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一定的时期,出现了不少汉奸。只是有名称的被公布的还是少数,更多的是那些没有被公布的为数着实不少。那么,为什么汉奸那么多?

国人给外国人卖命,出卖本国情报和同胞的被称为汉奸。二战期间,德国攻入法国之后,法国人给的德国人卖命的,出卖本国情报和同胞的叫法奸。日本攻入朝鲜半岛,给日本人当奸细的朝鲜人或者韩国人被称为韩奸。看来,各国都有奸细,尤其是交战的时候,奸细很多。有热衷于当奸细的,主动请求为敌对国搜集情报,出卖同胞,甚至卖国。或许,他们在国内就想着做官发财,获得巨额利益,但是一直等不到机会,好不容易等来了机会,就要抓住。可是,这个机会是被千夫所指的机会,一般人不会去接受,而奸细们却抢着接受。甚至敌对国的领袖已经许诺给他们,要攻占他们国家之后让他们获得什么高级的职位。于是,他们抛弃礼义廉耻,就要为敌对国卖命。他们以为看透了世道,那些做官的也不是凭着真本事上位的,很多都是官员的子孙,也就没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了。而汉奸们却没有什么官场的人脉,就只能凭借出卖祖国和人民获得利益了,而且他们早就失去了善恶评判标准,不再以善恶评价人性和战争,而是以利益来评价人性和战争,当然会变成赤裸裸的功利之徒,也会对祖国和人民丧失了希望。

汉奸们还有官僚,被敌人收买,为敌人办事。当然,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是有底线的,不会屠杀中国人,也不会说出八路军在哪里。但是,随着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们表现出了立场摇摆不定的趋势,渐渐地竟然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最终从了敌人。也就是说,从他们为敌人办事开始,就已经在心底沦陷了。即便不用敌人威逼利诱,他们也会越陷越深,在背叛国家和民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或许为了保护家人不受敌人伤害,就挺身而出,做了汉奸。但这种挺身而出是不被提倡的,应该英勇就义,“宁死不食周粟”。只是,他们没有那么刚烈,活动了一下心眼儿,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他们要保护家人,就跟着敌人走了。要为敌人有限度地办事,却忽略了自己身份的转变。

可以说,他们是很聪明的一群人,不过,聪明用错了地方。在敌人面前沦陷了,成了敌人雇佣的汉奸,可以保全家庭,保全家人不受伤害,但这种保全并非长久之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或者像押宝一样押了注,等待日后形势的变化。若是敌人胜了,汉奸们就真的成了开国的有功之臣,要是敌人败了,再及时转向,成为自己阵营的人。在社会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文化人脚踩两只船、脚踩三只船的现象经常出现。他们会投机,会看准了形势,选择势力最强的一方。转向转对了的就成了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受到褒扬,而转向转错了的,就会成为人们唾骂的汉奸,走狗,卖国贼。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谁胜利了谁就有权力改写历史。汉奸们似乎都知道,权力可以改写历史,暴力也可以改写历史,于是,他们就屈从了权力和暴力组织,成了卖国贼。只是图一时的保全性命,却落得千古骂名。古人云:“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还不如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为什么非要苟且偷生还要做汉奸呢?做了汉奸,即便死了也被人唾骂,连“鸿毛”都不算了。但是,汉奸们并不那么想,而是看不到民族解放的希望,看不到国家发展的前途,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为自己还是为国家和民族?汉奸们选择了为自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想不到成了后世汉奸的楷模,他为了家庭,私自放清军入关,成了典型的汉奸。只是,抢夺陈圆圆和他家人的是李自成的军队,不是大明的军队。吴三桂管不了那么多,要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投机,放了清军入关,献关降清,还带着清军诛杀李自成的军队。只是,后来他又反悔了,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后来,吴三桂病死,没有被诛杀。在那个时代,吴三桂成了为自己的典型。到了后代,很多汉奸也成了为自己的典型。战争年代,他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甘愿为敌人效力;和平年代,他们羡慕外国人,要做外国人,还要诋毁本国的同胞,甚至要做外国的间谍,刺探本国的军事情报,结果触犯了法律。

可以说,和平时期的汉奸很难被发现。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只是满嘴的外国文化,满嘴的西洋文明,却否定本国一切的文化传统,甚至认为古代就没有什么好的文化,外国的空气比中国的空气新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外国的技术永远都是世界第一。其实,他们忽略了同胞们的努力。或者说,他们被外国文化洗脑了,也就在关键时刻倾向于外国人了,甚至早就加入外国国籍,人却在国内捞金。

抗日战争中的汉奸被清算了,而法奸和韩奸却没有被完全清算。很多韩奸已经成了大财团的董事长,通过资本干预政治选举,也成了不争的事实。或许,存在汉奸产生的土壤,尤其是权力和资本合谋之后,攻陷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不得不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