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谈说情感 此为《星汉灿烂》原著解说
凌不疑是皇帝最疼爱的养子,皇帝总是有意无意的让凌不疑和太子走在一起,好让太子登基后,凌不疑能成为太子有力的帮手。
可惜,事与愿违,命运,早就给每个人的结局做好了安排。优秀的人总会相互吸引,三皇子和凌不疑就是这样惺惺相惜的人。
(相关资料图)
少商在雁回塔无意中撞见的密谋之人,就是凌不疑、三皇子和三皇子的老师欧阳先生。凌不疑发现以后,用轻功“燕回旋”故意绕到偷听者前面,发现是少商便掰断她的玉佩,也是为了保护她,不希望她卷入储位之争的漩涡中。
其实,三皇子和凌不疑的故事,在凌不疑8岁,刚刚进宫不久就开始了。
三皇子、太子对凌不疑的“救命之恩”
凌不疑五六岁时和霍君华一道失散,在外面逃亡两年,回来后没几个月,霍君华就疯癫成病,凌不疑被皇帝接入宫中。
凌不疑那时刚进宫不久,孤僻不合群,也不知怎的跑到无人的水池边,不慎滑了下去,还好他紧紧抓住了岸边几根枯草。三皇子也是自小的孤僻不合群,正在那里躲清静,发觉正在岸边扑腾的凌不疑,便过去将他拉了上去。结果三皇子半个身子的衣裳都湿了,回去就风寒高烧。
三皇子救凌不疑是真,不过太子救他,就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了。
凌不疑刚学会凫水不久,就在水中练习屏气,谁知太子以为他溺水了,不管不顾将他“救”上来。皇帝知道后很高兴,臣民间也传为佳话,纷纷夸太子看似文弱,实则有胆气。凌不疑看这架势,也只能将错就错。
也许太子这辈子所有的“胆识”,都用在年少时救凌不疑身上了。
太子的软弱与太子妃的自私贪婪阴险
太子虽然是皇后和皇帝的嫡长子,可是并不是帝王之才,太过懦弱和偏听偏信,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太子妃孙氏更是自私自利,小肚鸡肠,贪慕虚荣,毫无母仪天下之风。如果只是这样就算了,她还纵容自己的娘家不断惹事,胡作非为,折磨百姓。
皇帝登基后,也封赏了太子妃娘家。孙家只是寻常地方望族,哪里见过都城的气派,仗着太子妃撑腰,很快就得意忘形。
不过短短两年多,就有几十户人家田地被占,上百人被圈为奴仆。更残忍的是,有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被太子妃的亲弟抢入府中。尸首被丢出来时,皮肉没一块好的。
太子先是毫无所知,后来三皇子和凌不疑实在看不过去,暗中安排苦主告到太子跟前,谁知孙家人巧舌如簧,哭哭啼啼,要死要活,还倒打一耙说人家诬告。
凌不疑忍无可忍,亲自到太子跟前挑破孙家人的罪行。
可惜,那时“白莲花”太子妃的名声还很好,人人都夸“贤淑得体,蕙质兰心”,太子怎么可能狠得下心肠。
哪怕罪行清楚之后,太子碍于太子妃的哭诉与求情,加上太子妃还下了血本——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太子依旧迟疑无为。
最后太子仅仅只是伤心的哭了一顿,三个月没与太子妃说话,然后拿了许多钱给那小女孩的家人。被孙家人祸害的百姓,后来也都得了太子的抚恤。太子对孙氏这样不痛不痒的处置,只能证明他处事太过优柔寡断,一味包庇妻族,毫无储君风范。
太子懦弱无为,可不代表皇帝会纵容太子妻族。皇帝查明真相后,为了顾及储君颜面,只能不声不响的将孙家人驱逐出都城,然后由原籍官吏发落。
幸好苍天有眼,孙家人在回乡途中,在狭道中遇上山石滚落,死伤不少,太子妃的两个弟弟,全被砸成了肉泥。
看到太子对孙氏一族犯错的处置后,凌不疑和三皇子越发认为,太子不配做这个储君。所以二人便暗中施行将太子拉下马的计划。
凌不疑下的一盘“好棋”
皇帝仁厚,所以也喜欢太子的“仁厚”,哪怕他知道太子不是继承皇位的最好人选,只要太子不犯大错,皇帝相信,只要他为太子选好忠心有才能的大臣辅佐,他也能好好做一个守成的皇帝。
所以,凌不疑和三皇子最大的对手其实不是太子,而是皇帝。那要如何才能使皇帝改变心意呢?不能阴害,不能谗言,那么只能用阳谋了。
他们要让皇帝清清楚楚的看见,不得不承认太子是真的不堪为君。
平日里,太子宁愿在东宫看书写字,闲来喝酒画画,湖畔垂钓,山间赏景,也不愿意听朝臣们那些,或隐晦或激烈的奏报。但这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所以,他将东宫的印信节符一股脑儿都交给了凌不疑。这正好成了凌不疑为霍氏全族报仇的砝码。
凌不疑其实是霍翀将军的儿子。当年,霍翀将军率众困守孤城,可是凌侯却趁霍翀受伤不备杀死了他,并且联合他的两个弟弟暗中通敌卖国,打开城门放入敌军。
霍君华发现了丈夫凌侯的阴谋,却已经来不及阻止。他的亲生儿子凌不疑,阴差阳错穿上了霍无伤的衣服,被杀死在乱军中。霍君华只能趁乱带走了活下来的霍无伤。
霍君华没有证据指证凌侯,她只能忍辱负重装疯,凌不疑也只能隐忍蛰伏,暗中收集凌侯的罪证,可是时隔日久,加上凌侯这些年一直在掩盖罪行毁坏罪证,证据已很难收集。
凌不疑知道皇帝仁厚,哪怕是罪证确凿,也只会杀几个罪魁祸首以儆效尤。可凌不疑要的不是这个,他要的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他要凌氏全族的命,就像当年凌侯杀了霍氏全族一样。
所以,他拿着太子的印信调动军队动手了。这样做既可以让凌氏所有人都逃不掉,也可以让皇帝彻底对太子失望,一箭双雕。
知道真相后的皇帝震怒,他质问凌不疑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得起太子对他的信任和皇后对他的养育之恩吗?
凌不疑知道对不起他们,但却不得不告诉皇帝心中所想:“臣与三殿下来往十几年,可是动了易储念头,不过四五年。从那时起,臣就知道,自己将来难逃不忠不义忘恩负主之名。可是,陛下……臣在太子身边才短短数年,就能总领东宫所有能辖制的军队官吏税收密报,一应令符印信俱在臣手。等将来太子登基,臣立刻就能专国秉政,大权独揽!陛下,您愿意看到这样么?”
皇帝迁怒三皇子,质问他,是否早就想把太子拉下马,好自己做这个太子。
三皇子干脆坦荡承认,深深吸了口气道:“我以为太子不堪为储君,他担不起这座江山!但是儿臣敢以命起誓,这些年来从不曾施加太子一指!其实有几回子晟在外征战,东宫出事还是儿臣暗中摆平的呢,父皇不信可以去查!君主无所谓仁厚与刻薄,只需依情理行事。奖赏与惩罚,原本就是君王手中的两柄利器,上能驾驭群臣,下能治理百姓。而太子的仁厚,恰恰是放弃了这两件利器。从太子妃到东宫诸臣,皇兄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弄的身边处处隐忧。父皇以为这种仁厚是好事么?”
皇帝气得打了三皇子两下,凌不疑适时发声:“臣敢指天发誓,前夜之事三皇子断断不知——因为臣早一步用东宫的印信调虎离山,让三皇子去查别的案子了。”
凌不疑这盘棋下得最好的地方是,皇帝最终对他只是小惩大诫,罚他去镇守西北7年不得回京,不但自己全身而退,还保住了皇帝对三皇子的信任,同时还让皇帝下了易储的决心,一石三鸟。
写在最后
其实,凌不疑可以活得不用这么沉重的,霍君华对凌侯的仇恨种了十几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凌不疑。凌不疑看着这世上自己唯一的亲人,被折磨得这么痛苦,他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只可惜霍君华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对凌侯的恨,会潜移默化地让凌不疑对复仇形成一种执念。
如果凌不疑不用这样激烈而决绝的方式,为霍氏全族报仇,或许少商也不会因为凌不疑的这次复仇,被他的不信任伤得痛入骨髓,坚决和他退亲。二人更加不会在这段感情里,被折磨和蹉跎岁月五年之久。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提问:一个吃过太多苦头的人,她得需要多少甜才能滋润内心?最高赞的回答是:吃过很多苦的人,恰恰只需要一点甜,便能唤醒整个生命系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幸好,凌不疑最终还是等到了少商,这个给他带来“一点甜”的人。
我是微谈说情感,90后全职妈妈,独立撰稿人,专注书评、影评、娱评,关注我,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