛夫虽然回来了,但妻子和两个女儿早已经被德国人炸死。原先靠自己辛苦打拼而来的家也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个深深的坑。在轰炸中幸免于难的儿子也上了前线,不久也英勇牺牲。残酷的战争使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前线复员回家后,他继续做司机,日夜奔忙,后来收养了同样因为战争而失去父母的孤儿万尼亚,两个人相依为命。

故事中,索科洛夫的一生几乎就是苦难的化身:卫国战争中,被俘的屈辱和折磨,和战友的生离死别,多次地死里逃生,两次冒险越狱逃跑;其后又是妻子和女儿的惨死,失去儿子的痛苦,生存的艰辛等等。这些苦难都连续地狠狠地打压着这个普通的男人,连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虽然一次次历经生死的考验,一次次遭遇亲人的离丧,但他却以顽强的意志活下来了,他不断为自己寻找新的信念支撑,不断以对未来的憧憬来鼓舞自己前行。

肖洛霍夫通过《一个人的遭遇》,塑造出索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讲述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揭示了战争与人的命运的关系。

在国家意志面前,民众们根本没有选择,他们只能无条件服从国家意志,响应号召,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即便最后的结局是残酷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只能自己来默默承受这一切。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崇高的使命和人民,是一种伟大。

问题是,战争究竟因何而起?我们需要战争吗?肖洛霍夫是在歌颂吗?与其说他在歌颂索科洛夫,赞扬他崇高人格和坚强不屈,倒不如说他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肖洛霍夫的警告

肖洛霍夫书写索科洛夫这个普通人的悲惨遭遇,就是要真切地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要走进战争的陷阱。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一个人的遭遇,其实就是千千万万人的遭遇,相同遭遇的流血,相同遭遇的流泪,各不相同的伤痛。

他在警告我们:战争就是生与死的挣扎,战争就是血与泪的流淌,战争就是家与国的破碎,战争往往会产生仇与恨的萦绕。成千上万个人的经历, 已经发生的要铭记,正在发生的要阻止,祈求将来不再发生。这是血的警示,泪的呼唤,痛的领悟。

可惜,在那个极权的社会中,专制和暴政已经形成,而战争随时可能到来,专制统治者和热血、激情澎湃、民族主义自信心高涨的民众们早已将肖洛霍夫的警告抛之脑后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