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包含多个政权。这段分裂期介于汉与隋之间,汉朝出了事,有了三国,三国之后是两晋,两晋发展成南北朝,而南北朝被隋朝终结。
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和大家聊聊。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延续了一百多年的东汉王朝摇摇欲坠。汉灵帝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之下,爆发了黄巾起义,这是混乱的开端。
为镇压起义,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前往,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后来出现的各大军阀,很多都借着此事刷到了一笔政治资本,比如曹操、刘备。
虽然黄巾起义很快被镇压,但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中央军疲于奔命,汉灵帝便采纳宗室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这个决定,开启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各地涌现出许多手握军政大权的势力,而朝廷不断衰弱,对这些势力失去了控制。后董卓进京,夺权的手段极为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关中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
董卓为回避诸军锋芒,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东汉王朝的权威性再一次被削弱。接着就是《三国演义》的大致剧情,经过诸多混战,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
曹魏雄踞北方,地盘最广,实力最强,取代东汉、灭亡蜀汉,有望一统天下。但曹家没有笑到最后,中途被司马氏截了胡,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代魏立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至此三国结束,两晋开始。司马氏令人一言难尽,几乎没出过一个明君,经过贾南风弄权、八王之乱后,国力大弱,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机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为祸中原,史上称为五胡乱华。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实际上乱华的不光这五个,只是这五个最有名,便由他们代表了。
结束西晋的是“永嘉之乱”,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的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虏皇帝及一大票王公大臣,西晋灭亡。
但司马氏可没死绝,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南渡建康,被江左士族、西晋旧臣们拥立为帝,晋朝继命成功,史称“东晋”。
当时的局势是这样,北边是胡人政权,南边是汉人政权。北方的汉人为了避祸大量逃往南边,史称衣冠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以前是北方繁华,自此后是南方繁华。
胡人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十个,《十六国春秋》中记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另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加起来共21个。史上统称这段时期为“东晋十六国”。
后来东晋被权臣刘裕所灭,又经过一番战乱,南边有汉人建立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北边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又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而南北总体是对立的,史称南北朝。后世的史学家们也很有意思,大唐皇朝出身于北周,修《晋书》时便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宋朝司马光所修的《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北朝是蛮夷。
隋文帝杨坚同样出身于北周,是被鲜卑化的汉人,鲜卑姓氏普六茹,小字那罗延,因而可以称他为普六茹那罗延,或普六茹坚。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位于自己后,就开始征伐南北各方政权,华夏再次出现大一统的王朝。
从三国到南北朝,经济衰退人口锐减,中间出现了好几次人口危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升斗小民无不渴望着天下太平。隋朝的建立,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码字不易,劳动您的小手手,关注点赞,人生灿烂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