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8月21日,登基仅13天的李世民不顾突厥大兵压境,将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巧的是,这一年刚好是他们结婚的第13年。
长孙皇后出身世代高官显宦之家。其父长孙晟智勇双全,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他曾奉命出使突厥,不仅为安定北疆作出了重大贡献,还留下了“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惜的是,父亲在她八岁那年突然故去。异母兄长孙安业,是一个典型的无赖,为独霸家业,他将长孙兄妹赶出了家门。
母亲高氏无奈,只得带着一双儿女投奔了哥哥高士廉。
高士廉出身北齐皇族,本人更是“少有器具,颇涉文史”,听说妹妹遭了难,便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接回了家。
后来,高士廉被贬谪岭南。赴任前,他卖掉自己的大宅子,买了另一座小宅院,安顿好妹妹一家后,才去上任。
早年,长孙炽(长孙晟之兄)认定李渊与窦氏教育出的子女一定十分出色,由于自己没有合适的女儿,所以力劝弟弟长孙晟和李家结亲。
长孙晟深以为然,便将女儿许给了李世民。
13岁那年,高士廉作主将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从此他们开始相伴相守。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这从他俩造娃的速度上可见一斑:
武德二年,生长子承乾;
武德三年,生次子泰;
武德四年,生长女丽质,即长乐公主;
贞观二年,生幼子治;
贞观三年,生城阳公主;
贞观六年,生晋阳公主;
贞观八年,生衡山公主。
从武德二年到贞观八年一共十五年,长孙氏和李世民共生育7个子女,堪称历代后宫之最。
频繁的生育,也摧残了长孙氏的身体。
为了给爱妻补身体,李世民曾亲自下厨给长孙氏做菜。
有一次在外征战,李世民经过太原时,想起了身体不好的妻子,于是特意赶到玄中寺,供奉了大量珠宝,只求为妻子祈福。
作为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氏不但为其生儿育女,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从而大大地减轻了丈夫背后的压力。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之前,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兵在外。太子李建成趁机结好张婕妤、尹德妃,让她们给李渊吹枕头风,诋毁李世民。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长孙氏在后宫“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李世民与李渊的矛盾。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事变前,长孙氏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核心成员,制定了周密的行动方案。
事变时,她亲自为将士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奋战。
踏着兄弟鲜血染成的红地毯,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长孙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十年皇后期间,她留下了为人津津乐道的贤事。
她崇尚节俭,以身作则。非但自己衣无锦绣,她还严格约束子女,降低物欲享受。哪怕在病危之际,仍然嘱咐丈夫自己死后不可厚葬。
她宽厚大度,不念旧恶。贞观元年,当年赶自己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按律当斩。她流着泪向丈夫求情:众人皆知他对我们兄妹做过的事,如果对他处以极刑,天下人必定认为是臣妾在报复,从而有损朝廷声誉。李世民以为然,将长孙安业流放了事。
她慈悲为怀,和睦后宫。李世民心情烦闷之际,常常迁怒到宫女太监。这时长孙氏就会装出比皇帝更生气的样子,提出把犯错人员交给她处置。得到准许后,再将他们拘押起来,等皇帝气消了,又为她们申诉冤屈,就这样多次避免滥刑枉死;对患病嫔妃,她总会亲自探望;对非亲生子女,她视如己出——豫章公主母亲死得早,她“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这些宽仁举措为其赢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爱戴。
她顾全大局,抑制外戚。历朝历代,外戚都是一支特殊而重要的政治力量。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而后从晋阳起兵,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都有他的身影。李世民不禁“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因此打算任命无忌做宰相。哥哥做宰相按说是一件好事,但长孙皇后鉴于西汉外戚干政造成的恶果,劝说皇帝取消任命。
看到丈夫坚持己见,她又去私下劝说哥哥辞职。李世民不得已,改授无忌开府仪同三司,这一职位虽高,却无实权,长孙氏这才放心。
临终之际,她依然言辞恳切地叮嘱太宗:不要让其家族成员,特别是长孙无忌担任要职 。
她巧言善谏。李世民喜爱骏马,一匹马无病而暴死,他就迁怒于养马人。长孙皇后借当年齐景公杀死养马人的事劝谏,李世民怒气消解后,对房玄龄说道:皇后不愧是朕的贤内助啊。
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长孙氏是一个智慧通达,高度自律又不缺仁爱之心的女性。
在朝政上克制的长孙氏,在待对丈夫的感情上,却表现出了动人的偏执。
当年李世民生过一场重病,她不仅昼夜不离,还暗暗备下毒药,随时准备要随丈夫而去。
还有一次,柴绍深夜示警,李世民穿上盔甲匆匆离去,她俨然不顾自己的病体誓死跟随。
左右劝阻时,她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如何心安?”
他是她心头的朱砂痣,她同样是他永恒的白月光。
妻子病重时,李世民下令重修392座废弃寺庙。
妻子死后,他亲自抚养李治和晋阳公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在那个夫不祭妻的时代,他高调追思爱妻,魏征出言讥讽,他仍不以为意。
高士廉死后,李世民准备送最后一程,面对房玄龄的劝阻,他流着泪说:“他也是朕的舅舅啊!”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
死后,他与长孙氏合葬。
贞观帝后虽然离去了,但他们却留下了众多民间传说,比如陕北佳县有一种叫“蜜碗”的传统小吃。
相传长孙皇后生产过后,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一天,太宗与魏征讲完朝政,太宗不禁叹息道:“皇后不思饮食,该如何是好?”
魏征赶忙上前安慰:“臣听说佳县一位张姓厨师善做蜜碗(一种马蹄酥),病人最喜食用。”
太宗当即命人宣他入宫。
张厨师入宫第二天,就为皇后烹制蜜碗。
产后虚弱的长孙氏见眼前的食物仿佛一个金灿灿的小碗,细细端详一阵,轻轻咬了一口,发觉滋味又酥又软,美不可言。
从此,她每天都要吃两个蜜碗。
过了一阵子,也能吃别的东西了。
三个月以后,身体完全康复。
太宗大喜,重赏了张厨师。
还有,相传长孙皇后曾作《游春曲》一首,唐太宗“见而诵之,啧啧称美”,目前全诗还留存在全唐诗中。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参考资料:《北史》《旧唐书》《新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