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国第五个大一统王朝,曾经的亚洲第一大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王朝。那么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呢 明朝的灭亡主要有三个方面 军事的衰败造成的土地兼并、党争造成的朝政不稳和自然灾害造成农民起义。

一、军事力量的衰败。


【资料图】

早期的朱元璋设立了军户制度,军户制度是世袭制,这样一户人家就要祖祖辈辈从军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政府分给军户的土地,军户以服兵役免除了税收和其他的徭役,朱元璋曾经自豪的说国家养兵不费一钱一米,在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渐爆发出来。

首先明朝初期,荒芜的土地众多,因而军户制度可以推行,但随着藩王分封和官绅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军户无田可耕,军户逐渐成为卫所长的雇农。

卫所长成为了地主,百姓也因土地兼并而成为雇农,国家的税收来自百姓,由于藩王和官绅不纳税,所有的税收都压倒了百姓的头上,就相当于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国家百分之八十的财富。

但却不纳税,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却要供养国家,土地兼并在继续,而国家为了财政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不断地向百姓加税,最终使得百姓被迫流亡成为了流民最终爆发了流民起义,为了平定农民起义,朝廷加派练饷、剿饷,而这些苛捐杂税不断加派在百姓中,形成了恶性循环,起义的越多,加派的税越多,为了生存只能起义,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随着时间的发展,军户成为了贱籍,人人都鄙视军户,也没人想要参军,有才能的人都去参加科举,导致了军队的文化素质下降,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再加上明朝后期的监军制度,派深居后宫的不知兵事的太监监军,自然导致了明军的大败。

早期的农民战斗力并不强,但是由于对军户士兵的压迫,使得士兵源源不断加入了起义军,成为了起义军的生力军,增强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摧毁了大明王朝。

二、明末党争的影响

明朝党争持续不断,明朝的党争由来已久,明末后期的党争持续了五十年之久,党争一般是三个阶段,第一时期万历到天启时期。

万历

为什么会发生党争,这要从国本之争开始,万历皇帝早年临幸了一位宫女,生了自己的长子朱常洛,可是他并不承认这个孩子,认为这个只是低贱宫女的孩子,不可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其母李太后大怒,因为自己也是宫女出身这样岂不是歧视自己 而东林党也正统自诩,支持朱常洛成为太子,而万历想要立自己和宠爱的郑贵妃生的朱常洵为太子。

东林党的起源东林书院

为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斗争,因无法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愤而长达二十年不理朝政为明朝的党争埋下了重大的隐患,东林党则为了朱常洛能立为太子和皇帝斗,由于皇帝深居后宫,国家无人决策,于是又衍生出了齐楚浙党和东林党作对,凡是东林党执行的坚决反对,反之东林党也这样做,无论对方做的是否有益于国家,自己则坚决反对,最终东林党借着明末三案。

说郑贵妃要害太子,最终在其谋划下东林党终于把朱常洛捧上了皇帝之位,东林党彻底压制了齐楚浙党,对东林党不满的大臣纷纷下台,东林党独大。第二阶段则是天启后期,由于朱常洛在位不满一个月就离奇去世,天启皇帝朱由校继承了皇位,天启任用魏忠贤,魏忠贤成为国家实际的一把手,而魏忠贤也对东林党感到不满,于是被东林党镇压的齐楚浙党和其他被东林党压制的大臣,纷纷投靠魏忠贤,成为了阉党成员,东林党虽然排除异己,但大部分还是正人君子,而阉党则是排除异己,各种卑鄙的手段都使出来,使得朝廷上的清流士大夫全部被杀掉或者被赶出朝堂,就连在宁远保卫战打败努尔哈赤的袁承焕也被免职,党争一直持续到明末,

虽然崇祯清除了阉党,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党争的根源无法根除,明朝的政治体制百病丛生,各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排除异己,好的意见无法被批准,再加上崇祯多疑优柔寡断,崇祯年间内阁首辅换了五十人之多,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层是可怕的,最终影响明朝的决策,明朝明明正确的决策,和清议和稳定外部,再稳定内部剿灭农民军的意见,因为党争而被否决,党争的本质实际是为自己谋取利益不是为了国家,明朝党争延续到了南明。

1644年虽然明朝灭亡,但明朝在东南地区还有数十个省,但是未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当时的南京(作为明朝的南直隶属于明朝的陪都,有一套和北京一样的行政机构,但大部分为闲职,而北京沦陷后,成为了实职),在明朝灭亡后作为了南明的首都,东林党和其他势力开始争夺南明皇位的继承权,东林党想要拥护万历的路王一派,而其他势力想要拥护福王成为南明的皇帝,崇祯的三个皇子被清朝俘虏,福王是万历皇位的第二继承人,由福王继承名正言顺。

可东林党因为国本之争和福王斗了二十多年,害怕福王上位后清算东林党,所以拥立路王,但江南四镇拥立了福王之子朱由崧为帝史称弘光帝,朱由崧上位清算东林党,使得朝廷力量大减,而南明小朝廷居然提出了联虏平寇的方针,联合清对付农民起义军,此时好多有见识的大臣提出趁大顺和大清在西北作战收复山东和河南作为南明的屏障并没有被采纳,还有就是趁机出兵攻打大清后方,就此可收复华北,此时的南明朝廷真的是直把杭州作汴州,最终导致大顺被大清消灭,清不到一年南下灭掉了弘光政权,起义军最后和南明朝廷联合抗清,结果最终也是起义军和南明的大臣内斗导致了南明的瓦解。

三、自然灾害

明朝的灭亡还有一个重大的影响就是自然灾害,万历末年北方的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期。

寒潮使得大量的耕地荒芜,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和欧洲的蛮族大迁徙,都是因为北方无法生存只能南下进行掠夺才能生存,最终造成了朝代更迭,而后金(皇太极1636改国号为清)也是由于内部发生了大饥荒无法生存。

最终走向了对外战争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对明作战,最终在皇太极时期统一漠南蒙古误入中原,进行人口和粮食掠夺,加速了明朝灭亡。

相明朝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的十三年的期间,明朝中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当时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旱灾、蝗灾、涝灾、风灾、雹灾、震灾、雪灾等等在这些自然灾害中最为经常发生的就是旱灾了,

这对于当时的农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最早造成饥荒地区是陕西地区,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早期的农民起义并不大,很快被招安下去,但是因为自然灾害,百姓实在是饿的活不下去了只能再度起义,随着自然灾害的扩大最终造成了农民起义的扩大,陕西生活不下去,起义军进入了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山东、直隶等地,而地方官军只是把起义军赶出本省而不是进行歼灭,结果造成了起义军越剿越多,而朝堂之上为了剿灭起义军,有加派了剿饷,加到了老百姓的头上,百姓活不下去也纷纷加入了起义军。正在明王朝危亡之时一位大臣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将农民起义军围堵在这几个省,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指挥,最终把起义军围堵进行消灭,最终取得了成功,李自成带着仅剩的八个人逃入了商洛山,张献忠被迫投降了明军,由此取得了胜利,但是实际上的饥荒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崇祯十四年河南闹了蝗灾,

最终成为压迫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起义军来得更加猛烈再度席卷全国,最终李自成进入了北京城灭亡了大明。

明朝是当时东亚第一强国,灭亡是多方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政治的腐败、自然灾害和明朝内部的争权夺利,张居正的改革一度曾经使得明朝起死回生,但个人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还是对王爷的分封制度,拿福王为例,福王有着两万顷良田,却没有拿来赈灾,最终造成了自己的灭亡,明朝的王爷宗室占据了国家百分之七十的土地,

而且不用纳税,而百姓却承担了百分之百的税负,这种矛盾最终会爆发,而每杀一个王爷起义军就暴富一笔,大部分拿来赈灾,小部分作为军费,恐怕朱元璋最终也无法想象老朱家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到了二十万,吃住都由国家供养占有了国家大量的财富,成为了国家的蛀虫,最终把大明王朝啃掉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