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运动的出现,彻底打开了欧洲国家的“侵略视野”,各国纷纷横跨大洋掀起了殖民战争,将“黑暗丛林法则”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殖民运动,也直接催生了两任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和英国。但即便是强大的英国,也在殖民时期栽了一次大跟头,直接导致英国丧失了对北美大陆的绝对统治。

英国栽的跟头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不过之所以会爆发独立战争,还要说到1756年的欧洲大混战。正是英国当时埋下的“因”,才形成了一根延时13年的独立战争导火索,当时英国为何要埋下这样的“因”?

时间回到1756年,当时的海外殖民运动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程度,任凭再多的船只横跨大洋,也无法发现更多“未殖民土地”。没有了新的殖民地容纳日益膨胀的“殖民主义”,欧洲各国就动起了歪心思,打算将其他国家口中的肥肉抢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殖民大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就出现了激烈的矛盾。

最初,三国还只是在殖民地区小打小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得失。不过当时的英国已经不掩饰自己要成为霸主的野心了,打起了美洲大陆、西非地区、印度和菲律宾地区的主意。不过想要独自吞下这样的蛋糕,英国需要解决法国这个“头号大敌”。

恰巧此时,欧洲大国普鲁士也将法国当作了竞争对手,甚至希望吞并萨克森,扩大版图的同时限制法国的发展。不仅于此,贪心的普鲁士还想要将波兰变为自己的附属国家。

与此同时,法国也想要将英国的世袭领土吞并,希望利用这里的土地限制普鲁士的崛起,同时利用一场战争告诉英国“自己不好惹”,试图通过欧洲本土的战争保住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而俄罗斯帝国,则是希望拿下波兰和东普鲁士地区。而北欧国家瑞典则是想要趁机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至于普鲁士的老对手奥地利帝国,则是想要打压普鲁士的崛起。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各怀鬼胎。

虽然各国的战略企图不一致,但也算是有共同的敌人。英国打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法国打垮,因此和普鲁士结为同盟。随后,普鲁士调动了95000人突袭萨克森地区。普鲁士的入侵,也让沙俄、法国、奥地利、瑞典、西班牙联合了起来,组建了反普联盟。

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战争就在欧洲大陆爆发了。而英国则是将战争重心放在了海外殖民地上。凭借着英吉利海峡的天然屏障,英国不担心本土失火,同时其他国家也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无法威胁到英国的海外扩张。

欧洲的大混战,给英国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使得英国一举将北美大陆的加拿大从法国手中抢了过来。战争后期,沙俄的背叛,也让普鲁士绝地翻盘,法国惨遭重创,不得不割让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而取得胜利的英国,认为北美大陆上再也无人能够威胁自己,因此加大了对北美地区的剥削,同时将战争成本转嫁到了当地。这样的操作,直接让北美殖民地萌发了独立思想。13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推荐内容