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英荟萃,在这个时代有勇猛无比的猛将,也有狡猾如狐的谋臣,他们运筹帷幄帷幄之中,却能够决胜千里之外,在很多关键的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这其中诸葛亮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仅仅一场赤壁之战就让他名誉天下,甚至千年后依然让人谈论不已,可见其神机妙算、聪明绝顶之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吧,许多人认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才,能够傲视群雄。可惜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粗略来看,三国时期比诸葛亮优秀的人很多,最起码有5个人比他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缘由,或许会刷新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诸葛亮真的是三国第一人吗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带有作者罗贯中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为了刻画诸葛亮将许多“别的谋士的功劳与故事”,强加在诸葛亮的身上,这才造就了“神鬼”诸葛亮的形象。

其实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诸葛亮能够名垂青史最有名的两件事情,一件就是三顾茅庐,其二就是白帝城托孤。话说,刘备从徐庶那里得知诸葛亮的消息后,便带着关羽、张飞去卧龙岗邀请诸葛亮。

前两次去都没有见到本人,直到第三次才与孔明相见。草庐之中,诸葛亮与刘备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也就是在这个草庐之中,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未来的版图。

其一就是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其二就是以荆州为跳板,不断向益州、汉中发展扩充自己的地盘,其三时机到来之际,就可以率领两支部队分别从荆州、宛洛之地出兵。

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像刘邦一样逐鹿中原、大业可成。刘备一听这话觉得诸葛亮是个人才,无论如何都要请他出山,诸葛亮也答应了要求,才有了后来二人的君臣关系。

草庐中的规划在前中期都有条不紊地发展,可惜的是,关羽之死让刘备愤怒不已,单方面撕毁了与东吴的联盟,两国的战争彻底爆发了。

蜀汉的陆军虽然很强,但水军却没有东吴强大,东吴靠着水上的力量将蜀军阻击在夷陵一带。最终,陆逊也是靠着一把火,将刘备烧得体无完肤,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结局。

白帝城中,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进行托孤,还给予了很大的信任:“可辅就辅佐,不可辅佐就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用一生去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诸葛亮能够流芳百世的最主要原因,其一就是他的能力,“未出茅庐却知天下三分”就能表明,其二就是他的忠诚,以半生来回馈刘备的知遇之恩是最好的体现。

古人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家国情怀,三国时期的很多谋臣都不是从一而终,诸葛亮则是一个例外,而他的“忠诚”无疑被罗贯中很看好,所以才华花重笔墨刻画他。

撇开演义小说不谈,在三国中比诸葛亮算不上第一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说军事“非其所长”。同一时期,军事实力比诸葛亮厉害的最起码有5个人。

5个人都是谁

第一人名叫贾诩,或许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但他绝对能称得上三国第一人,“毒士”之名并非空穴来风。贾诩是孝廉出身,最早是董卓的手下,但董卓狂妄自大而身死道消。

这时贾诩便投靠了李傕、郭汜,并鼓动两人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这一战是吕布走向没落的一战。后期,贾诩又投靠了西凉的张绣,谋略和才华得到了发挥。

张绣在东汉末年只能算是小军阀,但在贾诩的帮助下却两次击败曹操,甚至还斩杀了他最喜欢的大将典韦,以及曹操的儿子曹昂。官渡之战时,贾诩的眼光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他坚信曹操才是最终的获胜者,劝说张绣趁此机会投靠曹操,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事实也的确如贾诩所料,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了三国第一军阀。

此后,在曹操的帐下贾诩的能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乌桓之战、渭南之战和西凉之战都有他的谋划,或许是因为他屡换门厅吧,所以不受罗贯中的喜欢,对他的刻画也很少。

三国时期军事奇才第二人名为郭嘉,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可见前者的能力在后者之上。郭嘉原本是袁绍帐下,但知道袁绍的秉性后,他便悄然离开投靠了曹操。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中,还是后期的远征乌桓中,郭嘉都在军事战略上给出了精准的方针,让曹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惜的是,郭嘉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灿烂但也生命匆匆,37岁就离开了人世间。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痛哭:“若奉孝在,何至于此......”他与曹操的关系不输刘备与诸葛亮,甚至于郭嘉还曾在徐州差点灭了刘备。曹操帐下,与郭嘉同样地位的另一位谋臣,其名为荀攸。

新版《三国演义》中,对谋臣荀彧的刻画比较多,他与曹操可谓是鱼水关系。不过,若是从现实中来看,《三国演义》对荀彧的刻画应该是以其叔叔荀攸为原型。

荀攸帮助曹操淹了吕布、败了袁绍,先后为曹操献上了十几条计策,每一条都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可以说他的地位不输郭嘉分毫,甚至论资历比郭嘉还久(呆在曹操身边的时间)。

以上三位谋臣皆是曹操手下的人,当然刘备与孙权手下也有能人,前者的谋臣为法正,而后者的谋臣为鲁肃。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不懂了,法正是谁?鲁肃不是很软弱吗?

先来说一说法正,刘备之所以能够在益州、西川和汉中立足,法正绝对功不可没。首先,法正是巴蜀之地的豪门贵族,为刘备拉拢了大量的人气。

其次,益州、汉中之战,法正都出了很大的力气,定军山上黄忠能杀了夏侯渊,就是法正运筹帷幄。可惜的是,法正与郭嘉的命运很相似,刚找到了一位明主就因病去世了。

再来看看鲁肃!上文咱们提到,罗贯中将别人的功劳强加给了诸葛亮,鲁肃就是“受害人”之一,他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受气包形象。

其实,真正的鲁肃是一位大才,第一个提出“天下三分”的人便是鲁肃,孙刘联盟能够达成也是鲁肃在奔波,诸葛亮仅仅只是刘备的一个使者而已,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根本就不是他。

总的来说,鲁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臣,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孙权后来的功绩,甚至于我们可以把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诸葛亮视为鲁肃的原型。

诸葛亮或许不如庞统

《三国演义》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严格来说,单论军事能力诸葛亮似乎比不上庞统,只可惜后者死的太早。

以荆州是占是弃为例子,赤壁之战那里物产丰富、人才众多,诸葛亮的《隆中对》或许还有参考的价值,但在赤壁之战后荆州已不复往昔的荣光。

此时庞统便告诉刘备,荆州处于三战之地,若是继续占据必然会与孙权发生矛盾,对孙刘联盟不利。庞统还告诉刘备,益州、西川才是发展的基石。

同时,蜀汉的军事实力本身就比较弱小,带兵进入蜀中发展必然会千里分兵,这样也容易被各个击破。奈何,庞统、刘备进入蜀中时,诸葛亮、关羽依旧守在荆州,使得蜀中的事业发展缓慢。

结果,庞统身死道消,后来关羽也因荆州之事被孙权所杀,蜀汉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其实,关于荆州的问题刘备也思考过,他进入巴蜀的目的也是为了打开雍州、凉州的缺口,大致范围就是陕西西部、甘肃一带。

这一块养马地,而且还是粮食基地,有利于蜀军入主关中。奈何,刘备还是进行到这一步,荆州失守、关羽身死的消息就传来了,才有了后来各种不幸的故事。

总的来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关于荆州的战略没有问题,但赤壁之战后时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他还是执意要占据荆州、图谋发展,这一点就不如庞统的军事眼光好。

如何来形容诸葛亮呢?他或许有萧何之能,属于治理国家民生经济的好手,刘备死后蜀汉的民生能恢复得那么快,这一点诸葛亮占据很大的功劳。

不过,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却不像《三国演义》刻画得那么厉害,不具备韩信的军事才能。司马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亮得其人,却不得其时也......”

或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若是能够生活在盛世,那么以他的治国能力必然能做出更大的政绩,或者他身处曹魏阵营也必然会比在蜀汉阵营强,因为他是治国的好手,却不是打天下的军事谋臣。

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诸葛亮出祁山、打曹魏,更多是出于消耗曹魏的国力,延缓蜀汉被一步步蚕食的时间,并不是所谓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为蜀汉和他都不具备这一方面的综合实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