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公元前661年,北狄的另外一支,趁齐国正与令支、孤竹交战之际,大举入侵邢国。
邢侯一边部署抗敌入侵,一边派人向齐国请援。
但狄人实在强悍,齐军主力此时又尚在燕国,故未等齐救兵来,邢都就被破了。
邢侯带着残部突围而出,直接找到齐桓公,哭拜在地。
齐桓公大怒,令齐兵加快行军,日夜兼程到达邢国。
但此时,狄军已将邢都抢掠一空,邢都已是一片废墟。
齐桓公看着遭劫后的邢都惨状,心生愧疚,他决心帮助邢国重建都城。
但是,北狄的入侵还没有结束。公元前660年,那是一个寒风凛烈的冬天,卫国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受了外敌入侵。
对于中原诸侯来说,冬天总是很冷酷很残酷,因为冬天大地萧条,草枯叶黄,鸟遁兽匿。
但对于不服周王朝不归周天子管的北狄这样的少数民族来讲,正是无猎可狩需要抢掠过冬的时候。
听说齐桓公亲率大军去救援燕国、救援邢国去了,北狄的一支怎么可能让这么好的机会丢失?
不去中原捞一把,实在对不起饿得慌的肚子。于是,该北狄武装首领亲率两万精骑直杀奔卫国而来。
卫懿公大惊,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有大臣提议向齐国求救,但问题是齐国大军出去救燕国了。无奈,只能自救。
自救必然需要主将带兵抵抗。
卫懿公问:“谁领兵出战?”一连问了几遍,居然无人敢应!
没人上,那得自己上!
卫懿公也不含糊,他解下象征着权力的玉佩,交给一个大臣,又将一幅弓箭交给另一个大臣,嘱咐他们好好守城。
然后,脱下锦衣给夫人,穿上甲胄,嘱托夫人:“寡人要上阵杀敌去了,卫国的一切大事,均听那两位大夫的。”
言毕,便率领士兵,勇敢的向敌人杀去。
那时,情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卫懿公的战车,高高飘着象征君主御驾亲征的大旗,一时卫军士气高涨。
但北狄军士气更高,无论是打人家还是挨人家打的本事实在不怎么样的卫军很快被败。
情势危急,卫懿公侍从建议将大旗先撤下来。但卫懿公没有采纳,在国家遭受强敌入侵时,此时的卫懿公是一名勇敢的将军!
但战争是无情的,卫懿公最终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
由于他的大旗太过显眼,吸引了大量的敌人。敌人从四面向他的战车围过来,卫懿公左砍右杀,最终被敌人的长刀砍于车下。
卫懿公既战死,卫军的正面抵抗也便失去了意义,全军退守都城朝歌。
结果,朝歌也没守几天。最终城破,狄兵拥入,任意抢掠。昔日繁华的朝歌,顿成人间地狱。
据史料记载,当时作为卫国的都城,又曾是商朝的旧都,朝歌民众应不下十万之众。
但就是这一次的北狄侵略后,整个卫国被杀被掠,人民四处逃散。当时整个卫国除了两个小地方未遭掳掠,大片卫境都惨遭屠戮。
尤其是朝歌破城后,百姓流散逃亡,成为北狄铁骑的移动靶子,非常惨烈,全国人口仅剩下数千人!这是何等的残暴!
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战死的卫懿公,居然被狄人将士们分尸割肉烧烤吃掉了,最后只剩下他的肝脏没被吃掉。
这也是春秋史上唯一位战死沙场后还居然被敌人分食的君主!这是何等的惨烈!
齐桓公率诸侯军队救援不及,致使卫国遭到北狄屠戮。
传统中原诸侯邢国和卫国就这样居然被北狄武装给灭了,齐桓公率大军自燕地回来,得到消息后心情非常沉重。
为了一个燕国,齐桓公成功攘了夷,但对邢国和卫国呢?
齐桓公决定为这两个已经被灭的诸侯做些什么,这就是齐桓公称霸史上的存邢救卫义举!
公元前559年,齐桓公约了宋、曹两国君主,在柽地召开会议。
柽地,即今河南省淮阳县,这次会议史称柽地会盟。本次会盟议题就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邢国重建都城。
会议决定把邢国迁至离北方少数民族部落较远的夷仪,就是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
夷仪离齐国较近,对于邢国来讲,安全系数大大增强。
不但如此,齐桓公还高举国际主义旗帜,无条件援助了基本建设工程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城池修建、邢人宗庙、朝堂官府、百姓居所等等,还提供了大量牛马牲畜粮食布匹。
邢国,就算复国了。整个邢国,上自邢侯下至百姓对齐桓公无不感恩戴德。
接下来是帮助卫国。
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召集相关诸侯在贯地会盟。
会议最后决定,帮助将卫国迁移到黄河南岸,并在楚丘重建新都。
存邢救卫,是齐桓公称霸春秋江湖中很重要的一个行动。如果翻开当时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北狄入侵,黄河以北基本落入北狄铁骑之下,燕国已完全成为孤国。
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但到后来这样的情况是越来越多,如蒙古、女真、五胡乱华等等。
这种情况,说明了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一直存在着冲撞:当先进文明在军事实力上不如落后文明时,落后文明便会大规模入侵。
两种文明的对抗非常惨烈,在那个时代,作为中原霸主的齐桓公,勇敢地承担起了保卫华夏文明的责任。
所以,他才有了助燕国打山戎的义举,才有了存邢救卫的义举。
如果没有齐桓公,极有可能,当时代表先进文明的大周王朝列国诸侯,将被代表落后文明的北狄武装各个击破,而且是惨遭毁灭性的破坏,如当时的邢国和卫国。
齐桓公援燕伐戎、存邢救卫,使齐桓公名声远播,已然成为当时中原列国诸侯敬重仰慕的超级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