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一个宫女为康熙生下了一位皇子。这个皇子本来排行27,可后来,他前面有10哥哥先后死了,他也就成了17皇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皇子名叫胤礼,就是《甄嬛传》中,母妃出家,又给雍正戴了绿帽子的果郡王允礼。
可在真实的历史中,却不是这样的。
胤礼的母妃没有出家,更没有给雍正戴过绿帽子,我们先从他的母妃陈佳氏说起吧。
陈佳氏,是汉军旗包衣,亲爹是二等侍卫陈希阂,
1694年,14岁的陈佳氏,正好赶上选秀。
要说这清朝的选秀,也是分等级的。
第一种是八期选秀,每3年一次,范围是满蒙汉八旗符合要求的旗女。
这些女孩,身世背景都不错,如果被皇上相中,直接就能封嫔封妃,在后宫,也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只要不犯错,一世荣华肯定是有的。
运气好的,没准还能荣登后位。
还有一种是宫女选秀,范围是内务府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
这些女孩,身份背景就不够看的了,所以一旦被选中,只能从宫女做起。
当然,如果特别出众的,也会被皇上看上,入住后宫。
而陈佳氏的身份,显然只能从宫女做起了。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虽然工作乏味,但她却没有任何怨言。
而且她深知自己的身份,所以也从不在康熙面前冒头,想着挤进后宫。
不过天生丽质的陈佳氏,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并向康熙做了引荐。
康熙一见陈佳氏,顿时眼前一亮,竟然主动攀谈起来。
聊着聊着,康熙发现这陈佳氏,竟还很有才华,诗书礼仪竟然无一不通。
这下,康熙龙心大悦,当晚就宠幸了陈佳氏。
但后宫佳丽三千,要想在后宫得以立足,除了受宠,孩子也必不可少。
陈佳氏十分幸运,仅这一次宠幸,就怀孕了,关键是还生了个皇子,就是皇17子胤礼。
按理说,母凭子贵,有了孩子,陈佳氏的位份也应该晋升了,可康熙似乎把这事给忘了。
而陈佳氏虽然很受康熙宠爱,但却没有骄傲自负,而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她从不对康熙抱怨什么,而是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培养孩子身上,并且从小就教导胤礼,孝敬父亲、兄友弟恭。
本来,按照当时的规定,后宫中嫔以下的人,是不能抚养孩子的。
但那时康熙对陈佳氏,还算宠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康熙见陈佳氏将胤礼教育得懂事、明事理,也很高兴。
不过,后宫妃嫔众多,没多久,陈佳氏就被康熙抛之脑后了。
1718年,康熙突然身体不适,也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后宫还有很多为他生了子嗣,却没有晋升的女人。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将后宫中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且生过皇子,“虽称妃嫔、尚未受封”的女人,全部进行册封。
于是,借着这一波册封,入宫24年的陈佳氏终于有了自己的位份“勤嫔”。
此时的勤嫔已不再受宠,但她的儿子胤礼却一直深得康熙喜爱,9岁时,就开始跟诊康熙到处巡游。
不过,胤礼却被教育得很好,知道什么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
所以,在九子夺嫡时,胤礼是有多远躲多远,远离权利的竞争。
于是,在雍正即位后,开始清理清理政敌时,胤礼并不在清剿的范围内。
而且,雍正对这位闲云野鹤的弟弟,印象还不错,还特意下了圣旨,“十七阿哥封郡王,理藩院事。”
当然,为了避讳,雍正还顺道将胤礼的名字,改成了允礼。
果郡王领了皇命之后,踏实认真地做事,雍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还曾当众评价他“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可见,果郡王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于是,1728年,雍正封果郡王,为果亲王。之后,果亲王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
雍正临终前,还特意下了圣旨,“命果亲王允礼辅政。”
就这样,果亲王允礼成了辅政大臣,身份更加尊贵。
乾隆即位后,看到果亲王果然一心辅佐自己,因此也对果亲王十分尊敬。
但他的地位已经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于是,乾隆就将赏赐给了果亲王的母亲陈佳氏,也就是勤嫔。
乾隆下旨,封陈佳氏为皇祖纯裕勤太妃。
也许是太为国事操劳了,3年后,果亲王竟因病去世了,享年42岁。
乾隆悲痛欲绝,不仅亲自参加葬礼,拟了谥号“毅”,还将自己的六皇弟弘曕,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果亲王。
勤太妃得知自己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乾隆为了安抚她,时常前去探望,就这样,15年后,勤太妃去世。
其实,勤太妃在康熙在世时,位份只是被顺道提到了嫔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汉女。
在清朝入关后,满人觉得自己的血统很高贵,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满汉不通婚”。
顺治以前的皇帝,都秉承着这条“祖训”,那时如果有娶了汉女,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而康熙即位后,却提倡满汉一家亲。
于是,仅康熙的后宫为他生育过子嗣的汉女,就有9位之多。
但即便这样,汉女的位份普遍都很低。
而勤嫔算是后来得福的妃嫔了,无论怎样,历经3朝,享了一辈子荣华,也算是得了善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