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东北部的达州市,是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达州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战场。四川第一支红军游击武装和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就诞生达州万源市,因此素有“红色万源”的美称。

6月21日至22日,小编有幸参加由达州市委网信办、万源市委网信办举办的“川陕渝知名网友助力万源市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网民采风活动,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留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据战史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万源保卫战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一场战役。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就是为了这次战役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共设四个展室、七大单元,主要陈列万源保卫战中红军遗存的各类文献资料、武器弹药、石刻标语等珍贵文物和辅助陈列品1000余件。

1934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万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8万多万源儿女参军参战,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革命遗迹。固军坝起义指挥部—文昌宫、李家俊烈士故居以及大面山、玄祖殿、青龙观、花萼山等革命活动旧址和战场遗址遍布我市全境,全县380多条红军时刻标语是著名的万源保卫战最鲜活的历史见证。

舍生取义的笋子梁十二勇士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而万源保卫战十二位红军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万源人民心中。

他们的事迹要从花萼山笋子梁说起。1933年,军阀刘湘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红军的一个连共97人奉命驻守笋子梁,白沙“独立团”3个连分别驻守在笋子梁左右两侧的何家梁和喂牛凼两地,配合红军防守笋子梁。驻守在笋子梁的红军挖战壕、筑木城,防范国民党军袭击。

国民党军将领王三春为了偷袭万源县城,勾结曹家沟大地主全植堂、城口县大土匪赖庆忠等,派兵四千余人进攻红军。一个月内连续数次向笋子梁阵地进攻,均被红军和白沙“独立团”击溃。敌人见硬攻不行,便施展诡计。

由于红军解放白沙才一个多月,群众运动还不深入。敌人一面利用军阀淫威,威胁拉拢“独立团”叛变;一面派奸细扮作给红军送粮食的群众,侦察红军虚实。同年12月,白沙区苏维埃政府独立营的3个连长经不住威逼利诱相继变节投敌,何家梁和喂牛凼被敌人占领。失去了掎角之势的红军,粮食弹药的运输线路又被国民党军截断,只能凭借着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周旋。

1934年2月,敌人向笋子梁阵地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进攻。王三春拿出手中的所有人马分三路向笋子梁进攻。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漫山遍野向山上冲杀而来,虽然红军失去两翼高地,但依托山势险要和坚固的工事,多次击退敌人的强攻。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第二天,王三春调来大炮,对笋子梁狂轰滥炸,出动一千多人直扑红军阵地。到了下午,全植堂、赖庆忠等人率部队抄小路,抢占了笋子梁正面的三道阵地,把红军逼到了方圆不到800平方米的狭小区域。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英勇应战,把仅有的手榴弹扔向敌人,吹响冲锋号,手握大刀,如下山猛虎一般直扑敌群,左砍右劈,与敌人同归于尽。此时笋子梁上,还剩下12名身负重伤、弹尽粮绝的红军战士,在敌人“捉活的”“捉活的”的叫声中,他们相互搀扶,高呼“红军胜利万岁”,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至今我们依然未能知晓“笋子梁十二勇士”究竟姓甚名谁,只能想象他们或许正值壮年、无畏牺牲,或许与战友朝夕相伴、同仇敌忾……历经80多年的风霜,他们的事迹从未被遗忘,他们付出的热血,也将被世人永远传唱。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中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石水缸。这口水缸原为万源新店乡一酿酒作坊储水用具,高1.2米、长2.7米、弧长4.1米。1933年红三十三军驻防这里,将士们将它作为磨刀石,用来磨砺刀矛,并在外壁刻下了“工农弟兄们,你们不要被发财人的欺骗,只有坚决与发财人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的标语,因此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缸”。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位于太平镇快活坪村,总建筑面积7990平方米,建有主展馆、纪念广场、游客中心、红军亭等。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