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拜师求道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狂,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相关资料图)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 “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读书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 “庵 ”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 “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 “庵 ”中出来时,觉得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美味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开始迷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 “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 “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 “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

老道人又说: “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 “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去啦,这就叫 ‘树怕软藤缠’哪! ”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 “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 ”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对他说: “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这样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

诸葛亮一听有点心慌,忙问怎么办。老道人说: “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 “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

这天晚上子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他立即点火去烧那衣裳。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 “呼 ”地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从此便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从此,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 “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 “满师 ”啦,连忙恳求说: “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要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 “师父,你往哪里去? ”诸葛亮惊奇地问: “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 “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就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见下文。

诸葛亮婚事趣闻

诸葛亮十七八岁的时候,隐居在南阳卧龙岗,在那里搭了个茅庵,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发奋读书。

卧龙岗下住着一个黄员外,名叫黄承彦。他见诸葛亮聪明正直,十分喜爱,经常走访。诸葛亮看黄员外很有学问,也特别尊敬,经常向他请教,并请他批改文章。

时间长了,黄员外想把女儿许配给诸葛亮,便请人说媒。诸葛亮听说黄小姐长的丑,没有爽快答应,也不好干脆拒绝,这门亲事就不热不凉的搁下了。

此后,黄员外还到岗上来,但两人只谈学问,不提婚事。一天,黄员外说: “我常来找你,你怎么不到我家去呀? ”诸葛亮说: “失礼了,改日登门拜访。 ”

过了几天,诸葛亮真的就去回访了。他向家丁报了姓名,家丁说: “员外吩咐过,说诸葛相公来了,不用禀报,请進吧! ”

诸葛亮往里走,第二道大门紧闭着。他轻轻敲了两下,门吱呀一声开了,待他進到门内,又自动关上。诸葛亮很奇怪,正想看个究竟,忽然听到 “呜 ”的一声,窜出两只狗来。一只一锭墨黑,一只雪一样白,汪汪叫着,朝他扑来。诸葛亮想退出去,却拉不开门,两只狗扑上扑下,急的他左拦右挡。

这时,从里边跑出来一个丫环,照着狗的脑门上拍了一下,两只狗蹲在地上不动了。又拧了一下两只狗的耳朵,它们就跑到花坛后面去了。诸葛亮觉着稀奇,跟过去一看,原来是木头做的,外面缝着狗皮。他急忙问丫环是谁做的,丫环笑着跑开了。

诸葛亮接着往里走,刚進第三道门,两只老虎又咆哮着向他扑来。诸葛亮想:这八成也是假的。他不慌不忙照老虎的脑门上拍了一下。谁料不拍还好,一拍就更厉害了。两只老虎直竖竖的站了起来,前腿压着他的肩膀,张开了血盆大口。诸葛亮被两只老虎死死抓住不放,正没法儿,那丫环又跑过来,说: “你这个人真是自作聪明,拿对付狗的办法对付老虎行吗? ”说着,拍了拍老虎屁股,那老虎便各自回原地卧下了。

诸葛亮感到不好意思,叹口气说: “你们这深宅大院,可真难進,请带我進去吧! ”那丫环说: “我正忙着磨面呢! ”诸葛亮一看,廊房里真有一盘磨,一头木驴拉着耍圈儿跑。

他看傻了眼,叹道: “哎呀,只知黄老先生学问大,不知还会做这巧东西! ”丫环听吧笑着说: “老爷才不管这些哩! ”诸葛亮急忙追问: “不是员外,又是哪个能人? ”丫环说: “進去吧,你会知道的。 ”

诸葛亮想:進一道门,碰上一个新玩艺儿,都要麻烦一阵子,这可如何是好?他正犹豫,里面又一道门开了,走出来一位姑娘。这姑娘高高的个儿,举止贤淑利落,仪态端庄大方。只是脸庞稍黑,有几颗麻子。她来到廊前对着丫环问道: “这是哪里来的客人? ”没等丫环回答,诸葛亮已躬身答道: “卧龙岗诸葛孔明,拜见黄老先生来了! ”姑娘听罢说了声: “请! ”转身進了门。丫环见诸葛亮还在愣着,催道: “跟着進去呀!见那道门开着,只管進,再也不会有啥东西吓唬你了。 ”诸葛亮这才慢腾腾的往里走。他转了几个弯,又進了几道门,终于来到一座楼前。

黄承彦员外把诸葛亮引到楼上。刚坐下,诸葛亮急于了解那些东西的发明人是谁,就说: “见到先生实在不容易呀! ”接着一五一十的把经过之事讲了一遍。黄员外一听哈哈大笑,说: “我那闺女,好事的很,搞那些玩艺儿,让你受惊了,实在不恭啊! ”诸葛亮听员外这么一说,脸唰的红了,不由的抱怨起自己来: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好糊涂,员外提亲,你还嫌人家长得丑?像这样才华非凡的人,那里去寻?何丑之有?想到这里便脱口而出: “小姐才智过人,小生万分景仰! ”员外说: “小女儿丑的很哪!托人提亲,人家还…… ”诸葛亮不等员外话说完,便急忙施礼说: “学生今天特来拜见岳父大人! ”说着,跪下去就磕头。黄员外哈哈大笑的把诸葛亮扶了起来。

另外还有一说,其实黄月英长得很漂亮,但是因为遭到乡里的年轻女性所嫉妒,而被诋毁容貌。不过,黄月英不在意这些,因为她有自己的择偶标准。当诸葛亮准备择偶时,黄月英听说诸葛亮的学识、人品俱佳,因而十分倾慕,随即请父亲主动提亲。她故意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长得很丑,欲看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

结婚那天,黄月英为了探看诸葛亮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迎娶她的,就故意在头上盖著一块红布,看他以怎样的心态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但是一见花容月貌的黄月英,他显得有些诧异。诸葛亮以为事情有误,掉头就准备离开。黄月英赶紧一把将他拉住,对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从那时候起,姑娘们结婚时,都盖起了红盖头。

后来,诸葛亮和黄小姐俩人互帮互学,相亲相爱。据说诸葛亮的许多机关都是和黄小姐一起商讨出来的。

黄月英送了诸葛亮一把羽扇,并问他可知道送羽扇的用意?诸葛亮说: “是礼轻情义重吧。 ”黄月英说: “可知还有其二? ”诸葛亮不解其意。黄月英便说: “您刚才与家父畅谈天下大势,显得气宇轩昂,讲到即将出山就眉飞色舞,但提及曹操袁绍,您就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我送您这把扇子,就是用来给您遮面的呀。 ”聪慧的黄月英认为,大丈夫做事不可喜怒形于色,应沉得住气,情绪外显成不了大事。每逢遇决断大事时,可以用羽扇遮面,缓冲一下,冷静下来再说。

娶了黄月英后,诸葛亮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六出祁山、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生死危难之际,诸葛亮也都是轻摇羽扇,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黄月英聪慧超人,创造了很多实用工具,她发明过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还发明过木狗、木虎、木人,诸葛亮连连称奇。据记载,诸葛亮发明的 “木牛流马 ”,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其创作灵感直接来自于黄月英,诸葛亮不过是把妻子的想法加以改善并造出来而已。

黄月英十分贤惠。婚后不久,诸葛亮即随刘备出山,长年在外南征北战,而黄月英在家里忙里忙外,农桑家务,她都处理得妥妥贴贴,成为诸葛亮的强大后盾。

诸葛亮去世后,黄月英也很快就病逝了,临终她以 “忠孝 ”勉励儿子诸葛瞻。后来国难时诸葛瞻慷慨赴死,壮烈殉国。

通晓古今诸葛亮

成都东门外有一座石塔,张献忠蜀中建立大顺国,大顺三年的一天,他率部出巡登塔玩赏,听到一首童谣:“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 ”于是便命令士卒毁桥拆塔,结果,掘得一块古碑,上面的50个字,并署名说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汉元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 ”

这个预言说清楚了回澜塔的命运及张献忠的悲惨末日——塔被毁于张献忠之手,张献忠将会落个利箭穿胸而死。

这首诗是指远在1400多年以前的诸葛亮写下的,他既能预知到修塔的人,也能预知到后来拆塔的人,更能预知到拆塔人张献忠的命运。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指张献忠于顺治元年、二年、三年占据四川时,大杀明朝残余势力和官员所相应。“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是指张献忠的主力部队于清顺治三年在川北被清军击溃,其余部转战到川东一带又进行多年的抗清斗争。 “吹箫不用竹 ”,这里是指在川北击溃张献忠大军的是清肃亲王豪格所带领的军队。“一箭贯当胸”,是指张献忠在川北西充凤凰山被肃亲王豪格的军队射中胸部而死。

有人认为,远在1400多年以前的诸葛亮,怎么能作出这样的碑文,能知道1400多年后发生的事,而且描述得那么具体和清楚?所以说是后人知道事情的结局而附会编造的。

但是这是出于《正史》即清乾隆四年修《四库全书》,确定从《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统纪传体史书为正史。《正史》中所记载的事,则无一事为虚构,无一事是杜撰。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

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

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相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铇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 “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

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 ”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大摇大摆向后走去。

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伯温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 “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 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伯温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曰: “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苦。

《马前课》是中国历史上几部有名的预言之一,相传是出于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这部预言的全部内容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的兴衰,每一课都按历史顺序排列。当一个历史时代过去之后,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预言惊人地准确。而当今,我们正处于《马前课》第十二课所指出的时代境遇。

第十一课是关于兴衰,第十二课是预言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变化。在经历恐怖的大魔难后,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的太平盛世,“拯患救难,是唯圣人”,将会有圣人的即时出现,拯救这场人类的灾难。而十三课就是真正进入新纪元以后的事了。“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是历来人们称颂、向往的理想盛世,是一个全新纪元的景象。人类在经历灾难的深刻教训后,在圣人的引导下精神道德全面回升,也体认了天下一家的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所真正需要的。“光耀中华”是说中华文化也将因此兴盛传遍全球,引领全球走入一个人类全新的思维“世界大同”之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