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记载,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自称“汉中王”,随后论功行赏,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获悉黄忠与他地位一样,于是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三国演义》描述,在夷陵之战中,黄忠取胜心切,不料身中埋伏,被流矢射中肩窝,最终箭伤崩裂而死,但在临死之前,黄忠一声长叹:“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资料图)
正史中说黄忠是“老兵”,演义中黄忠自称享年75岁,两者相得益彰,坐实了黄忠的“老人”形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黄忠的真实年龄,被史书隐藏得太深,关羽骂他“老兵”其实另有深意。
首先,关羽爱读《春秋》,为人虽然高傲,但并非不懂基本礼节,那么他会公开咒骂黄忠为“年老的士兵”吗?如果关羽不肯与“年纪大的士兵”同列,那么他就欠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了。
清朝康熙年间,在山西运城关羽老家,挖出了“关侯祖墓碑记”,记载了关羽祖父关审“冲穆好道”,常以《易经》、《春秋》训其子。关羽的父亲关毅,也继承了关氏家风,因此关羽家风不错,似乎没有理由嘲讽黄忠年纪大。
况且,“关侯祖墓碑记”还记载关羽出生时间,即生于西元160年,比刘备大一岁, 骂黄忠为“老兵”是在219年,当时关羽60岁。这时,关羽年纪也大了,骂黄忠不也是骂自己吗?
既然如此,关羽为何骂黄忠为“老兵”呢?其实,“老兵”可以指“年纪大的士兵”,也可以指“参军时间长但还在基层或没什么作为的士兵”。
以尊老爱幼的传统、和关羽的年龄、以及自诩“大丈夫”来说,他口中的“老兵”,明显是指“参军时间长但没作为的老兵”,比不过“有作为的大丈夫”。黄忠在投奔刘备之前,一直混迹于底层,所以关羽才称他是“老兵”。
其次,刘表时代,黄忠是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赤壁之战前,曹操留任了荆州官将,黄忠成为代理偏裨小将;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荆州时黄忠投降,后来“忠遂委质,随从入蜀”,也就是说黄忠作为一个普通随从的身份入蜀,没有什么职务。
如果黄忠真的高龄去世,假设70岁去世,那么入蜀时黄忠大概60岁。那么,黄忠会在60余岁时,主动放弃原先职务,请战入蜀搏命,博取前程吗?不能说没有,只是很难让人相信。
在攻蜀过程中,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有着独一无二的勇猛表现,其中的“常”字说明并非一次两次,而是经常抢先登上敌方城墙。
老当益壮者,古今有之,但毕竟极为罕见,再强的人也敌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那么,60余岁的黄忠,为何抛弃家小入蜀作战,并真能“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吗?
第三,《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汉中之战后,“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黄忠死于220年,三国演义中说他死于夷陵之战中,后者是为了再突出一下黄忠的老将风采。
由上述记载可知,黄忠无后,唯一儿子黄徐早年去世。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如果黄忠七老八十了,为何黄叙去世后没有再生?虽然黄忠属于关羽眼里的“老兵”,但以他的身份来说,肯定不缺钱娶妾或再生,等到他去世时,不说子孙满堂吧,至少也有那么几个。因此,“黄忠无后”的原因可能不简单。
以马超经历来看,马超第一任妻儿全部被杀,第二任妻子被张鲁送人、儿子被杀死,投奔刘备后马超娶了第三任妻子,47岁去世时,留下一子一女。
因此正常来说,黄叙去世之后,黄忠完全可以再生,或娶妾再生,总之应该有办法再生出儿子。但事实却是黄忠无后,为什么?
如果将黄忠视为“老将”,那么上述三个问题就很难解释,但如果将黄忠视为“年轻人”,那么上述问题就更能解释了。
将黄忠享年视为40岁左右,那么20多岁投奔刘备,30岁时入蜀,此时身体机能处于巅峰,于是黄忠才能“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黄叙去世时,黄忠年纪还不大,可能没想过自己去世的问题,于是也没想过抓紧时间留下后代,没想到后来突然去世,也就没有机会留下后代了。
总之,黄忠年龄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但以上述分析来看,黄忠的真实年龄应该不会太大,至少不会比关羽大。因为关羽骂他为“老兵”时,应该有着一定的年龄优势,否则以关羽的为人,很难相信会骂比他年纪更大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