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不过他在四十岁左右时才开始起兵反秦,在此之前,刘邦几乎是默默无闻,为什么刘邦这么大了才开始有“出息”呢?
刘邦前半生就是“街溜子”加“啃老族”的结合体。
刘邦最后能君临天下,只能说是秦末乱世这个大舞台,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和无限可能。不然以刘邦一介普通百姓的身份,或许也有出头之日,但终其一生也只能达到有限的高度,断然不可能成为九五之尊。
(资料图片)
这并不是说刘邦的能力不行,而是刘邦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限制了他所能到达的高度。就拿西楚霸王项羽来说,即便没有秦末乱世,项羽一生也不会碌碌无为,因为项羽家族世代都是楚国贵族。
虽然秦国灭亡了楚国,项氏家族沦为平民,但项氏家族仍然在楚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点可以从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决定起义时看出。项梁让项羽杀死会稽郡守殷通后,便在吴县举兵反秦,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精兵八千人。
反观刘邦,在进入秦末乱世之前,刘邦在沛县数十年以来一直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色之徒,整日就喜欢和“狐朋狗友”一块吃酒玩乐,无事生非。用现在的话来说,成名之前刘邦,活脱脱就是一个“街溜子”。
当然在史料之中不能这么写,于是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刘邦,变成了“个性洒脱、不拘小节、宽怀大度,喜欢结交朋友”的形象。
后来刘邦成为泗水亭长,但一次任务中因放跑了很多押往骊山修建皇陵的刑徒,刘邦担心被朝廷治罪,不得已落草为寇。要不是沛县县令害怕事后被秦朝灭族,不敢做沛县的起义首领,这才给了刘邦机会,不然刘邦还带领着几十个刑徒在芒砀山过着逃亡的生活。
对于此时的刘邦来说,不起义是死,起义也是死,但起义还可能有一线生机,也是施展心中抱负的机会。
成名之前的刘邦
刘邦和秦始皇其实是一代人,只比秦始皇略小几岁,不过两人的身份却是天差地别。嬴政虽然一出生就成为赵国质子,但嬴政有秦国王族血统,出生便是秦国的顶级贵族,之后九岁回国,十三岁时便继位秦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主。
而刘邦的曾祖父刘清虽然是战国末期魏国的大夫,但魏国当时已经向秦国称臣,刘清为了避免被秦国迫害,便隐姓埋名,携家人从魏都大梁迁居到楚国沛县丰邑。等到刘邦父亲刘湍时,刘家已经家道中落,以从事农业为生。因此刘邦出生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刘邦却不喜欢下地劳动,可以说是四个兄弟中最懒的一个,而不劳动就没有饭吃,那么整日游手好闲的刘邦该怎么办呢?那就是蹭饭,不是在父亲家蹭饭,就是在大哥刘伯、二哥刘仲家蹭饭,这还不算,刘邦还带着一群“狐朋狗友”一起蹭,因此被父亲认为是个无赖。
大哥妻子也对刘邦经常蹭饭的行为感到非常厌烦,但碍于刘伯对刘邦颇为疼爱,刘邦的嫂子也只能容忍。但刘邦蹭饭也就罢了,还和狐朋狗友在外面吃酒玩乐,惹是生非,因为没什么钱,刘邦和朋友吃酒从来都是挂账,惹下事端后,便和朋友躲到大哥家中避祸。
在刘伯早逝后,刘邦大哥家中只剩下嫂子一人维持家庭生计,但刘邦却一如往昔,继续带着狐朋狗友去大嫂家中蹭饭。用现在网络词语来形容的话,刘邦就是“街溜子”加“啃老族”。
看到这里,相信我们对年轻时的刘邦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早年的刘邦整日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惹是生非,对于如此之人,又该怎么指望他有“出息”呢!估计很多人都不会认为年轻时的刘邦会有出息吧!
反观刘邦的四弟刘交,从小就爱好读书,在少年时就多才多艺,后从师于荀子(稷下学宫校长,秦相李斯和韩非子的老师)的弟子浮丘伯学习,属于典型的学霸,也是四个兄弟中文化程度最好、最优秀的。
两相对比,刘邦这个做兄长的三哥,和弟弟刘交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用现代网络流行语来说,刘交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是优秀的代名词,而刘邦就是“熊孩子”。
后来刘邦可能因为家人都无法包容他,便前去魏国游历,想成为信陵君的门客,因为刘邦少年时一直仰慕信陵君魏无忌。但刘邦去了魏国后,信陵君已经去世多年,恰逢信陵君之前的门客张耳在招纳门客,于是刘邦成为信陵君门客的门客。
可能有人认为门客是一份不错的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门客就是雇主的“工具人”。只有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者人才能享受好待遇,不仅吃得好,住得好,出门还有座驾。而那些徒有虚名,骗吃骗喝者,只能得到最低级的待遇,必要时候还要成为雇主的私人武装,无条件去卖命。
刘邦成为张耳门客后不久,秦王嬴政便攻灭了魏国,而张耳这位信陵君府上的座上常客成为了秦国的重点通缉对象,刘邦也只好逃回家乡沛县。没多久后,秦国又攻灭了楚国,刘邦所在的沛县属泗水郡治下,这时刘邦三十岁左右,还是一事无成,依然是一个普通百姓。
之后刘邦可能也觉得自己应该长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游手好闲了,便想找个正事做,但他又不想种地,于是有了当官的想法,后来刘邦通过学习、考核成为沛县治下泗水亭的亭长。
不过他上任之后,还是改不了以前的惹是生非的坏毛病,连县令府上的官吏都敢戏弄,而且又多了一个好色的毛病。竟然没有结婚,就和同乡的曹氏同居在一起,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肥。之后又靠着“厚脸皮”娶了一个小他十五岁的女子,这便是吕公的女儿吕雉,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后。
但好景不长,刘邦不久后就因为自己的“臭毛病”犯下了大错。在一次押送刑徒去骊山时,刘邦因醉酒导致很多囚犯逃跑,酒醒后的刘邦自知犯了死罪,便干脆将所有囚犯全部释放,随后过起了逃亡生活,而刑徒中有十几个壮士因此感动,便决定跟随刘邦,一群人便在芒砀山落草为寇,以此为生。
这便是刘邦起义前的人生经历,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个亭长小吏,还因醉酒误事犯下了重罪,只能开始逃亡生涯,被迫抛下妻子和孩子。此时的刘邦别说是发展前途,能在朝廷的搜捕下保住性命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刘邦沛县起兵,率众反秦
刘邦在芒砀山躲藏数年后,天下爆发了农民起义,由于秦朝统治者定性为“盗贼”,便没有重视此事,从而导致农民起义在很短的时间便席卷到全国,各郡县饱受秦苦的百姓纷纷逮捕杀死当地官吏来响应起义,仅楚国旧地千人以上规模的起事队伍就多到不计其数。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令恐,欲以沛应涉。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沛县县令也害怕被百姓杀死,就想在沛县起兵响应,但又担心过后被秦朝灭族,于是在主吏萧何、狱吏曹参的建议下,召回了在外逃亡的刘邦等人,准备用这些逃犯胁迫众人起义。但接着县令就后悔了,后被刘邦煽动百姓杀死。
此时刘邦已是骑虎难下,便干脆在沛县率众反秦,埋没四十余年的刘邦也终于有了施展心中一腔抱负的机会,无论刘邦有多么远大的志向也能在秦末乱世之中有了无限可能。
而刘邦起兵反秦后,做得最为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投靠了在楚地很有声望的项梁。毕竟刘邦之前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名声,不易得到楚地百姓的拥护。即便身为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为了得到楚地百姓的拥护,还专门找到楚怀王的后人熊心,立其为王,从而顺从楚地百姓的愿望。
可见名声之重要性,这就相当于师出有名。之后刘邦被楚王熊心任命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后,刘邦这才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号,在地位上得以和身为楚国贵族的项羽平起平坐,并且还得到了整个砀郡的兵马指挥权,为之后入关灭秦以及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终刘邦君临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结语:
刘邦在四十岁之前没有出息,是因为刘邦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在身份上不具备优势,要想出人头地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能遇到一些机遇。而刘邦在成名之前,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这样的人又如何能有出息呢?即使有,也相当有限。
除非天下掉馅饼,然而天上确实掉下来了一个很大的馅饼,而这个“馅饼”就是秦末乱世,让刘邦这种普通百姓出身的人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也有了无限可能。虽然刘邦本人没有多大的才能,也不善军事,但他善用人才,正是凭借这些人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就帝王尊位。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