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三大战役开始之前,国民党军形成了五大战略集团(白崇禧的华中“剿总”、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卫立煌的东北“剿总”、刘峙的徐州“剿总”、胡宗南的西安绥靖公署)。奇怪的是,其他的国民党战略集团都是“剿总”司令,只有胡宗南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在全国设置的四个战区(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然而撤销战区会削弱国民党军的数量和对地方军阀的控制力,一心想要打内战的蒋介石并不愿意。不过鉴于当时全国渴望和平的呼声,蒋介石不好原封不动地保留战区。

于是蒋介石将“战区”改为“绥靖公署”,“绥靖”则有“慰抚”的意思,“绥靖公署”在名义上是省级机构。除了名字和级别不一样之外,“绥靖公署”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区”没有区别。胡宗南在1945年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自然在“战区”改“绥靖公署”之后当上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的总体战略从“全面进攻”演变为“重点防御”。为了集中兵力并调动区域内所有资源,国民党在几个主要战场设立“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剿总”)。“剿总”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辖区往往覆盖多个省份;第二是辖区内的党、政、军、财大权一把抓。

因为“剿总”的地盘多达数省和实权过大,所以“剿总”司令一般都是由资历深厚或者战功卓著的国民党军界大佬出任。比如傅作义、卫立煌、刘峙都是陆军二级上将(铨叙军衔),白崇禧是陆军一级上将(铨叙军衔)。而胡宗南的铨叙军衔当时是中将, 当“剿总”司令不太够格。

另外,胡宗南当时的主要对手是人数较少的西北野战军,作战范围基本不出陕西省。在蒋介石看来,西北没有必要成立辖区覆盖多个省份的“剿总”。再加上胡宗南的资历和威望不够当“剿总”司令,蒋介石又不愿意把西北的几十万部队交给别人指挥,自然也就不成立“剿总”了。

然而鉴于西北战场的战略意义和所谓的“政治象征”,胡宗南统领的西安绥靖公署下辖的兵力多达几十万,与四个“剿总”的兵力旗鼓相当。正因如此,解放军依然将胡宗南视为国民党五大战略集团之一。胡宗南集团也就成为国民党五大战略集团中唯一不是“剿总”的战略集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