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后,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将军蒙恬起兵勤王,扶苏会有多大的胜算,之后会如何发展呢?
【资料图】
如果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起兵勤王,胜算肯定很大,但前提是扶苏和蒙恬手中还有兵权才行。
按照当时的情形,胡亥亲信扮成的使者抵达上郡后,便立即对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宣读了赐死诏书(矫诏),并即刻解除了蒙恬的兵权,因此扶苏和蒙恬已经失去了起兵勤王的能力,也就谈不上什么胜算。
而且扶苏也不知道父亲已经病逝的消息,更不知道赵高等人的密谋,虽然赐死诏书是赵高等人伪造,但扶苏并不知道诏书的真伪,将军蒙恬也只是有所怀疑。
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蒙恬也没有被解除兵权,两人还都有起兵勤王的想法,那么胜算极大,几乎没有失败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公子扶苏自杀时的情景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生前只给长子扶苏留下了一道十数字的遗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不过这份诏书被赵高私自扣押,没有送往上郡交给扶苏,因为扶苏继位对他并无任何好处,加上他和扶苏向来不合,还会对他的个人地位产生不利。
赵高更想让自己教导的胡亥成为皇帝,加上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是在外地去世,也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担心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便立即封锁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等巡游队伍回到咸阳再做打算。正因为这一点,进一步放大了赵高拥立胡亥继位的想法,也为后来的成功发动沙丘之变做好了铺垫。
赵高利用胡亥和李斯的性格弱点,最终说动两人一起密谋,先是伪造了一份立胡亥为太子的矫诏,但三人认为只有先除掉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才能成事,毕竟扶苏的身份是秦始皇的长子,拥有得天独厚的继位条件,而蒙恬是北方边疆三十万大军的统帅,如果起兵帮助扶苏“夺位”,后果不堪设想。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于是又伪造了一份赐死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的矫诏,罪名是:公子扶苏为人子不孝,将军蒙恬为人臣不忠,并解除蒙恬兵权,将北方数十万大军交给副将王离(王翦之孙)统领。而远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更不知道赵高等人的密谋,此刻两人还在兢兢业业地守卫北疆,抵御匈奴。
等使者(胡亥亲信)抵达上郡,对扶苏和蒙恬宣读赐死诏书那一刻时,一切已经晚了。对扶苏和蒙恬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但蒙恬的兵权已经被解除,即便想帮扶苏也是有心无力,因不肯自杀,当下就被胡亥亲信命法吏抓了起来。而胡亥亲信前来的目的就是除掉扶苏,因此扶苏也只有自尽一条路可选,最终拔剑自杀。
以此可见,公子扶苏即便没有奉矫诏自尽,也会被胡亥亲信动手除掉,与蒙恬起兵勤王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几何?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根据当时的情况推测一番,这种假设需要建立在扶苏没有奉诏自尽,以及蒙恬兵权还在的情况下才行。可以肯定的是,扶苏和蒙恬起兵勤王的胜算很大。
如果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起兵勤王,当时情形应该是这样的:
胡亥亲信扮演的假使者抵达上郡后,公子扶苏一看,不对呀!心想“前来的使者怎么不是父亲身边之人,难道是换人了吗?”。
便又仔细瞧一瞧,扶苏更加疑惑了,“怎么连护送使者的卫队将领也未曾见过,护送的士卒更是连一个脸熟的都没有,这肯定不正常,难道出了什么事了吗?”。
不过扶苏一时也想不到使者前来上郡的目的是什么,但事出反常必有妖,这让扶苏不得不谨慎起来,于是就私下和蒙恬简单说了一下。
而蒙恬在嬴政继位后就一直侍奉在其身边,在朝为官数十载,可以说要比扶苏这位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公子更加了解为官之道,也更加谨慎。
蒙恬虽然也没有看出其中的端倪,但料想可能是有大事发生,便将自己的亲信部下安排在军帐,以及附近埋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蒙恬心想“小心谨慎一点总没错”。
两人为了不让使者起疑,便按照正常流程在军帐之中接待了使者,同时心中也在揣测使者前来的用意。
在使者宣读完赐死诏书后,扶苏和蒙恬这才豁然开朗,原来这是要杀我们啊!
扶苏心想:“虽然我之前劝谏过父亲,但也罪不至死,而且也被父亲惩罚,赶到上郡做监军,自己虽然没有立下多么大的功劳,但也兢兢业业守卫北疆,父亲怎么会突然下令要杀自己呢?并且连面都不见,其中有太多不对的地方了。”
蒙恬心想:“君上让公子担任北方三十万大军的监军,这属于关乎天下安危的重任,而且公子也未曾犯下非要处死的过错,君上为什么突然要赐死自己的儿子呢?还要连我一同赐死。”
“我跟随君上数十年,深得君上宠信,而且在灭六国之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现在又保卫北疆十数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君上要赐死我怎么也应该让我回咸阳述职一番,再做定夺,其中定有蹊跷。”
蒙恬和扶苏完成心想后,不约而同地望向对方,都看出了对方心中的疑惑。两人并没有奉诏自尽,而是请使者再请示一下,但使者本来就是胡亥的亲信,前来的使命就是要除掉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不然无法回去交差。
使者自然不会答应扶苏和蒙恬的请求,反而不断催促两人自尽。而扶苏和蒙恬已经对这份赐死诏书感到可疑,加上使者不断地催促他们自尽,让两人更加对这份诏书的真伪感到怀疑。
使者见扶苏和蒙恬迟迟没有动手,便命法吏将两人先关押起来。而蒙恬事先已经派亲信部下埋伏在西周,自然不会束手就擒。
蒙恬不再犹豫,当下大喝一声“拿下!”
在刹那之间,军帐内外的使者一行人便被早已埋伏在四周的蒙恬亲信部下团团包围。
使者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一下就懵了,不过随即就反应过来,稍微平复一下突然紧张的心情,便对扶苏、蒙恬说道:“你二人.......。”
不过蒙恬并没有听他说完,直接下令将所有人拿下,并单独将使者带到惩罚罪犯的地方,使者一看满屋各种各样的刑具,直接被吓到腿软,连说话都有些断断续续。
扶苏和蒙恬不费吹灰之力便从“使者”口中得知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两人这才知道,原来这位使者是公子胡亥的亲信。扶苏也才明白,并不是父亲要赐死自己,而是弟弟要除掉自己。
不过胡亥的亲信并不知道主子和赵高等人的具体谋划,甚至连秦始皇病逝的消息也不知道,毕竟谋逆篡位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不过蒙恬从胡亥亲信口中得知,君上在巡游至平原津时染病,而且病情日益加重,很少再下辇车(皇帝所乘坐的车),也很少接见群臣。
到了沙丘平台后,只有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以及秦始皇身边的五六名亲近宦官可以进出秦始皇的辒凉车。
但每天依然有大量批阅过的奏折从辒凉车中传出,可是秦始皇的病情已经很重,如何还能批阅和以往一样多的奏折呢?这点不得不令人怀疑。
蒙恬和扶苏经过分析后,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想“会不会秦始皇已经在巡游途中病逝”。而这个猜想也能解释通胡亥为什么要除掉自己两人。
如果秦始皇去世,在没有留下遗诏的情况下,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就是大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再加上蒙恬和扶苏亲近,有蒙恬、蒙毅,以及秦宗室大臣的支持,公子扶苏铁定能继承帝位。
扶苏继位,很有可能会用蒙恬当丞相,李斯的相位可能会因此不保。而扶苏和赵高不合,继位后也不会重用赵高,赵高的中车府令一职能否保住还尚且难说。
因此,秦始皇去世后,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将会成为最大受益人,而赵高、李斯等人不仅不会受益,反而还会受到影响。但要是除掉扶苏和蒙恬,帮助胡亥继位称帝,赵高和李斯便能成为受益人。
扶苏和蒙恬虽然做出了猜想,不过无法确定事情的真相是否和他们心中所想一样,并且两人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但胡亥亲信前来除掉他们已成既定事实,而且使者带了盖有玺印的圣旨,表明秦始皇身边确实发生了大事。
于是扶苏和蒙恬决定带兵勤王,如果事情真如他们所想,那就清君侧,斩佞臣。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带二十万大军前往,留下十万人继续守卫北疆,抵抗匈奴。
如果秦始皇真的去世了,那么可能会引起天下动荡,并且赵高等人如果确实谋反,也可能会假借秦始皇的命令,调动附近郡县守军联合护驾军队攻打公子扶苏,带的人少了就无法应对这种情况。
之后经过数十天的行军,二十万大军终于和秦始皇的巡游队伍汇合,扶苏和蒙恬以及随行的群臣也都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公子扶苏当下便对罪魁祸首赵高处以极刑,车裂而亡,并下令诛灭三族。而丞相李斯和弟弟胡亥可能会先关押起来,等回到咸阳再做处理。
不过李斯的相位肯定难保,即便能逃过一死,全家人很可能也会被处以流放,在偏远地区受苦役死去。或许只有胡亥能保住性命,但结果也是永远禁足,直到去世。
随后发布丧事,公子扶苏以秦始皇长子身份顺利继承了帝位,成为秦朝的二世皇帝,蒙恬因功被任命为丞相。此后,秦朝开启新的篇章。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