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对多生儿子最有执念的一位了,他一生中有26个儿子,除了2个夭折外,其他全部长大成人。朱元璋对儿子们十分宠爱,虽然对一些品行恶劣的儿子,他也经常下旨申斥,但从来不舍得重罚。

洪武二年,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朱梓出生,在此之前,朱梓的生母达定妃已经为朱元璋生下第七子朱榑。

兄弟两个的命运都不怎么好,朱榑在建文帝时期被削藩波及贬为庶人,软禁在南京,后来朱棣登基,朱榑恢复爵位,但由于其屡行不法事,又被朱棣废除王位,幽禁至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作为朱榑的同母弟,潭王朱梓早在朱元璋在世时便在火中自尽,而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的朱梓并没有得到父皇朱元璋的重视,甚至连谥号都没有给他,似乎被朱元璋选择性遗忘了一般,那么在朱梓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朱元璋第八子朱梓

洪武二年,朱梓出生于南京,他是朱元璋登基称帝后第一个出生的儿子,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册封诸皇子为王,而年仅一岁的朱梓被封为潭王,封地在潭州(今湖南长沙),这个封地位置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最起码不像九大塞王那样担任着镇守边疆的重任。

随着朱梓逐渐长大,朱元璋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前军都督佥事于显的女儿,按照惯例,朱元璋派遣于显前往朱梓的封地长沙督建王府,可能是因为前几个儿子的妻家都是开国功臣,朱元璋为了避免朱梓心理落差过大,特意派临川侯胡美陪着于显一起去长沙。

洪武十八年,潭王成婚后与王妃于氏前往长沙就藩,而朱梓也开始了属于他的双面生活。在《明史》记载中,朱梓是个英俊潇洒、热爱读书的翩翩君子,曾经召集府中的儒生开诗会,饮酒作赋。

而据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写的一本《御制纪非录》中记载,朱梓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他不仅残暴不仁,将王府官员活活打死,还将军士和老虎等猛禽关在一起,看搏斗取乐,更过分的是,他还逼迫宫中老妇吞食秽物……

凡此种种,让人不得不怀疑,原本那个帅气翩翩的文学青年是不是朱梓伪装的面具,实际上,他是个心理严重扭曲的暴躁王爷。

洪武二十三年,潭王妃于氏的兄弟于琥被定性为胡惟庸同党,消息传到长沙之后,于氏既悲痛又恐惧会受到牵连,要知道朱元璋对儿子很好,但对儿媳妇可不一样,朱元璋可不止下令处死过一个儿媳妇。

自尽之谜

此时距离胡惟庸案爆发已经过了十年之久,朱元璋借助这个案子诛杀了三万多人,只要和胡惟庸沾上一点关系,几乎难逃一死,朱梓得知大舅子卷入胡惟庸案后,担心会受到牵连,整日担惊受怕。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哭笑不得,派遣使者前来安慰朱梓并召他入宫见面,没想到朱梓根本不敢与朱元璋见面,在惊恐之下,朱梓竟然想不开和王妃于氏一起投身火海。

此时,朱梓年仅21岁,因为死后无子,潭王被废,朱梓也因此成为大明唯一的潭王。

实际上,朱梓的自尽之举有些“莫名其妙”,朱梓虽然怕朱元璋,也不至于吓到这种程度,而且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教育固然很严格,却也很宠爱儿子们,即使儿子们犯下再大的过错也不会下死手,比如鲁王朱檀残害百姓、周王朱橚擅离藩国等。

而且,朱元璋的藩王儿子们大多娶的都是开国功臣的女儿,他们的老丈人、大舅子很多都卷入了胡惟庸案以及后来更加惨烈的蓝玉案中,也没见过他把哪个儿子给处死,所以朱梓这点事显然没那么严重,此外,朱梓自尽时,于琥还没有伏诛,那朱梓那么着急干什么?

更奇怪的是,在朱梓死后,朱元璋仿佛把这个儿子忘记了一般,不仅没有给他举行送葬仪式,甚至连谥号,哪怕是一个恶谥都没有给他,这对宠爱儿子们的朱元璋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朱梓的死说不定隐藏着更大的隐情。

陈友谅遗腹子之谜

也正因为朱梓的死太过于蹊跷,民间也衍生出各种故事,而在众多野史中却采用了一个较为离奇的说法,潭王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朱元璋创业时期遇到的最大对手就是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与鄱阳湖发起决战,在这场大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次年,朱元璋领兵攻伐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朱元璋最大的敌人至此宣告灭亡。

为了报复陈友谅,朱元璋将陈友谅的小妾达定妃纳入后宫,当时达定妃已经怀孕了,而她腹中的孩子就是潭王朱梓,在朱梓就藩的时候,达定妃才告诉他的身世,让朱梓为生父陈友谅报仇。

朱梓也很气愤,到了潭州之后暗中策划谋反,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派徐达之子徐辉祖前往讨伐,朱梓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于氏自尽。

这故事乍一看还挺像那么回事,不过有个最大的漏洞需要注意,朱梓出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而陈友谅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就已经被诛杀了,达定妃难道能怀胎六年生下朱梓?这显然不可能,即使是陈友谅遗腹子,也是朱梓的兄长朱榑可能性最大。

而在清朝文人查继佐的《罪惟录》中,也提出了一种朱梓被吓得自尽的原因,那就是朱梓可能与朱元璋的后宫有染。

朱梓长得帅又谈吐不凡,自然吸引了宫中的小宫女们,早在朱梓去长沙话就藩之前,朱梓就已经和一些宫女们暧昧不清了,乃至于后来,朱梓仍旧经常跑回来和她们联络感情。朱元璋起初以为朱梓思念母亲,所以才经常回来,但后来却发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也就是说,朱梓之死可能与朱元璋发现了宫中丑闻有关,而为了掩盖这种丑闻,史书中才将朱梓的死与胡惟庸案强行牵扯到一起,如果这也不是朱梓自尽的真正原因,那只能说明他干了更加荒唐的事情,不便于流传后世。

结语

对于潭王朱梓之死,在正史和野史中记载的只言片语都不足以令人信服,正如他那同样可疑的身世一样,至今仍是待解的历史谜团。但不管怎样,朱梓这短暂的一生显然是无比悲催的,年纪轻轻便离开人世,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