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下辖7个主力师。在之后的战斗中,这7个师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发展最好的是黄克诚的第三师。三师组建之初,下辖三个旅,总兵力近2万人。在黄克诚的带领下,三师4年间和日伪军作战5000多次,歼敌6万余人,部队发展到了4个旅15个团的规模,兵力35000多人。同时地方武装也发展到了3万多人,这样一来,第三师所辖的总兵力就达到了6万多人,成了新四军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师。

而且更令人称道的是,当时三师的战术素养也非常高,就连最基层的连、排级指挥员在指挥战斗时都能拿出几套不同的预案,1943年冬季发生的一场遭遇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年11月下旬,3师8旅23团在团长覃健的带领下来到连云港一带活动。当时已是隆冬季节,北风吹在身上像刀割一样寒冷。但由于日寇频繁对根据地进行“扫荡”,乡亲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战士们做冬装,因此23团的战士们现在还穿着单衣。

23团的团长覃健是一名老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进入八路军115师任职,担任344旅688团副团长。1941年覃健调到新四军工作,出任三师8旅23团团长。覃健一向爱兵如子,此时他见战士们深冬季节还穿着单衣,心中十分不忍,下定决心要为战士们解决冬装问题。既然根据地的乡亲们有困难,做不出冬装,那么就只能从日寇手里抢了。

说干就干,覃健把侦查员全部撒了出去,对附近的日寇据点进行侦查,很快就有了收获。据从赣榆县返回的侦查员反映,城内的日军主力外出“扫荡”去了,只留了少量鬼子和伪军看家。覃健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和政委贺大增、副团长黄忠诚、参谋长叶建民等人商议后,决定夜袭赣榆县。当天晚上11点左右,23团悄悄来到了赣榆,覃健命令一营和二营主攻,三营为预备队,对敌人展开了突袭。

突击队员用炸药包把城墙炸开了一个二十多米宽的大口子,战士们顺着突破口冲进了城内。熟睡中的日伪军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急忙拿起枪冲出来抵抗,但很快就被八路军的手榴弹给砸了下去,死伤一片。仅仅用了20多分钟,战斗就结束了,日伪军丢下几十具尸体后狼狈逃出城去。一营长带人打开了日寇的军用仓库,里面的物资堆得像小山一样,军装、弹药和食品应有尽有。

覃健命令部队先换上日军军装,如果不够用,再用伪军军装代替。换完装后,战士们肩扛手提,带着满身的战利品往回赶。负责殿后的是3营十连,连长康福胜胆大心细,接到殿后的任务后就想到了几种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并作出了相应的预案。团主力全部撤离后,康福胜带着十连也离开了县城,走到马庄附近时意外和一支日军遭遇了。

那么这股日军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23团打下赣榆县城后,侥幸逃脱的敌人很快就向附近的鬼子报了信,日寇纠集了300多人在大批伪军的配合下连夜向赣榆县杀来,准备和八路军在城下决战,不料正好和担任后卫的十连遭遇了。当时十连穿的全部是在城里才换上的伪军军装,加上天黑,日军没有看出破绽,就把他们当成了前来配合自己攻城的伪军。

当时日军基本上都是把伪军当炮灰来使的,这股日军见穿着伪军军服的十连竟然和自己走了个并排,十分不满,当即通过翻译命令他们到前面去开路。康福胜来过马庄好几次,对这里的地形很熟,知道前面不远就是一个三岔路口,正好可以借机摆脱敌人。于是他决定将错就错,带着部队从日军旁边穿过,准备赶到前面去。十连是纵队行军,队伍拉得比较长,后面的战士并不知道他们此时正穿行在日军的队伍里。

一个战士走着走着,一伸手竟然摸到了日寇的钢盔。当时十连在城里换上的全都是伪军军装,日军的钢盔一顶也没有。现在竟然摸到了钢盔,肯定是和日军遭遇了,想到这里,这个战士抬手就朝旁边的日寇来了一枪。枪一响,小鬼子也明白过来了,立刻开枪还击。康福胜对此早有准备,命令战士们甩出手榴弹,然后离开公路,沿着一条小道往前奔。在夜色的掩护下,十连很快就摆脱了敌人,安全返回了驻地。这场遭遇战,十连没有伤亡一个战士,连长康福胜也因此受到了团长覃健的当面表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